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荣获中国企业管理领域最高奖——第十届袁宝华管理金奖
小推说:
6月6日,在2018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荣获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第十届袁宝华管理金奖。大会现场对熊群力等4位企业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并分别播放了企业家的企业管理事迹短片。中国电科副总经理王政代表熊群力领受奖牌。
袁宝华奖旨在通过表彰和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并在形成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企业家。
熊群力在获奖感谢信中表示,该项荣誉是对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军工人科技报国的浓重褒奖,是对中国电科改革发展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伟大时代所孕育的不懈奋斗企业家精神的有力弘扬。他同时向袁宝华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以及专家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表示感谢,并同步向奋战在国防科技、网信事业第一线的全体中国电科人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熊群力和中国电科共有的“国防”“科技”“电子信息”情缘,一起感受这位“大国重器”铸造者的家国情怀。
熊群力:“大国重器”铸造者
作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和军工行业知名的企业家,自参加工作起,熊群力就投身于国防电子领域,从研究院所的普通科技工作者逐步走到现在的领导者岗位;作为企业负责人,他成功带领中国电科等两家中央企业先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自2011年重返中国电科以来,熊群力认真履行中央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实际,引领中国电科用全新的面貌由以所为本向集团化经营跨越,由传统国企向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跨越,由以军工为主向军工、民品、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五大业态协同发展跨越,由配套支撑向主导引领跨越,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国之重器。
怀抱兴军梦想,恪尽兴国责任
198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熊群力怀揣着坚定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来到当时仍处偏僻的三线地区的电子工业部第36研究所从事军工电子领域科研工作,1985年即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熊群力担任36所所长,并由此开始了他坚持科技兴军报国、探索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2011年5月,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熊群力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重返中国电科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从跟随仿制到自主研制、从配套从属到主导引领的见证者,作为中国电科的开创者之一,熊群力强调,“国防”“科技”“电子信息”是中国电科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电科成长、发展、壮大的基石。这就是要坚持军工核心地位不动摇,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摆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就是要牢牢根植于电子信息领域,突出主业,心无旁骛,发挥央企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基础技术、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应有的自主可控能力现状,熊群力深刻洞察并敏锐提出,“必须要坚持发展主业,增强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不能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同时,明确提出军工产业要形成“体系带系统、系统带整机、整机带元器件和基础软件,通过基础领域核心技术和元器件的突破,推动产品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协同发展思路;民品产业要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集中、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关键环节集聚;科技创新要向基础和前沿领域延伸,立足于赶超世界科技水平,打破国外对我国的禁运和封锁;国际化经营要把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国家利益摆在突出位置;资产经营与资本运作要立足支持军民主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从事虚拟经济。
在以熊群力为班长的中国电科党组带领下,中国电科在五大主营业务领域发展成效斐然。
十八大以来,军工电子形成了体系牵引下系统、整机、基础产品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由提供系统装备与集成服务向提供体系能力转变;坚持“安全、智慧、绿色”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主导产业、培育产业、种子产业”的梯次型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国际业务转型发展,国际防务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被列为面向2030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技术引领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稳步推进集团公司资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国有资本整体效能持续提升。中国电科已连续13年获得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 级和4 个任期业绩考核A 级。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引领企业变革
中国电科是2002年3月在原信息产业部47家电子科研院所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作为一体化运作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电科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事业单位改革、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和国企改革三者融合推进的现实。熊群力带领中国电科党组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国有企业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深刻内涵,确立了中国电科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熊群力准确把握并不断深化企业发展和管理之道,开创性地提出了“三层架构、两级经营”集团管控模式。
“三层架构”指集团公司总部、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共三个层级,“两级经营”是一种动态的经营模式,指二级子集团组建之前,实际经营实体仍然是院所;子集团成熟之后,管理权下放给子集团,集团层面不再管理研究所的具体经营。熊群力特别强调,“管理层次增加,不代表把管理链条加长。成立了二级公司,就要授权给二级公司管理下属单位,这样二级公司才能逐步成熟,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效果。”“二级单位的业务的定位和投资方向不能只看资本运作的效益,要按照中央企业的分类属性,进行业务聚焦。”按照这种发展思路,中国电科已经有30余个研究所进行了业务整合和管理构架重构,进入企业子集团或自身转制为企业。
在企业化转型过程中,一是通过深入推进以思维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工作方式转变为核心的“三个转变”活动,促进了集团运作模式从“以所为本”向“集团主导”转变,强化了司令部建设;二是以事业部模式推动了军工电子业务体系改革,比如,将专门从事通信业务的5家研究所组建成立通信事业部,按照法人的经营方式运行,提升了集团公司在通信装备领域研发生产的综合能力;三是以产业子集团和专业公司建设为重点推进了民品产业体系改革,相继组建了中国网安、海康集团等子集团,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司、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等多家专业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管理,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四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推动了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将上市公司提升到集团公司层面进行管控,如海康威视调整为中电海康控股、卫士通调整为中国网安控股等,既为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资源,也为产业化的建设打开了资本市场。目前,事业部和子集团综合优势不断显现,年收入超百亿级龙头企业6家,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规范母子公司体系建设打下了基础。“中国电科系”上市公司市值稳定在4000亿元左右,已逐步由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向业务板块平台转变。
定位全球视野,洞悉科技前沿
科技工作者出身的熊群力深谙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意味着什么,他常常如数家珍地讲:中国电科16万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达60%,有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74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1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以说,科技创新是中国电科的基因和天然资源禀赋。
如何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熊群力带领班子付诸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工程。为解决相对传统封闭国防科研体制下,创新效率低、产品研制周期长的问题,2012年,熊群力倡导实施了“三三三”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工程。以技术、军工、产业“三业互动”,系统、整机、元器件/软件“三级协同”,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三层布局”为主线,实现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成立了信息科学研究院,形成致力于增强国家电子信息领域和国防军工装备未来能力的技术引擎;陆续组建了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贵阳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工程实施以来,中国电科获国家奖49项、国防奖308项,授权发明专利5933项,直接促进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系统工程的实施,有效保证了电科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专注网信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紧抓创新发展机遇,熊群力提出了网信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的“三个着力点”,他强调:“我们既要努力追赶已知技术,更要敢闯无人区,既要重视应用技术,也要探索前沿基础科学,在网信领域的前沿性、基础性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和迭代发展,中国电科在视频信息、石墨烯、高功率微波器件、无人机集群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18年5月,中国电科成功完成了200架规模的无人机集群原型试验,连续刷新了美国保持的世界纪录,奠定了我国在智能无人集群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预期可形成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构筑中央企业“熠星”双创平台。熊群力非常重视科技前沿探索和新产品、新产业的培育与孵化,他经常讲:“我们不仅要有把钱转化为技术的能力,更要有把技术转化为钱的能力。”在他的倡导下,集团各成员单位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大赛活动,中国电科“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以其规模大、涉及领域广、技术和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等显著特点,已上升为中央企业双创平台。2017年5月至11月,中国电科承办了国资委首届央企创新成就展,集中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各中央企业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推动形成了空前活跃开放的双创氛围。在双创项目中,中国电科38所的创新团队运用其太赫兹成像技术成果开展内部创业,成功研发国内第一台太赫兹安检仪,一举打破欧美国家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即将迎来数十亿元规模的市场前景。
汇聚创新人才、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熊群力积极倡导人才强企战略,推动建立由院士和集团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等序列构成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科技创新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为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中国电科将每年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并持续三年给予团队每人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熊群力也非常积极推动电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目前已经与微软、泰雷兹、三星、比利时微电子中心、IBM等多家国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聚焦网信事业,推动军民融合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总体要求,熊群力带领中国电科深刻领会并积极贯彻落实,在太空、网络、海洋三大空间主动布局,成功获得首个以企业为牵头单位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组建中国网安公司,实施蓝海信息网络系统九个试点项目,切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熊群力认为,军民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网信事业将成为信息时代军民融合的主战场和制高点,将给军工集团的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他开创性地提出中国电科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能力共筹、产能资源共享、技术产品共用”三大理念,以一批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军地双方开放式科研生产环境和一体化服务保障,加快构建军民技术转化和服务平台。
中国电科着力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就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建设理念就是运用军队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思想打造现代城市治理系统。在熊群力看来,“真正的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信息的融汇,产生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围绕着居民的实际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采用军、民领域安全可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将各种各样的数据整合起来搭建成一个大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服务于城市的改革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的“新型智慧城市”产品和服务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行业巨头重金布局智慧城市。中国电科在与深圳、福州、嘉兴三地共同推进标杆市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平台+应用+服务”的建设模式,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为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做出了央企表率。
厚植企业文化,履行社会担当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更是血脉的传承。
强大的企业集团,一定拥有强大的文化基因,而使16万中国电科人凝聚在一起的就是“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熊群力认为,“预警机精神”就好比一座思想殿堂,它指引着自强前行的方向,支撑起强军强国的梦想,凝聚了砥砺致胜的决心,积蓄着奋勇向前的力量。正是在“预警机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电科全系统干部员工团结一心、无私奉献,共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16年8月,中国电科召开企业文化与品牌发布会,熊群力亲自阐释自己对文化传承与自信的理解。中国电科形成了以“电科网信”“电科安防”等为核心的“1+8”品牌布局。其中,“空警”系列预警机家族,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赛博卫士”系列化产品,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中独树一帜。2017年9月,“Ceyear思仪”品牌在京发布,这是中国电科在电科装备领域品牌下推出的第一个新品牌,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关注。
中国电科秉承“以精立业,以质取胜”的理念,切实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熊群力常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产品质量更要关注服务质量,让服务超越客户的需求。”中国电科与最高人民法院携手,围绕人民法院信息化顶层设计、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司法领域智能化发展;中国电科研制推出的智慧气象系统已经开始援疆、援藏服务,提供实时精准综合预警体系和精细智能化日常值班体系;承建的地面光伏电站涉及北京通州、内蒙、新疆兵团等项目,年均发电量约17000万度,每年减少碳排量约50吨。在精准扶贫方面,熊群力数次带队赴扶贫县工作调研,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230余万元,引导当地人民利用科技改善生活,努力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澎湃浪潮,已过耳顺之年的熊群力,仍然在绘制战略牵引的蓝图,不断求新求变,带领16万电科人,为铸造新时代“大国重器”,实现“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目标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