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部署央行数字货币丨姚前:双层架构 基于账户与钱包分层并用
OneTV讯(编辑 李金阳)私人数字货币的风靡使得货币当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而货币当局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存在着先天的优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中国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博士分享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双层架构,分别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又分别基于账户与基于钱包两种形式。
目前,大部分的国家正在探讨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中。中国人民银行早在3年前就组织数字货币相关研讨会,欲发行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的法定数字货币。在7月18日至20日的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第二次会议上,姚前所谈到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双层框架”得到各国央行的关注。
设计原则
一是安全稳定,要求商业市场分析,科技保障安全以及反馈措施;二是便捷效率,包括程序优化和多种支持方案;三是专利可控,在这一部分谈到了专利的设计发展与整合;四是多层设计,识别所有的收益,弱关联的层设计,定义互动标准使连接受约束,中央化控制与分布式建设;五是中立性与收益性,包括科技上的中立与竞争择优机制;六是大众发展。
在谈到放宽关联时,姚前提到,放宽与银行账户形式上的关联,央行数字货币(CBDC)通过中心化发行与基于账户的弱关联,可以更方便流通,发展可控的匿名性。
如何分层并用
我国的货币发行遵循“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而当前社会经济活动则主要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开展。如可以借助银行账户体系,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成熟设施体系,将大大降低数字货币的推广门槛,提高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而借助账户体系,最直接的办法是扩展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接入范围,但这会引发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央行,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缩窄,成为“狭义银行”。
姚前认为,这种担忧目前在监管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过,也是有其他解决办法的,纯数字货币系统也不一定非要与银行账户关联,但完全独立的数字货币体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首先,给现有银行体系冲击太大;其次,对商业银行现有成熟系统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原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
姚前从他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
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实现M0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分层并用沿用了货币发行二元体系,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是发钞行(中央银行)的负债,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但由于账户行依然还在实质性管理客户与账户,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被通道化或者边缘化,而又可以通过发钞行直接确权,不完全依赖账户行之间的跨行支付系统,利用客户端的数字货币钱包实现点对点交易。
M0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为了充分保障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发行者可以采用安全芯片为载体来保护密钥和算法运算过程的安全。姚前说,在全面数字化的世界里,不能因为表面上、形式上都是数,就混淆数字背后的经济金融内涵。此数字与彼数字尽管都是数,但它们有可能代表不同类型的资产,这是在考虑数字货币设计的时候必须牢记在心的。
通过商业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钱包的双层结构,法定数字货币不仅可以像与现有货币一样,纳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享用现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因特殊考虑了数字M0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安身立命”问题,既可使之独立开来,又可分层并用,发钞行只需对数字货币本身负责,账户行承担实际管理业务,应用开发商落实具体应用,各司其职,边界清晰。
央行发行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的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便捷高效低成本、高度安全性。北京市法学会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副会长胡继晔进曾表示数字货币迫在眉睫,为了实现人民币的货币主权,发行数字货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