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科英才】十年坚守 软科学成“硬支撑”——记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经济运行分析团队负责人周健
周健团队在做CTSI发布前的准备工作。周健 供图
4月10日深夜,像往常一样,周健打开电脑,认真核对起每一组数据和图表。几个小时后,3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将通过新华社等渠道正式发布。“每一个字眼,都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周健在心里默念。
“人生是一个长期不断累积的过程。”读研期间在一本书中读到的这句话,让周健印象深刻,也成了他10年奋斗的注脚。
十年坚守,周健始终将科学研判交通运输经济形势作为第一使命。他带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经济运行分析团队,协助部综合规划司从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工作,对外发布了CTSI指数,近期还初步研究提出了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持续以软科学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硬支撑”。
CTSI指数填补行业综合性指数空白
“去年12月12日中午,我们在食堂吃饭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正好在播CTSI指数发布会,周围的同事们都为我们感到高兴!”周健说,指数发布的过程是最激动人心的。
这场发布会只是团队根据众多现实需要进行研究的“交卷”过程。CTSI指数这一综合性指数的发布,让行业能从综合交通角度出发,以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量为基础指标,加权合成后用来反映行业运输生产总体运行状况。这一指数的发布不仅得到部领导的高度肯定,还有效填补了行业内长期缺乏综合性指数的空白。
“考卷”从何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对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越来越关注。实行大部门制改革以来,交通运输行业迫切需要综合性指标作为形势研判的依据。此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近30套报表制度、所涵盖的指标成千上万,给总体形势研判带来一定难度。
带领团队整合分散数据、形成综合指数,成为周健的必然选择。而2013年进行这项研究之初,基础研究难度大、初期没有效益、无处借鉴、无人关注等现实问题,直挺挺地摆在团队面前。
“做好当下的事情永远是对的。”周健告诉记者,据他们当时的初步研究,2010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形势较为平稳,且与2013年间隔短,作为基期最合适。确定基期后,为了拿出能经得起考验的指数,团队没有急于发布,而是又用5年时间进行试运行和科学评估等基础研究,最终在2018年年底负责任地发布了CTSI指数。
靠踏实也靠新视角
软科学研究是以解决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辅助领导决策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研究活动。谈及研究过程,周健认为,立足实践、面向决策,为部和行业服务,少不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在这一点上,他们做得很踏实。
除了像CTSI指数这样跨越数年的研究项目,周健还每月带领团队在部综合规划司的指导下编制《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其中,每份季度报告都由部送至国务院,为国家经济运行研判提供参考。
在外界看来,这些研判的总体结果看起来大同小异。实际上,一字之差都反映着质的变化。这背后,需要宏观经济和上下游关联产业等大量真实数据的支撑,绝非一拍脑门就能得来。
“每年第一季度的形势研判难度最大。”周健举例说,2017年第一季度,他们提出的结果是“好于往年、高于预期”,与之后中央提出的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结果不谋而合。
“这让我们特别有职业获得感。”谈到这,周健清瘦的脸庞上展露出微笑。透过眼镜,他的眼神也更有光彩。
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周健也注意使用一些与时俱进的科研手段。此前,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掌握情况并不深入,一些企业也存在顾虑,导致结果并不理想。
“切换视角、改进技术手段,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周健说,为了客观掌握企业经营效益情况,团队创造性地利用微信开展了企业景气定性调查,只设置“持平”“向好”“恶化”等选项,准确高效地回收了近9000份问卷,弥补了数据缺乏、可靠性不高、时效性不强的短板,为科学研判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形势提供了重要的企业层面支撑。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投身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热土——交通强国基础研究工作最前沿,在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院首席研究员徐萍的带领下,周健从“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五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行业内,周健携团队首次构建了交通强国指数来科学量化评价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交通运输主要矛盾研究,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成为专家应该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精准定位”
凌晨4点的北京,寂静深沉。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周健已经在书桌前推理演算、静静思考。文字、图像、数字,如同一个个代码在他的大脑中快速运转。
“做基础研究,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思考的时间段。”周健说,作为团队负责人,凌晨4点是自己开展基础研究、提炼重要观点结论、探寻行业发展规律的黄金时间。
“我的上班时间分为三个时段:凌晨4点至7点,上午8点半至11点半,下午1点半至5点半。”周健说,对交通运输行业经济形势研判的核心观点、基础研究成果、行业发展规律研究等,他基本上都在第一个时段完成。
养成如此自律的习惯,周健说与自己多年前看到的前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电视专访有关。专访中,李嘉诚谈到勤奋、节俭、有毅力,让周健记忆犹新。
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基地班,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不同的专业背景让“跨界”的周健做起科研来更加严谨、更有逻辑也更加从容。同事们觉得工作中的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认真”。而在他看来,每一组数据都不容有错、每一项科研必定要尽心尽力、每一次发布都必须万无一失。
参加工作10年来,周健一以贯之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的另外6名成员。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从事软科学研究的年轻力量。在提出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框架、攻关核心技术的各个环节,周健都会对年轻科研人员进行悉心指导。
“成为专家应该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精准定位,这也是我的目标。”“80后”的周健希望,团队里的“90后”年轻科研人员都能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创新引领、双网联动、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周健团队的工作理念。现在,周健正带领团队紧张筹备第三届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讨会,将邀请更多宏观经济专家、基础研究工作者和来自省交通运输厅、关联产业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工作之余,周健喜欢“一静一动”——钓鱼和打乒乓球两项运动。“运动是放松身心的法宝,精力也能因此得到保证。”周健说。
作者:赵鹏飞 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