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椰子河屠豹,在沼泽山探蟒,与野猪搏斗,他是一名荒野探险家
旅行是最时髦的现代生活景观之一。不过,现代人通常所谓的旅行常常是出于逃避生活的乏味、琐碎或重压而外出消闲、美食甚至猎艳。一切都包裹在文明的金属壳里,舒适故然舒适,但谈不上自由行走或者精神修行。抽掉了心灵和激情,感受不到“逆旅”的真实况味,自然也就体味不到生命中的难度或者英雄维度。波德莱尔的诗是对他们(以及我们——是的,还有我们)最好的写照:
他们只能找到他们逃避的
东西:他们自己
人们从旅行中得到苦涩的知识。
世界又小又单调
然而,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一类人在尝试别样的旅行,台湾的荒野探险家、自然文学作家 徐仁修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位出身于新竹乡村之子,渴望“在慈悲、浪漫、热情中过快乐、充实的人生”,而不愿意把自己包裹在文明的金属壳里舒适地虚度一生。他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则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亚马逊河,非洲,印度和中国大陆……
5月11日晚,台湾荒野探险家,生态摄影家和自然教育家徐仁修带着他的新书《探险途上的情书》在学而优书店为观众作了主题为 “探险途上的情书——徐仁修的雨林故事”的讲座。讲座别开生面,现场笑声不断。幽默的言辞配上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拍摄的珍贵照片,徐仁修带领观众体验了一出惊险刺激的雨林探险记。
徐仁修,华人自然生态教育的先驱和领军人物,著名荒野探险家、生态摄影大师,生于台湾新竹,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走向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亚马逊河、非洲等地。
从上世纪60 年代起,徐仁修着手拍摄、记录台湾大自然的原生态。1995 年,发起成立台湾荒野保护协会,以此汇集更多的民间力量来保护大自然,荒野保护协会后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
在椰子河屠豹,在魔鬼山寻金,在沼泽山探蟒,与“丛林野猪王”生死搏斗,在菲律宾丛林遭遇猎人头族……讲座现场,徐仁修绘声绘色地为观众讲述了诸多探险途中的传奇故事,现场观众时而惊呼不已,时而又捧腹大笑。当提及自己为何能一直坚持探险旅行,他说:“首先我身体很好”,其次,“我最厉害的本领就是心想事成”,心中想什么就去做,并且总是能成功。但徐仁修强调“探险不是冒险,冒险是明知道有生命危险还去做”,他提醒观众要作出理性的区分。
作为“自然之子”,徐仁修就是“诗与远方”的绝佳阐释者。当生态恶化愈演愈烈、田园牧歌生活方式渐行渐远之时,他的身心却充满了荒野的气息、流水的声音、天空的明朗。每一天,他都活在鲜活、饱满、丰沛的感觉里,而不是知识人的苦思冥想、道德家的抽象观念或者科学家冰冷的理性探究里。每一天,他都用真实的感觉与自然对话,用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去领略大自然的各种奇景和天籁。
除了探险家和摄影家,徐仁修同时还是个自然文学作家、音乐家,曾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最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此次他正是带着他再版的这本《探险途上的情书》做客广州。
《探险途上的情书》仿照书信格式而写,里面有邮票邮戳,也有落款签名,可谓别出心裁。书中,每封情书的收信人都是“安琪儿”。安琪儿是谁?其实就是每一位读者,徐仁修说,每个读者都是他的“天使”,所以探险途上的情书,也就是写给读者的情书。
南都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林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