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课网CEO张启东:场景化学习应该像游戏一样快速看到结果

2018年12月12日前后,快课企业微学习平台联合创始人张启东老师的一次分享实录。

张启东发言实录:

大家晚上好!我是张启东。

场景化学习近期可能比较热门,特别是去年一年,微课的发展使大家对场景化学习更加关注。我在互联网上查了一下,市场上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情景化教学的延伸:用移动端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情景学习。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情景模拟,整体来讲是储备,储备技能、知识,促进大家的学习效果更好。

我个人想从实践角度理解场景化学习。近十几年来,我自己边做边反思一个问题: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钱伯斯就讲,在线学习时代已经来临。一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似乎春天刚到,但有些人觉得春天还没到。那到底现在是什么情况?大家都不清楚。有人是乐观的,春天快到了!有人悲观的说,还要等着呢!

我觉得场景化学习,确实是新时代里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模拟现实,把你带到一个环境里面,在环境里去学习、去用。但有一个假设前提,这个人有这样的环境,并遇到了这样的环境。更多情况下,学完以后,为什么没有用呢?那么多培训,包括情景模拟各种各样的领导力培训,如生产管理经营等等,做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模拟,为什么很多受训人员,根本没有发生转化?我觉得是假设前提发生了错误。因为通过精英分子分析,这个人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这样的知识,要给他创造一个场景,让他去学习,那这是组织者的一厢情愿,实际上这个人到底会不会遇到这个场景?他遇到这个场景该怎么办?每个人的基础知识是不一样的,性格也不一样,他接受的技能也不一样,那每个场景都用统一的办法去处理吗?如果是这样,那事情都好办了,什么都是编程解决,用不着人去做了。大家都知道,人可以应变,应变能力强。所以说,靠假设前提判断人家有一个场景,往往是不靠谱的,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变化的环境,不要说我们员工,其实老总也不知道,明年公司往哪里去。

这时候,这个季度需要这样的人才,换个季度发现,需要另外一种人了,那么不可能每一次都要换一批人,这个成本太高,我们需要有人先从一个场景迅速适应转化到另外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过去要找一个高级的人才帮我们去判断,做能力模型等等,然后预计有一种场景将来会遇到,我们现在就开始模拟,这太难了!

谁能猜得到呢?谁能做得到,分析出六个月以后,需要这些技能呢?比如说我们现在营销导向,六个月以后说不定产品导向完全是不一样的,也有可能是运营导向。所以说,假设前提不一样。情景化教学靠讲师为中心,去创造一种环境,让学员在环境里面学习他认为学员需要学习的内容。而场景化学习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指在这个场景里,我需要这个东西,所以我才来学习。所以这两种完全不一样。就像(唐景新元)柴主席前一次分享的“反向学习法”,我觉得场景化学习是指我在这个场景里面,有这种需求,有这个动机,我要去学习,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场景化学习也不是一种碎片化学习。大家想象的很好:有碎片化时间了,我没完整时间,也可以去学习。实际上碎片化时间可能不会用在学习,有可能用在休闲,甚至聊聊天,完全是有可能的。不会是因为有了这种碎片化的微课,有了碎片化时间,我就会用来学习,不是这样的,因为人绝大部分还是享受这个时间。在地铁里面,你会发现,很多人是在玩游戏,在聊天,看电视剧,很少是在学习了。

只有两种人在学习,一是学生,考试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还有一种就是要考证的人在学习,我很少能看到其他的人在地铁里面学习,所以说所谓的碎片化时间,我觉得是伪命题,人不会因为有了碎片化的内容,有了碎片化时间,才学习,我们从来不缺学习时间,缺的是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效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场景化学习,既不会是一种碎片化学习,也不会是场景化教学。我理解什么是场景化学习呢?所谓场景化学习,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可以极大地减少学习转化的时间,消除浪费,就像生产过程减少库存一样,因为现在我们的知识过期太快,技能更新太快。

在这种情况下,库存越多,就越容易过期,之前所消耗的这些时间和精力还都浪费了,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学习方式,让我们的学习转化时间最短。技术的出现,让我们从学习到转化的时间,一下缩短了。我在现场上没办法去学习,但是我可以预知接下来有什么新产品要上市,我可能要提前一周、两周去学习,派一个人讲讲新产品。那现在用不着了,现在可能就在我上班前半个小时,一刻钟就可以学习了,如果今天有新产品上市了,我赶过去学习(因为不学习,我没办法向客户去讲解这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场景化学习。

所以场景化学习是指让我们学习并转化的时间最短,好处在于什么呢?在于我们可以快速的看到学习的利益——我学了,马上用了,马上就有效果。为什么我们喜欢打游戏?就因为每一个操作都有回报,很快我的积分上去了等等。但是过去的学习是很难看到回报的,过去造一些假回报,比如学时、学分,但是没有直接回报,人多了,大家都觉得没有意义,是虚的价值。除非是公司强调硬指标来限制,但是这个也不能真正产生实质性的价值。场景化学习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们的学习转化时间最短,让我们的学习时间可以提前到这件事即将发生的时候,我们再来学习。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花多少时间去掌握。有可能我就要提前十分钟学习,有可能要提前一天,甚至要提前一个月去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下,学习的前置时间是不一样的,就看他的转化时间是多少。随着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原来很长的转化时间,越来越短。现在我们要学习,需要两只手用手机来学。将来虚拟现实,用眼镜了,两只手就解放出来了。这样转化时间一下子就缩短了,就意味着我要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用不着花很长时间去储备,去提前学习,现在短时间去掌握这项技能,就能看到利益,学的好,学的不好,马上就能得到(结果),这时候,大家的动机就会激发出来。

通过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技术,让我们学习的转化时间缩短了,原来那种批量的学习模式——教室里面批量开发人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多变化的经营环境。所以说,我们要用这种场景化学习来应变经营环境的变化。那怎么去缩短呢?为什么跟技术相关呢?大家都知道,移动手机让我们随时随地联系到在这方面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我只要抛出去(问题),可能就有人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这个人我并不认识。

过去很难,不知道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就算知道这个人,也可能很难联系。过去没有电话,写封信要几个月,后来有电话,有互联网等等,技术的发展,让知识的传递速度特别快,那我就不需要提前去储备了,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时间缩短。刚才也提到,学习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所以为什么免费了,员工还不来学习?因为免费的学习仅仅才花了一部分成本,另外很大的成本是学员的时间,时间是最有限的,是最宝贵的。

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学习需要转化成需求。过去需要不能满足的,现在遇到一个问题,马上找人解决,过去没办法解决,只能提前储备,看书思考。现在用不着了,因为技术的发展,不用这么去做,我可以快速获取专家的知识,过去我有一个大的问题,才可能请教专家,因为成本太高。现在不需要了,我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可以去请教,用最快的速度去做。所以说在场景化学习里面,是把碎的,非正式学习的需要,转化成一种需求。过去我们要积累很多的资源才能组织一次培训,现在因为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低成本的实现,让这种学习的刚需,渐渐成为可能。所以说我个人很看好这样的学习,这样的一个发展途径。

因为我们的市场会越做越大,过去我们只满足了部分人的学习需要,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会满足大量的学习需要,同时,需求方也发生变化,现在不像过去,我觉得知识盈余时代已经来临,从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企业高速发展阶段,到现在,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大量的专业人才已经出现,就会形成一个知识盈余,可以用来帮助其他人,那就需要我们一开始具备一种技术杠杆,这样的技术储备加上供应方的智慧盈余产生巨大的一个市场,成为学习需要的一个市场。那么怎么满足?满足的方式就是场景化学习,实践出大量的场景,当一个企业抓到越来越多的场景,并且用低成本提供这样学习场景,满足这种学习需求的时候,我相信就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出现。这个市场上肯定会出现一个以学习为主的巨无霸,在座的各位都有机会。

问答环节

问:场景化学习的资源依赖怎么办呢?

答:场景化学习资源,我个人认为,一定是来自于自己业务场景里面相关的人,而不是来自于精英分子。所以,我们在做企业学习时,一直强调有一些要来自企业,不要依赖于大量的外部通用内容,那只是辅助。所以我自己在做学习服务的时候有两个观点:我坚持看实践,企业的培训部门不是管理部门,而是一个服务部门,所以第一做好服务。第二个,怎样有资源呢?资源一定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大量很平凡的员工,他们有这种技术去创造这样的资源。如果我们还依赖于精英分子创造资源,那场景化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场景化学习需要海量的资源,所以说,必须要有海量的人来做这件事情,来共建这样一个东西,对企业来讲,我称为企业智库,形成一个智慧大脑,让员工遇到问题就可以来找。那么,智库的产生,一定是来自于所有人员的贡献,而不是少数人的贡献,这是我个人一家之言,我在实践这样的一个理念,是否成功还不知道。我们提供的学习平台里投入的所有课程,统统都要拿掉,我们在将近三年多时间里,一直在推企业怎么自主地创造内容,普通员工去创造学习资源。

问:为什么是低成本?

答:据我这么多年发现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习资源的开发成本不是在专家身上,而在美工、做教学设计等等很复杂的(环节)。我一直认为,教育设计的大课程,面授是有效的;对小的课程,有问题马上就解决了,实际上很简单的,用不着那么复杂,就是提出问题,怎么解决:一二三……,然后一个总结就OK了。所以这种简单的,不需要很复杂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去做。现在整体(条件)都上来了,用手机也可以做课件,用电脑也可以做,做课件的工具已经很普遍了,技术门槛很低了。思维方式的改变,马上就可以形成快速开发,大量的课件就出来了。我们去年在国内一家大型企业做一个尝试,我们去培训,大概用一天时间,培训了70个人做课件,目前他们公司做课件的群里面,已经有将近300人会做课件了。大家想想看,如果是300人做课件,每个人每个月做一个,那就是300多个,实际上,他们去年通过三个月时间,开发了1000多门微课,所以今年他们的目标是一万门,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很难的目标。

传统模式里面,要开发一万门微课,最便宜的,一门微课给你开发成本五百块?不可能的!一千块吧?很难,很难,很难!两千块吧?也不过是很普通的(价格)。按两千块钱算,一万门课程,大家可以想象那是多少成本,有多少企业能支撑的了?所以说学习一定是由普通的,有经验的人提供,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一定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别人用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可能更好的方法再分享出来。这样就可以快速迭代,而不是说现在几个专家,找最好的方法,让大家去模仿,那是不现实的。等专家找出来了,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解决方法已经失效了。

问:大概理解了,应该是大量的持续化的场景资源产出服务于多变的场景化学习需求。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搜索和分类机制的问题。

答:关于搜索这块,我是这样理解的,将来,搜索不会像现在靠输入输出,而是场景化搜索,现在技术已经能解决了,包括我们利用微信就可以做到,比如说最常见的——扫二维码,微信现在已经出来一款“摇一摇”,将来你可以判断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摇一摇,他就知道你需要什么东西,这个内容就自动出来,绝对不会去搜索了,搜索这个效率太低了。

分类机制是很重要的,就是资源系统规划,我们怎么系统规划,查漏补缺,这个是很重要的,将来这方面,我相信会有大量研究,不同的企业怎么去规划它的资源,怎么进行分类,用最短的路径,最好的结构,把它建起来。我提出点、线、面、体库,这样的四级分层的方式形成一个资源库,比较短的路径,否则的话,现在有的目录有好几级,那就没办法去弄了,手机那么小,这么多分类怎么办?

启东老师常常这么说,作为一个二十多年的学习老兵,他几年前就开始提出精益学习的理念,希望在企业内部消灭没必要的学习和培训,希望学习和培训可以更加高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场景化学习、微学习,是他目前看到的一个解决方向。希望张老师和他的团队,可以心想事成。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