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头条刊发学诚法师政协双周会发言:佛教商业化的形成与治理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对此作出了正面回应。学诚法师指出,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主要是指商业资本等非宗教主体介入佛教领域,将佛教寺院、佛教活动或者某些佛教教义等变为牟利工具,牟取经济利益。
为此,中国佛教网站首页头条刊发了学诚法师的讲话全文。
讲话中,学诚法师认为
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主要有以下突出表现:
一是景区高价门票问题。有的地方为发展经济,热衷打造佛教文化景区,将寺院圈入景区内,出售高价门票,佛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进入景区内的寺院参加宗教活动,也要反复购买门票,引起社会广泛诟病,损害佛教形象,景区内寺院的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
二是一些组织或个人违规滥建露天大佛,吸引信众游客礼拜参观,收取门票和宗教性捐献。
三是一些非宗教组织或个人,比如企业、村委会、老人会、商人老板等,乱建寺院,以佛教名义进行一系列敛财活动。
四是一些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违规设置功德箱,收取宗教性捐献,甚至雇佣假冒僧尼,引诱、欺骗、胁迫游客花高价烧高香,开展迷信活动等。
五是乱放生,滋生借教敛财,危害生态安全,催生“放生利益链”。
六是佛教原有的教风问题,在商业化影响下,有的地方呈现发展蔓延的趋势,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学诚法师认为
佛教商业化问题的成因有地方政府、商业资本、佛教自身思想认识都原因
从佛教外部来说,“文革”结束后,大量佛教寺院归文物、旅游、园林等部门所有或由其管理、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宗教信仰需求的增长,佛教的精神、文化价值就转化成了经济价值。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发展旅游,支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领域,不断对佛教进行商业运作,牟取经济利益。非宗教活动场所的寺院也纷纷借教敛财,以教牟利。
从佛教自身来说,传统的中国佛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化、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然而,佛教的人才培养、修学体系、制度体系、寺院管理、组织建设远未完成现代转型,佛教应对现代市场经济、抵御商业化不良影响的能力依然不足。
从思想认识方面来说,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商业化、娱乐化泛滥,对精神领域不断侵蚀、冲击,宗教不知不觉就被待价而沽,成为特殊商品与牟利工具。其结果严重伤害了世道人心,破坏了宗教信仰,腐蚀了民族精神,消解了佛教信仰的根基和民族文化的自信。
学诚法师认为
治理佛教商业化应重点解决主体和方向两个问题:
一是明确治理商业化问题的统一主体。治理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的法规规章文件已经比较健全,关键是如何落实。建议明确治理佛教道教领域商业化问题的牵头部门,明确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由地方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推动相关政策法规落实。
二是明确治理商业化问题的致力方向。佛教并不反对市场经济和商业,历史上、现实中佛教都曾经而且将继续为市场经济、商业活动提供精神指引、伦理规范与文化调节。佛教自身的生存发展以及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也需要必要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治理商业化问题的致力方向,不应是将宗教与经济一刀两断、完全隔绝,而是要明确企业、宗教界与政府各自的定位,审慎地划清三者之间的界限。
佛教界也将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佛教修学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努力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自觉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
延伸阅读:学诚法师
学诚,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1982年出家,福建莆田人,中国佛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
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 ,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等职务。
工作经历
1993年10月,法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在职期间,无论是在国内开会或是出访国外,他总是谦虚地承事同行的老法师们,从中观察他们是如何为人处世、历境练心、方便度生的。
1995年12月,任福建佛学院院长。
1998年1月,任福建省第八届政协常委。10月被选为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福建宗教》顾问,《福建佛教》主编。
2001年2月28日,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增补委员。
2002年9月16日,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法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兼任《法音》杂志主编,时年36岁,是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集体中最年轻的一位。谈起自己的当选,法师表示:“这是前辈高僧大德对我的信任,我将尽心尽力地辅佐会长,并做好分内工作。”多年来,法师也确实在始终如一地实践着他的诺言。
2003年3月13日,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1月16日,荣膺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住持。
2004年3月13日,任第二届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4年8月20日,任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是其中唯一的汉族僧人。
2005年4月11日,荣膺北京市海淀区龙泉寺住持。
2005年7月,当选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
2005年9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及陕西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2006年12月18日,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在任职会议上他说:“期待学术界和佛教界能够携起手来,各尽其责,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不懈的努力!”
2007年1月8日,任中国佛学院第一副院长及佛教图书文物馆馆长。在任职会议上法师郑重地说:“佛学院是我们佛教的希望工程、人才基地,这个人才基地不是一般的人才基地,是高级人才基地。可以说今后中国佛教的兴衰存亡、前途和命运有相当的成分是同中国佛学院有关的。让我来担任这个职务,虽然能力有限,各方面还非常地欠缺,但因为是分内的事情,我是义不容辞的。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机会,我很愿意虚心地向大家学习。”
2007年6月10日,被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1月2日,当选为中国联合国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2007年12月,任法门寺佛学院院长。
2008年1月13日,当选为国际佛教大学协会第一副理事长。
2008年3月13日,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8年4月10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2009年4月23日,当选为第八届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2009年4月24日,当选为第十届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理事。
2009年7月25日,当选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
2009年9月10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
2009年9月24日,当选为第八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2010年2月3日,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驻会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
2010年2月23日,法师在孟加拉首都达卡被孟加拉国佛教复兴会授予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以表彰其在宗教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010年7月17日,受聘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顾问。
2010年8月26日,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法师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他以“总别、本末、轻重、缓急”为处事原则,分秒必争,认真负责,视繁杂的人、事、物为庄严而非负担,每件事都处理得有条不紊。他曾说:“我平时用30%的心力考虑现在的事,70%的心力考虑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今天的事我以前已经考虑过,所以不用花太多心思,要经常考虑将来的事,同时做好今天的事,今天的事尽量今天做完,不要拖。一般的人都会有懒惰的习性,懒惰有三种表现:因循、推托、逃避。要提策动机,克服懒惰。”
在2005年11月,法门寺佛指舍利赴韩国供奉活动期间的一个凌晨,法师对他的侍者说:“昨晚开会到凌晨一点,之后一直在想事情。作为团长,各方面的事都要考虑得非常清楚。真正承担教法,是不分昼夜的。”
还有一次,法师为修改一篇去日本开会要用的发言稿,一夜没睡,共修改了十几遍。
法师曾笑谈说:“佛教协会、龙泉寺、广化寺、法门寺,我来回走。”弘扬佛法,如果没有强大的悲心、愿力,是很难做下去的,这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常说:“无我无畏,无私无忧。”无论是在宁静的寺院里,还是在丝竹乱耳的喧嚣闹市中,他总是和颜悦色、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在,不会因事务的繁忙而忧虑不安。内心安住于戒定慧,便会充满光明、清凉、快乐,亦是内在菩提心的流露。“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有人问这种境界是怎样修的?法师说:“克制自己,不迁怒,不二过,常反省,代别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