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庐科技出席华为全联接大会 CEO王长欣在keynotes上发表精彩演讲

云庐科技出席华为全联接大会 CEO王长欣在keynotes上发表精彩演讲

2018年10月10日-12日,以“+智能,见未来”为主题的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中心召开。云庐科技作为工程监测领域的顶级服务商,以及华为云领先级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全程参与其中。公司CEO王长欣受邀在第三天的keynotes上发表演讲,通过主题为《云庐科技:安防+AI背后的故事》,向业界展示了云庐科技如何携手华为云服务,打造全球领先的结构健康监测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守护工程安全。

右一为云庐科技创始人及CEO王长欣先生

HUAWEI CONNECT 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一年一度,是华为公司最大规模全球科技旗舰盛会。本届大会旨在携手全球ICT产业首领、行业先锋、生态同伴、商业智囊,聚焦前沿科技,顶级专家智慧碰撞,共同讨论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开展方向和机遇。

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行业,云庐科技致力于通过对工程全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数据异常,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避免或减少因设计缺陷或工程质量等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为云庐科技创始人及CEO王长欣先生于10月12日在keynotes上演讲的精彩内容:

云庐科技:安防+AI背后的故事

工程安全事关重大

众所周知,安全事故事关重大,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交通,都离不开工程安全的保障,而工程事故有可能是发生在施工阶段,也有可能是发生在运维阶段。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把基础设施的灾变机理、预测方法等,纳入到未来的重要规划中。同时,基础设施灾害的发生,往往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天灾可以通过对环境的预测,如气象、水文、地质灾害来预报,人祸则可以通过法规、设计和在线监测系统来避免。

​云庐科技希望打造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或减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对运维阶段的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掌控运维期间结构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养护决策部门提供数据的决策支撑。而对施工期的监测和运维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又可以为设计阶段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顾名思义,结构健康监测和医学上的健康监测原理上十分接近,都是通过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诊断结果,甚至是诊断和治疗的综合结论。结构健康监测已经发展了20多年,目前大部分应用还处于利用传统的传感器,收集数据的水平,无法对数据进行正确有效的分析。

这个行业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行业。首先,需要有传感器、网络、云平台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支持,也需要计算力学,以及建筑、桥梁、水利等专业技术的支撑配合。另外,还需要对数据建模,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同时,要得出有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情况、结构刚度矩阵修正与重分析分布,还要进行结构的寿命预测等。

云庐安全监测平台守护安全

云庐科技结合华为云EI开发的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和识别,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结构可能发生危险的萌芽状态提前预警,为施工和运维部门提供数据与信息的支撑。云庐科技大概采用了华为云50余项平台开发模块,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华为云服务运行,同时,也使用了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在内的中间件,以及ModelArts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象识别等各种各样平台。

具体来讲,云庐科技基于华为云EI开发了五大应用场景。

场景一:数据采集

场景一是数据采集,例如可以采用一个光纤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采集设备,再接到现场主机,传到云服务器上,但整个部署过程非常麻烦而且成本高昂。随着万物互联趋势的不断加深,采用华为的IoT模块可以使其接入更加便捷,采用华为的边缘计算模块,使数据得到及时处理,而且,通过华为的边缘端还可以接入多种传感器的数据,一机多用。

随着端-边-云的协同,整个设备的成本下降70%以上,系统响应速度提高了2倍。通过华为的边缘计算模块,可以使无效的数据量传输减少三分之二,使有效的数据量传输提高50%以上

场景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场景二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数据采集的整个过程中,参与的部门众多,人员复杂,工程生命周期长,而且面临频繁的各种变更,怎么保证数据信息和实物信息的一致性,是大家面对的共同挑战和问题。云庐科技基于华为区块链平台,将图纸、合同等通过区块链统一分发,使从业主、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等各环节的数据和内容保持统一。

场景三:结构健康预测

场景三是结构健康预测,如果某个建筑物有坏点,希望及时更换,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对建筑物的寿命和健康状况进行有效预测,正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也是随着时间而而变化的。

基于实测的环境荷载,例如,风速、风压、温度等,结合结构真实的响应情况,进行刚度矩阵的修正。这个过程可以以系统的总体矩阵为修正的对象,也可以设计参数,如密度、弹性模量、约束条件等作为对象,得到建筑物当前承载能力的真实状态,再通过能预测得到的,如风速、风压、温度等因素,就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响应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预测。在华为云机器学习工程师的帮助下,可实现预测准确度接近90%。

场景四:施工规范化自动监测

​场景四是施工规范化自动监测。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新型建筑形式产生,比如住宅产业化这种结构形式。它是一种装配式的,不在现场进行浇筑,把构件运到现场进行现场拼装。住宅产业化是现在比较成熟的产业,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进行了应用。我国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20%以上,2025年要达到50%以上。这个行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也肯定会有一些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比如,上下楼板的贯通为了保证强度,这就要求灌浆孔要全都灌满,过去只能靠人工对现场照片进行识别来判断,可想而知,效率非常低,基于华为云ModelArts的深度学习图象识别模块,可以对灌浆孔的图片进行有效的识别,判断出哪些是灌满的、哪些是未灌满的、哪些是穿线管道。通常,上传一百张现场图片就可以进行有效的识别,有效识别率接近80%,这种工作可以使检查部门的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使施工的差错率降低30%

场景五:结构损伤识别

​场景五是结构损伤识别。以一个体育场馆的建筑为例,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会受到疲劳、腐蚀以及老化的影响,这个建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损伤点。怎么找到这些损伤的部位,并且定义出损伤的情况,是比较重要的任务。另外,在建筑物上布设传感器,只是布设了一部分。这是因为传感器布设不能影响结构物原有的结构性能,而且出于经济的考虑不可能布设得特别多。所以,一方面,只能布置尽可能少的传感器,但同时,又要尽可能得到真实的建筑物性能情况,这要求我们对数据进行力学反演仿真和损伤识别。

以前的应用大部分都是针对几根杆件或者几块板识别,通过华为云ModelArts,可以识别相对复杂的损伤。基于华为云的EI平台,可以使力学仿真效率提升300倍以上,真正实现从数据到本质、从局部推到整体、从监测到预测的整个过程的识别。

在未来,云庐科技希望拓展低能耗、低成本的物联网应用,以提升运维管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希望开发合理的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将安全隐患消灭于初期,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发展添砖加瓦;希望打造工程健康监测领域的大数据平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概括而言,云庐科技希望携手华为云EI,共同守护美好安全的生活。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