闲鱼CEO陈镭:闲鱼是流量生产者,而非消耗者

2020年06月18日,阿里巴巴旗下二手C2C交易平台闲鱼成立6周年前夕,闲鱼CEO陈镭(花名:闻仲)在接受媒体采访,称在阿里巴巴体系里,闲鱼的定位是一个流量生产者,而非消耗者。

以下为陈镭接受媒体采访的部分Q&A内容:

记者:你对国内闲置交易用户规模有没有一个预估,整个市场爆发节点会在何时?

陈镭:首先我们会在概念上界定一下,闲鱼在做一个C2C闲置交易平台,但闲置不完全等于二手。比如仓库里面堆了50件3年前出不掉的货,用户拿来在闲鱼出,是二手吗?不是,它是新品,但确实是闲置。

国内闲置市场爆发点,我们可以这么看:上个财年阿里巴巴实现了1万亿美金交易额,基本等同1万亿美金的货到用户手中,这样的新品规模下,闲鱼快速爆发的趋势一目了然。过去一年,卖家平均在闲鱼上回血的收入是4000多元。对于其他平台,“购后”意味着交易结束,但对于闲鱼恰恰是开始。基于社区与内容,未来闲鱼想象空间会更大,比如像一些设计师等特色卖家,不太见得非要朝效率上走,就可以在闲鱼树立真实人设,通过粉丝经济做销量。闲鱼上已经且一定会诞生更多非常具有商业价值的人设。长远看,闲鱼做到1万亿规模的机会非常大。

记者:现在阿里对于闲鱼投入的资源到底是什么?是给流量还是商品?

陈镭:闲鱼是6年前阿里巴巴内部一个创新的项目,在茶水间诞生,算是“富二代创业”。公司不计成本养了我们5年,到第6年,我们自己能活下去了。目前看,淘宝给闲鱼带来的量不多,闲鱼已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生态。但从平台联动视角看,淘宝可以给闲鱼相应帮助,比如淘宝一键转卖到闲鱼,在淘宝的首页有闲鱼小程序入口。另外,因为账号、数据打通,我们还能共享阿里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这些基础中台能力。

另外还要说一句,今天要养一个产品,最核心的东西不是流量。今天对于闲鱼来说,服务好相应的人就是创造价值,这远远高于所谓的流量。我们自己在平台一直以内容为王。闲鱼有80%的增量都来自于口碑相传,来自本身的品牌力。

记者:今天的闲鱼,是在做一个淘宝吗?

陈镭:当下的闲鱼,确实很像没有推出购物车之前的淘宝。因为05年前的淘宝就是基于社区做C2C交易。但立足今天,我们希望闲鱼针对C2C的部分,不是奔着效率去,而是能让更多人低门槛参与。闲鱼今天更愿意聚焦社区、真实人设、普惠、特色。

记者:你曾提到,闲鱼在从C2C转向C2X,这个X作何解释?

陈镭:C(消费者)、B(商家)、S(服务商)这三个角色,正在闲鱼上逐步成长。比如,你在闲鱼预约上门回收衣物,是回收服务商上门的,用户的东西不是转给下一个C,而是转给一个S。再比如二手手机回收,可能会是C2B2B,商家在回收后会有再流通。闲鱼会死盯着第一个C,确保更多闲置能流动起来,这是闲鱼的初衷。但流动是不是非得直接到下一个C,不拘泥。流动才是王道,到B、到S,到C都可以,这就是C2X,X代表的是一种多元的闲置交易路径。

记者:闲鱼直播在业务策略上有什么不同?和淘宝直播有哪些战略协同?

陈镭:直播对淘宝来说是一个生态,但直播在闲鱼更像一个工具。闲鱼直播上不太可能一场卖1、2个亿,1000万都不太可能。闲鱼直播可以怎么做?举个例子,连麦鉴定服务。让奢侈品包鉴定师开闲鱼直播,普通用户线上鉴定真假,鉴定完,用户就可以拿到线上卖。再比如,女孩子打开衣柜就可以直播,出清闲置衣物就有了一个工具。此外,线下周边的很多小店,也可以在闲鱼上面做直播。通过闲鱼直播,我希望未来大家看到烟火气,而不是商业味。毕竟,我们一直强调真实生活在闲鱼。

记者:作为一个用户,我有一个发现,如果一个用户在淘宝、天猫上搜索一个商品,闲鱼会给他推荐同样的商品,这是商业上的关联吗?

陈镭:你说的这个现象,我们叫One ID的策略。闲鱼用户是同用一个淘宝账号,我们又共享一个中台服务,所以会呈现用户的使用偏好,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当然闲鱼会不断去优化体验。

记者:阿里对于闲鱼的KPI是什么?

陈镭:我们内部经常说,什么时候闲鱼变成一个国民级应用了,集团对闲鱼的期望就达到了。什么是一个国民级的应用,或许就是每个家庭都要用闲鱼。

记者:你认为,过去几年和竞争对手比,闲鱼哪些举动相对比较激进?

陈镭:闲鱼没有激进,恰恰相反,我觉得闲鱼更傻更天真一些。其实就是笨功夫。如果我们奔着赚钱,就应该跟竞争对手一样直接在标品、3C领域做C2B2C,但我们还是更多坚持用普惠方式。我们可以看到,闲鱼曾经有很多同行者,但几轮之后,坚持纯粹在做C2C的非常少了。过去这些年,我们无非就是在做两件事,第一件是让更多人能参与,让参与者有收益、有乐趣;第二件是不让团队因为商业化显得苦逼。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团队压根儿不看GMV,公司也没有考核过我们的收入。我们内部自己一直在说,做闲鱼第一要有充分热情,第二个要坚信做这个产品有福报,解决用户的问题比赚钱更重要。可以说,闲鱼模式离钱比较近,但是离赚钱比较远。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