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工道 熊明磊:水下机器人产品需尊重自然
人类对身处的地球始终存在着探索的热情与好奇心,如今“上可九天揽月”的机器人已经被众人所熟知,但“下可五洋抓鳖”的水下机器人却是寥寥无几。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有70%多的面积被水覆盖,而目前被人类探索过的海洋面积却不足5%,相比陆地来说,水下世界更加神秘而令人向往。
然而,博雅工道CEO熊明磊最早与水下机器人的接触,并非是希望它能“下五洋抓鳖”,而是希望做一条仿真鱼,解决鱼缸中鱼儿的饲料投放和氧气供应问题。
在2013年的中韩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他的水下机器人使他赢得了那届唯一的特等奖殊荣。
博雅工道,一家专注于研发消费级水下无人机的公司,致力于推动水下机器人从工业级走向消费级,其研发的水下摄影机器鱼BIKI采用无线遥控,可以为用户提供水下自由高清摄影功能。
2016年5月份,博雅工道获得了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有成资本。
大疆引发的一场水下机器人创业潮
随着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成功,更多的人将目光投放到了无人机领域,其中,将无人机复制到水下的可行性也点燃了众多创客们的热情。
熊明磊便是其中的一员,他马上就投入到了水下机器人变革的大潮中去,利用许多消费级无人机经常用到的部件,如直流电机、相机、惯性传感器和电池,勾勒出了自己的小型廉价水下监控机器人,并与几位同样是来自北大的博士成员组成了自己的团队Robosea。
Robosea面向C端市场推出了娱乐陪伴、水下拍摄的水下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海洋馆、游泳池等浅水区。
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产品要尊重自然
与市面上其他推出的水下机器人不同的是,博雅工道的水下机器人采用的是一个“小尾巴”的仿生鱼鳍设计作为其推动力。
熊明磊解释道,根据达尔文进化论一说,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鱼是最适应在水中生存的物种,而鱼鳍就是其最好的推动力之一,并且科学也证明如此。
据了解,同样两节锂电池,博雅工道制造的机器人尾鳍能运行两个半小时,而螺旋桨推进的机器人只能运转二十分钟。
熊明磊强调,应用在水下的产品更需要去尊重自然,模仿生物的特性,毕竟生物进化都是在历史长河的环境下自然抉择而留下的最适合选择。
所以在信号传送上,熊明磊并没有采用水中通讯常用的声纳,或是传统ROV使用的有缆线传播,而是模仿海豚的交流方式来完成信号的传送。
放弃大思路,深耕更细分的领域
但是在2015年完成天使轮融资后,熊明磊发现,目前市场上对这样的产品需求度并不高。经过了摸索与思考,他开始慢慢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并不局限于仅模仿大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博雅工道目前推出了C端和B端的两大类产品,C端的主要是应用在娱乐和生活中,解决好游泳池内的伴游、拍摄等痛点,其最大下潜深度为10米,也基本可以满足用户对浅水区域的探索拍摄。
B端的产品主要是提供水文状况监管、验收水下工程、喷洒试剂等功能,服务于工农业领域,并且在体型上也做出了加大。
据熊明磊介绍,B端的产品长度有60cm,可以潜到30米的水深采样。
当然,水下机器人作为人类智能和各种感官、器官在水下的延伸,去完成人类肌体无法直接达到的水下环境的探索任务,就必须要搭载各种器械。据悉,该产品可搭载1KG以内的水质采集和监测设备。
据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无人潜水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级别,仅在民用无人潜水器方面,面向企业的市场将有430亿元规模,其中搜索救援类达60亿元,安全监测类达137亿元,调查研究类达3.7亿元。
面向个人的“潜水伴侣”类无人潜器,也有60亿元的市场空间。看着这么一块庞大的蛋糕,市场无疑会有越来越多的涌入者。
对此,熊明磊认为:“虽然做水下机器人的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但是只要放下最初的大思路,深耕细分领域,研究更专业更垂直的东西一定可以跟别人拉开差距的。”
未来博雅工道将致力于用创新的技术开启人们探索水下世界的新时代,配合虚拟现实,直播及社区平台等技术,让普通人更好的揭开水下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会在B端产品增强其服务功能,打造一个水下机器人的生态圈。
市场合作:youshengnews
关注公众号:有声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