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张一甲:马背上的时光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北大校友张一甲:马背上的时光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编者按

作为信科人,相比其他人,或许更能够感受到当今的数字浪潮是如何改变世界的,然而在这股席卷世界的浪潮之中,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追随这浪潮,甚至站在浪潮之巅、引领浪潮的方向,而非一味的随波逐流,希望这场讲座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收获。

「纵使对未来进行错误的判断,也好过对明天缺乏观点。」

今天文章的最后,你可以接受我的一个邀请。

作者|张一甲北大数院09级本科生

甲子光年创始人兼CEO

1

五年前的春天,我在北大数院读大三。有一天,我有幸代表北大电视台采访台湾导演魏德圣。当晚回到宿舍,我在日记里重重写下五个字:“生存的冲动”。

1996年,一本漫画让魏德圣产生了想拍《赛德克巴莱》的冲动,彼时他一部电影没拍过,就想拍史诗;2000年他完成剧本;2003年,没人投资,他掏光家底儿筹了250万,拍了个五分钟样片,拿着它找投资,人人都夸,依旧没人投;那时,他第一个孩子刚出生。

2008年,他无奈之下拍出了另一部电影——他的处女作《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大获成功后,他翻开抽屉里酝酿了十几年的剧本,把赚到的所有报酬全砸进了《赛德克巴莱》的筹拍中,“我来履行承诺。当初说要做,我就真的会做” 。

钱还是不够。

为了拍《赛德克巴莱》,他给马英九写信求助、四处找人借钱……人们称他是“自杀行为”——不成熟的导演、没有明星参与、题材边缘、预算几个亿,自然筹不到钱。他不服,只筹到几千万就开拍,一边借钱一边拍。

采访时我问他:这么费力气的源动力是什么?

他说:“就像是一个孩子放学后,跑跑跑跑,满身大汗跑回家,气喘吁吁的,要干嘛?他只是说:妈妈我跟你讲,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什么事,好好笑哦!那其实是一种满足。我只是想跟你们分享一个我发现的好故事。”

他的野心很纯粹:他希望将来,人们看到大海就想到毛利人,看到草原就想到印第安人,看到森林则会想起赛德克。

巧的是,在我采访他一个月之后,央视《看见》柴静也专访魏德圣。柴静问他:“是不是像你的同事所说的,你就是想当英雄?”他答:“最后的享受才叫英雄,一开始要做的时候,是很窝囊的。”他又强调一遍:“一点都不享受,是很窝囊的。”

他曾失业一年,靠妻子养活。每天把妻子送到单位,他自己找咖啡店一坐一整天。这期间,他写下很多日记。他甚至给梵高写信,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死的没有价值。

拍摄《赛德克巴莱》过程中,他曾打电话跟一个朋友借钱。朋友说:“小魏你怎么了,《海角七号》你是一个金子诶,你怎么现在……?”

他答:“你看错了,我现在就是一个大便的化石,等我有一天变成金了,我再跟你讲。”

《赛德克巴莱》上映后成为台湾电影里程碑之作。回顾来路,他说:“很多时候,都是愤怒的力量让我前进。你知道我经历过了哪一些你没经历过、你也不敢经历的事情,你会尊重我的自私,你也会尊重我的骄傲。”

我对这部片子,和那次采访经历记忆犹新。

这之后五年,我从北大毕业,先后在奥美和百度工作,2015年联合创办科技媒体Xtecher,今年又创办了科技智库甲子光年。一路几次急转弯,创业维艰起起合合,这段采访时常浮现于脑海。

这也许是一段和创业毫不相关的故事,却给出了关于创造最好的回答

对于很多创造者来讲,所有不被看好的糟糕狼狈和一意孤行,背后都是一个无法解释的必须要做的理由——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原始的冲动。顺境时,是证明的冲动,逆境时,是生存的冲动

正如魏德圣说:“战士就应该在战场上流血,猎人就应该在猎场里追捕。”

也正如丘吉尔说:“马背上的时光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2

进化论,几乎可以直接用以解释市场经济活动和人的竞争。

进化的起点是变异,一千种变异发生、一种赢得自然选择、新物种由此诞生。换句话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进化;没有创造发生在中规中矩顺顺从从中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更有言“市场调查以及对消费群体的关注只会限制创新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知识的诅咒”,意指当我们熟知某些信息之后,就很难跳出这个信息的框架去思考问题了

十年寒窗苦,受教育越多,我们越习惯于掌握知识体系、习得毁誉经验、进阶升级打怪,却越不习惯于自己定义风向标,定义对手,自己和未来过招。事实上,有诸多优秀的人才,正因对未来缺乏独立观点,一路随波逐流,逐日走入“优秀的平庸”。克里希那穆提在《This Light in Oneself》里一语道破天机:“人脑一旦像电脑一样不断地存档,它一定会变得机械化。数千年以来,你一直不断地将各种毁誉经验存档。这便是我们的局限,我们所谓的进步活动。”

新旧交替、起起落落,顺波逐流者众,深度追问者少,独立思考正成为越来越稀缺的特质

1946 年,胡适在北大演讲:“为什么我要你们独立,而不说自由呢?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与压迫。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做奴隶。”

很多人为了自由,去间隔年,去周游世界,去做义工,但这多是在追求形式自由的阶段性体验,看了万千世界,还是那个自己。而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思考之后形成的独立价值判断体系,是高峰低谷都清醒的自我认知,更是对未来的独立定义

也许,当你反复思考、对未来押下一注,你可能会犯下荒谬的错误,为此付出热血光阴的代价,然而我想说:

「纵使对未来进行错误的判断,也好过对明天缺乏观点。」

冷眼看世界固然安稳妥帖,但别忘了,物种起源、生命进化,本就是一个又一个“变异”造就的。

对明天做到“有观点”三个字并不容易。时代今非昔比,市场流动性、多样性愈发增强的今天,选择的难度亦同步增加了。对于一个创造者而言,工作,绝不再是国企、民企、外企的单选题,而是你到底想创造什么,在哪里你可以实现这种创造

当然,独立思考是很难的。很多时候,思考意味着孤独、挣扎、自我解剖、自我怀疑。但看过《西部世界》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时候,正因痛苦让人觉醒。

3

科幻小说巨匠阿西莫夫曾提出过一个“电梯效应”理论。大意讲,如果给一个 1850年的科幻作家看二十世纪曼哈顿摩天大楼的照片,当他看到一幢幢超过20 层甚至100层的建筑物时,会怎么想?

也许科幻作家穷尽最大想象,却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上下楼”很难,所以每个楼都会发展出独立的经济体系;大楼里会有餐厅、理发厅等生活设施;因为人难以爬太多层,所以这些设施过几层就会循环出现;底层因为出来容易,房价要比顶层高……作家越想越细,越来越多——但当“电梯”出现时,这些假设全部变得毫无意义。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会按营业额评出全美最大的1000家公司。回顾过去四十多年,“财富1000强”榜单几乎每10年一个大换血,而且“换血速度”越来越快:

1973年至1983年间,“财富1000强”中新上榜公司占35%;1983年至1993年间,新上榜公司占45%;1993年至2003年间,这一数字升至60%;2003年至2013年间,新上榜公司甚至超过了70%!

让一个古人去预测明天,和让一个现代人去预测明天,哪一个更难?

后者。

跨界颠覆、弯道超车,商业浪潮如今几乎一年一变,大企业沉沙折戟、新物种扶摇直上,后来者比前行者拥有更多的知识和工具,后来者对前行者的颠覆速度也自然更快。

换句话说,市场“翻篇儿”正在加快。

在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王健林和马云有一个对赌:“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如今10年之期虽只过了一半,格局变化有目共睹。当王健林被再次问及此次豪赌时,他只得笑答说当时只是和马云开的一个玩笑。

曾经,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以连锁模式“革”了分销的命。1993年夏天,南京八大国有商场一度组成联合舰队围剿苏宁,张近东凭借淡季大批吃进的低价空调及买断经营从容应对,不但没倒下去,还实现了年销售额3个亿,成为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苏宁现象”变成了商界经典案例。

2011年,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同一年的京东还没资格被苏宁视为“友商”,财年收入211亿,亏损12.8亿。那时张近东根本没把京东当成对手,评价后者“还是小孩子,和我们不在一个重量级”;而如今,小孩子的市值已是大人的四倍,京东、苏宁最新市值分别为4000亿和1000亿——短短几年,曾助苏宁脱颖而出的连锁模式就被京东的电商模式“革命”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智慧之火总是从边缘地带开始闪烁,最终洗牌,彼此消长之易,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改造已近尾期,市场又回到了新一波“技术开荒期”,智能化浪潮已来。近看洪波已起,数据可视化、物联网、人脸识别、工业机器人惊涛拍岸;远看潮平岸阔,AI芯片、自动驾驶、量子计算共潮而生……该发生的必然发生,难的不在趋势判断,难的是在准确的时间跳入洪流,在曙光来临之前中流击水,在大队伍赶来之前抵达浪潮之巅。

说小了,独立思考、踩准趋势,对于职场中人,是这个时代真正实现个人台阶跃升的必由之路;说大了,正如吴军所言,“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赶上这样一次浪潮就足够了。”

说到底,浪潮不属于大多数逐流者,浪潮只属于对未来保持敏锐、对明天报以观点的人。

11月28日(下周二)晚,我将回到母校,和一些正在独立思考、创造明天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领军者一起,聊一聊对未来的观点。

欢迎大家参与北京大学首场大型AI主题宣讲会暨人才招聘会“细数未来如何发生”。在纵身跃入浪潮之前——你可以至少先成为浪潮的前排观众。

宣讲公司介绍

【甲子光年】提供最具前瞻性的科技财经报道。甲子光年是由北大数院校友张一甲创办的一家科技智库,包含智库、媒体、社群、企业服务版块,立足于中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动态跟踪头部科技企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案例,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大健康等科技创新在产业之中的应用与落地。

【依图科技】拓展人工智能新疆界。从事人工智能创新性研究,致力于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建设更加安全、健康、便利的世界。带着国际视野组建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性科学研究,致力于全面解决机器看、听、理解的根本问题,相信能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知识推理、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技术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依图的技术已经服务于安防、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

【海云数据】AI应用与可视分析领导者。2013年成立,短短4年时间发展到300人规模,在硅谷、重庆拥有研发中心,并在贵州、江西、重庆、新疆、香港设有分公司。EY(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全球战略合作伙伴。2017年,海云数据入选Gartner发布的全球Cool Vendor 2017榜单。客户遍及全球,世界500强企业中的80家已经选择了海云数据的产品与服务。

【中网数据】将中国网络大数据连接起来。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和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华为、IBM等知名院校和企业的高性能并行计算顶尖技术人才,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具有很强的实战经验和成果积累,长期服务于国防安全和政府领域,重点客户包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等。

【狗尾草智能科技】人工智能虚拟生命先行者。始于2013年,由若干位连续创业者、全球AI专家及业界知名企业高管创办;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并透过AI虚拟生命技术链接个人、家庭与社会,已成功打造基于Gowild AI Virtual life Engine (GAVE技术)系列AI虚拟生命生态产品;旗下产品有holoera及公子小白等,并将继续透过泛娱乐及IP化运作,让这个时代的人们即可拥有来自未来的黑科技产品。

【地平线机器人】嵌入式人工智能全球领导者。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团队,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完整开放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希望为世界上超过1,000种设备装上“大脑”,共同打造万物智能。地平线第一款超低功耗AI芯片即将面世。地平线目前已获得一系列著名投资机构、硅谷传奇风险投资家Yuri Milner以及全球最大CPU制造商Intel的重量级投资。

【海知智能】(ruyi.ai)让人人会做机器人。专注于语义理解的AI公司,通过应用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图谱技术,打造第三方bot/skill开放平台,为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新一代智能客服以及企业智能化等领域或行业提供个性化机器人大脑技术接口服务。目前客户包含小米、海尔、平安、新华社、张小盒等大小机构,以及作为首批合作伙伴对接了小米“水滴”平台、度秘DuerOS等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

座位有限,填写资料优先获得席位!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