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管家&修哪儿合并?除了抱团取暖还有更多
家电维修领域两家O2O平台家电管家和修哪儿达成合并,现平台业务已全线打通。自2015年下半年起,受“资本寒冬论”影响,许多上门服务类O2O平台融资进程受阻,正是这样的大环境促使两家走到了一起。就此事亿欧网曾向官方求证,得到类似默许的答复,两家在公众号运营也已经同步,种种迹象表明,两家合并的消息属实。
家电管家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北京多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帆。家电管家以手机维修业务起家,是一家专注家庭消费电子产品垂直服务市场的创业公司。家电管家成立至今共获两轮融资,第一轮是2013年8月30日,家电管家获来自PreAngel的17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第二轮是在2014年9月1日,家电管家获数百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华创资本投资。
修哪儿成立于2013年,隶属北京修哪儿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CEO杨一萌。修哪儿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水电维修,家电维修以及清洗服务。
据悉,本次合并后两家将以“修哪儿”品牌对外,原修哪儿CEO杨一萌将出任新公司董事长,主要负责股东相关事宜;原家电管家创始人冯帆将出任新公司CEO,主要负责公司运营相关事务。
合并后的修哪儿整合了家电管家的手机维修业务以及原修哪儿网的家电维修业务,已经拓展成为集3C数码和家电清洗保养维修为一体的综合性家电后市场服务平台。在业务模式方面主要分为to C端和to B端两部分,B端主要同家电厂商达成合作,切入家电的售后服务环节;C端除日常订单外,修哪儿还推出了“家庭服务卡”,针对个人用户推出类保险的家电维修业务,凡购买服务卡的用户可享受一年内某几类家电的免费上门维修服务。
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修哪儿的家电维修业务已覆盖多达32座城市(含加盟商和toB业务)。目前修哪儿在全国拥有约700人的专业维修团队,自营维修人员比例达30%,日平均订单量达1300单,手机维修业务的峰值达80单/天。在手机维修方面,修哪儿已与一加、魅族等手机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在C端业务的开展中,修哪儿也在寻求通过与物业达成合作来入驻小区的日常维修场景。
家修市场玩家众多,据公开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中获得过融资的家修平台有22家之多,其中A轮前的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天使轮的企业有12家,pre-A轮3家,A轮4家。家修市场具有多大的想象空间,能令如此多的玩家投身其中呢?
冯帆向亿欧网表示,目前家修市场每年的需求可达约3000亿元,且家电维修属于服务业范畴,准入门槛较低,资本对这一行业的驱动性强,因此才有了如此众多的家修平台能够获得融资。另外,家修市场对于资本的表现十分敏感,也许是由于需求较为低频的原因,冯帆表示,家修平台需要达到大范围的覆盖来打造品牌认知度,这样在真正的需求出现时才能有效的将其导流至平台。在采访过程中,冯帆强调了很多次关于平台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可见资本收缩之后的市场中,造血能力对于O2O平台而言是多么的关键。
家修市场目前面对的问题除资本不活跃之外还有就是项目高度同质化,但家修领域对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强,外部市场想要轻易切入这一领域也很难。冯帆向亿欧网表达了他对于未来家修市场的观点:家修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趋于平缓和稳定,另外业务空间向上下游发展的机会很大。
谈及社区O2O的资本寒冬,冯帆感触良多。他表示社区O2O最大的误区就在于资本驱动的因素过强,很多企业实际上是在花钱烧需求。上门服务实际上有它的适应空间,共享经济也一样,并不能拿着概念和模式直接套用。他认为,社区O2O企业出现的倒闭与合并潮实际上是市场过热之后的自然反应,也是一个市场在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亿欧网认为,家修市场存在着信息不透明,需求和供给对接不流畅,缺乏规范化等问题,因此很适合通过互联网手段加以改造。家电管家和修哪儿的合并除抱团取暖的现实意义之外对于平台的业务拓展,体系和品牌建设,市场占领以及服务标准化都有着不小的益处,但由于处在家电后市场的业务特性,若在下游的回收业务等方向上加以拓展,平台的想象空间会更大。在此也祝愿社区项目能够在理性的市场中健康发展,万亿级市场摆在眼前,如何掘金,并不是运气够好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