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敏在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王忠敏在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2012年12月开始筹备,到2013年11月正式成立,已经过了四年多了。四年来,斗转星移,白驹过隙,看似平常,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却经历了孕育和初生的种种阵痛,从咕咕坠地,到跑步前行的成长过程,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康健儿童,进入了学习向上的进步时代。如果说在此之前,人们对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这两个概念还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产业联盟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就像宣传队和播种机一样,让全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知道了智慧+能源的广阔含义,也到处萌发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棵棵幼苗。

按照联盟的章程规定,理事会每四年换届改选一次。近年来,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互联网事业发展迅猛,势不可挡,各种形式的组织、平台和团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也使我们这个最早成立且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唯一的一个以推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为已任的技术组织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为此,经理事会研究并在通过通讯会议的方式征求了所有联盟成员意见的基础上,于今天召开“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报告上一届理事会工作,通过联盟章程修订案,选举新一届联盟理事会。

下面,由我代表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向大会做报告工作。

一、联盟工作的历史回顾

2012年12月,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在广州召开年会和高峰论坛,做为创始人和理事长,我在会议上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经历了高碳、节能、减排的曲折过程,开始迈入低碳发展阶段。何为低碳?怎样做到低碳?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低碳发展是一大挑战。会后,我带着两名研究人员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经与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联盟多次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开始组建联盟的筹备工作。

十分感谢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科委、质监局、民政局和中关村管委会的大力支持。2013年月11月14日,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中关村正式成立。联盟秘书处也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正式注册成为非企业法人,支持联盟以NGO的形式开展工作。

联盟初创时,参与的单位只有34家,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这两个概念还很陌生,尽管我们前瞻性地提出了把智慧能源和产业创新一定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正确主张,但是对于怎样结合、如何创新也很茫然。通过反复学习国际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互联网建设方面的经验,在多次组织研讨会、座谈会、沙龙、论坛和到现场实地调研,寻找和总结案例的基础上,2014年7月,我们借助于“贵阳国际生态论坛”这个大平台,率先创办“智慧能源产业——迈向生态文明之路”专题论坛,并在那里推出了新书《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与实践》,一举成功。国内第一个把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理念、主张和目标宣传了出去,也把推动和引领产业创新的旗帜高高地打了出来。

2015年10月16日-18日,为引导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借助于杭州西湖博览会的舞台,与杭州市政府合作,在杭州举办“2015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又大获成功,获得组委会大奖。

之后,在与秦皇岛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16年8月8日-10日,联盟与秦皇岛市政府合作,在秦皇岛市举办了“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使引领和推动产业创新的工作步步深入。

正因为有了这两次成功实践,引起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展览集团的重视,与联盟签定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从今年开始,双方将进行市场化合作,并确定“2017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于11月7日-9日在上海举行,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

联盟从成立之时就确定,每年要定期出版《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报告》,真实记录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历程,反映国家政策动态和企业创新实践,指导行业发展。目前已出版发行了2014、2015和2016三份年度报告,2017年度报告正在策划编撰中。

与此同时,联盟的工作得到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到目前为止,联盟已经发展了各类成员596家,其中核心成员117家,团体成员138家,其他成员341家。建立了200多名研究员、教授、博导、高级工程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顶级专家队伍。成功策划推动了多项试点示范项目,起到了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

在科研方面,四年多来,联盟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北京市质监局、北京市外国专家局、能源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等部门和机构下达或支持的各类研究项目20多项。还承担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和一些地方政府关于智慧能源方面的科研和调研项目,都圆满完成任务,深受好评。与此同时也通过完成这些科研项目和开展对会员的服务,实现了收支平衡。

在国际合作方面,经过四年多努力,联盟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署、世界银行、能源基金会、睿博能源智库、德国储能协会、国际储能联盟、英国标准协会、能通国际、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委员会、德国能源署、英国零碳工场、日本东京大学、韩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20多家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区域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方面,联盟与杭州市、秦皇岛市、保定市、济南市、宜春市等十几个城市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等近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实验室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联盟发行的杂志和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绿之盟”公众号、《智慧能源一周报》等,也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不久前,经中国科协领导推荐,联盟正式加入了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旨在引导国内产学研协调发展的专业平台组织,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相信这些富贵资源一定能为联盟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奠定雄厚、坚实、可靠的基础。

作为无上级主管、无国家经费支持、集公益性、契约式、市场化和全方位服务为一体,以推动和引导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双创型”技术平台组织,经过四年多艰苦努力,联盟不但站稳了脚根,而且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呢?四年之后,我在反思,大家也在反思。我个人理解,不是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特别的本事,我们只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顺天时、享地利、谋人和是我们的成功之本,除了这三条,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它给了我们创新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空间;我们要感谢这个国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这一步,不创新过不去,不扎扎实实地搞好产业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历史不会饶过我们。我们更要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感谢没有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所有的人,没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无私帮助,我们一时一刻也支持不住,更不用说可以坚韧顽强地走到今天。

二、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理念与方向

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推动智慧能源产业发展为已任的创新型技术组织,在摸索四年后,我们必须清楚地回答:什么是智慧能源?什么是能源互联网?大家携手一致到底要干些什么?

近年来,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成了国内热点,或者说炒成了热点。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一方面,中国社会在迅速发生着改变,房地产、股票、共享经济和去产能、打假、经济趋势扑朔迷离,这些情况交织在一块,搞得人们找不到感觉。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本找不到出路,相对过剩的人力资源也要解决就业需求。更主要的是社会导向也出了问题,大家都在想赚钱,最好是一夜暴富。在这种浮躁的社会心态下把一些概念拿来炒作,奇怪吗?不奇怪。学术界也很浮躁。许多大学和机构也在炒作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使这两个概念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在中国,假的、哗众取宠的、欺世盗名的、骗贷骗补的太多太多,有些人除了骗取名声,还可以骗国家经费,政府部门少数人也愿意让他们寻租,共同暗箱操作。这样做的结果,误人子弟不说,也败坏了社会风气。炒作也使人真假难辨,妨碍了技术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发声,去伪存真。

首先,我们要明确:智慧能源并不是能源本身,它只是能源的管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讲的是一回事,只是表述不同。智慧能源讲的是形式,能源互联网说的是结果,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我们可以给出个公式: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其展开式为:智慧能源=(传统能源+新能源)+物联网。

智慧能源是能源的管控方式是其第一个特点。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开发和使用了多种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燃气、水力、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等。按照属性,人们把前三者说成是传统能源,把后面的说成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或绿色能源等等。在使用方面有用电、用热、制冷和节能减排等等,从能源的供给端到它的需求侧还有许许多多环节,这些都已发生和在使用过程中。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不需要再直接研究这些东西如何产生,如何供给,而只是研究如何管控、调配,达到最佳的合理组合。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涉及到国家利益,既可以满足无限增长的能源需求,又能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门论述了能源革命,指出要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上推动全面革命,还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确保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技术措施和可以落地的具体行动。

第二,智慧能源强调的是跨界融合。有些专家学者从自己已有的研究领域和工作范围出发,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网为骨干和核心构成的,这怎么可能呢?不错,许多能源是转化成电力来供人们使用的,但是除了电,还有热、还要制冷,还有车辆、交通和住宿。在里夫金描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讲述的也全部是可再生能源,是现有电网以外的事。里夫金指出能源互联网有五大支柱:其一,能源将向可再生方向发展;其二,构筑物可以分成区块转换成绿色微型电站,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三,开发新型储能技术,解决间歇式能源生产和存储;其四,利用互联技术使分布式微电网相互连接成为能源互联网,及时传递信息,以便将多余电力销售给电网;其五,利用电力或插电式汽车实现绿色能源销售和使用。当然,里夫金讲得也不够全面,提高既有能源使用效率的问题他就没有谈。其实说到跨界,还不只于此,智慧能源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能源和互联网两大领域,再细分,能源方面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互联网有IT和ICT,后者是要加上无线通讯。又细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可分成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众多环节。互联网和无线通讯也要涉及硬件、软件、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分析、加工的使用,这又涉及多种环境、多个场景。在能源应用领域,大的方面又分成工业用能、建筑用能和交通用能。所有用能方面又涉及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对减排CO2的贡献率,要有碳核查、换算、分析和国际比对等等。由此可知,智慧能源产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它不是新能源企业或传统产能、用能单位、传统节能服务产业和IT\ICT产业单独创造出来的,必须是这几类产业高度融合跨界发展的结果。智慧能源是一种产业复合体。

第三,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并不是个令人喜欢的说法,尤其是那些已经是中心的更不会喜欢。中国人有个优点,就是依靠政府。中国人还有个缺点,就是太依靠政府。既然是这么复杂的产业复合体,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产业由谁来管,谁说了算?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是部门经济,在许多领域具有垄断性。部门经济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垄断具有排他性。这两种因素毫无疑问是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体制障碍和机制障碍。不去中心化就无以打破这些障碍。

需要明确地是: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去中心化的,否则就不可能全球联通。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换代升级,因此也要去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就是打破被垄断,包括四个方面: 体制的垄断(包括行政),技术的垄断、市场的垄断和资本的垄断。去中心化不等于没有中心,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去掉一个中心就会产生多个中心,比如互联网,比如我们很熟悉也越来越离不开的微信群。事实上,支持去中心化可以使众多参与者和相关方激发活力,产生能量。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多中心不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而是要遵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标准和法规。有了标准和法规的约束,去中心化就不会天下大乱。

第四,智慧能源的技术依托是物联网。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年,确实使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互联网的本质还是社交平台,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历史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步,那就是2015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GOOGLE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当众宣布的:“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已死,物联网将生。

从本质上说,能源互联网并不是我们大家熟知的现在的社交互联网,而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互联网,它不仅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更要追求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能源互联网追求的是物物相连、物物相通,这样的互联网就是物联网。把能源互联网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能源是肤浅的。由于要物物相连、物物相通,所以物联网应该是更加开放、包容,要有更多节点、有海量网址,要有更多接入方式,更便于实现人机交互、物物交互、即时交互、即时采集、可视化分析和优化处理各种信息,即时提供高端服务。所以它是全新意义上的新一代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正是这样的互联网。

第五,智慧能源的结果是产业创新。这是智慧能源最本质的特点,也是为什么我们最初成立联盟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把这几个字写在名字里的意义所在。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到,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互联网搭建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产生出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的研究、试验、定型和标准化推广过程,就是智慧能源的产业创新过程。

三、联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这标志着作为占全球CO2排放量20.09%的头号排放大国的中国,已经负责任地向全世界宣告要带头履行减排义务, 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中国批约也向国内外传递了明确的低碳转型信号,鼓励各级政府、国有和私营部门、民间团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巴黎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两百个缔约国同意,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意味着化石燃料业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政府承诺的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国家将采取很多重要措施,工信部已经宣布,目前我国也将启动相关研究,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去年已经实现了2800万辆,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税收、就业和商品销售总额都超过了全国总额的10%以上。像这样大规模的产业都将面临重新洗牌,可见,从现在起到2030年前,必将是我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互联网建设,说到底是为这个大目标服务的。没有这个大目标,我们从事的节能减排也好,新能源建设也好,传统能源改造也好,都将全无意义。

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梳理,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方面,现在已经看准了几个大的方向,包括:新能源消纳、多能互补、储能、电力零售、节能减排、充电供电、微电网、微能网、城市供热综合系统、家电、照明、工业能效、公共建筑能效,交通节能等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在中国批约、履约的大背景下,不但可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要实现这个大目标,任务不但是具体的,也是十分艰巨的,政府要推动,也需要寻找可靠的技术和可行的路径。这几年,为了抓新能源,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弃风、弃光、弃电的问题。为治理雾霾,各地也都在下功夫,可是却出现了不问实际效果一刀切的“煤改气”、“煤改电”的问题。有些事情虽然有人做到,看起来也很红火,但未必是真实有效的。比如说,到处跑马圈地搞充电桩;再比如说,如火如荼的光伏扶贫;还有一哄而起的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特色小镇等等。许多事情很可能是实不至也名不归。加上体制机制和人为的障碍,不可能设想智慧能源产业创新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会一帆风顺。所以,创新、探索和实践将永远是联盟理事会和各成员单位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四、联盟的使命和任务

在新的启点和征程上,新一届理事会要努力抓好六件大事:

(一)以人为本,群策群力,加强智慧能源理论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联盟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为宗旨的发展方向。四年多来,这一方向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印证和肯定。但是,由于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全新的实践,发达国家也只是在单项技术或单项应用上有所领先,从综合治理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并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对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达到整体提升。本次联盟理事会换届,将改变通常以单位加盟作为理事或常务理事的做法。经过选举,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由联盟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亲自担纲,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便宜于大家集思广议,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推动创新。

(二)以专委会为根,凝聚创新点,推动产业实践,开启新的征程

从今年年初以来,联盟根据产业发展特点,调整工作思路,经与各成员单位广泛沟通协商,在企业和当事人员自愿的基础上,规划和筹备建立专业委员会,目前已确定26个。其中技术类21个;管理类5个。

专委会既是联盟的下属组织,也是推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执行机构。根据章程规定,各专委会成员均为联盟成员,享有联盟成员的权利,履行联盟成员的义务。同时,专委会也有自己的工作空间,便于抱团取暖、协同创新。在专业委员会之间具有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关系,横向也有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联盟理事会,尤其是常务理事会可在这样的活动空间中广泛、经常地展开互动和交流,以保证联盟的各项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成效,扎实推进。

(三)以标兵、样板为领跑者,带动行业发展

像带队伍打仗一样,没有标兵就没有队形,没有样板就没有形象,没有带头冲锋陷阵的人就拿不下山头和城堡。对于智慧能源产业创新这个全新的课题来说,更是这样。联盟将采取交流会、现场会、表彰、评优、展览展示和向媒体和上级推荐等各种方式推动相关工作,使大家学有样板,比有对手,赶有方向,促进共同提高。

(四)以联盟成员为核心,强化服务

根据新修改的章程,联盟成员将分为四类:即高级会员、中级会员、普通会员和团体会员。随着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联盟成员对联盟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理事会领导下,联盟秘书处要以联盟成员为核心,全面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除了为全体会员提供基础性服务和共性服务之外,还要创造条件提供定制服务和个性化服务。逐步把联盟建设成为能够满足成员各种不同需求,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团结、向上的健康集体。

(五)以标准化和区块链技术为手段,打造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业联盟

产业联盟需要突出产业特点,产业特点的核心是技术支撑。我们联盟有两个其他团体和组织无可比肩的技术优势,一个是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的优势,另一个是新兴的能源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这两种技术资源我们都占有全国顶尖的优势,拥有全国顶尖的人才、技术和团队资源。我们将努力发挥联盟的整体优势,打造团体标准、建立数据比对,开展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要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智慧能源产业创新的各个业务板块服务,从而建立物联网的运作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创造区域规划优势和产业基金配置优势,共同推动建设较为完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智慧能源产业生态链。

(六)以联盟展会、产业报告和传媒为平台,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联盟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成果及科学理念的力度。通过出版《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等形式,不断总结宣传智慧能源产业形势、动态和成果。从2015年开始创办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将持续深入地举办下去,形成品牌。随着人民日报旗下的中国能源报和中国标准质量出版社的加盟,联盟的公共媒体和自媒体服务将更加活跃,及时为联盟成员和全社会的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做好上述六方面工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一届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在此,我愿意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段话作为报告的结束语:“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ID:智慧能源产业

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

2017年11月7-9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上海

主题:“互联网+”能源新技术 开创零碳新生活

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Smart Energy China)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科委、各地省市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SEC 2017聚焦智慧能源产业中分布式能源、储能、多能互补、微网、智能物联与传感器、电力零售、节能等核心产业板块。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展商推介、商业对接等精彩活动。作为中国最大、最早、最权威的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SEC 2017旨在为国内外专业人士提供沟通交流、开拓商机、实践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商业化的专业平台。

展会联系人:

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申晓蕾 女士

电话: +86-10-6590-7101转8604

邮箱: emma.shen@mds.cn

张迪 女士

电话: +86-10-6590-7101转8626

邮箱: judy.zhang@mds.cn

白颖豪 先生

电话: +86-10-6590-7101转8619

邮箱: duke.bai@mds.cn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王娟 女士

电话: 18600919109

邮箱: stce_wangj@163.com

闫帅 先生

电话: 18600162093

邮箱: stce_yansh@163.com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