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孙志文:为城市植入IP,让产城实现共赢
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产城生态运营时代。
近年来,无论是龙头房企在全国范围的跑马圈地,还是地产大鳄收购入股产业新城,都显示着房企对产城模式的一致看好。然而,“城市运营”的理想很美好。
但比起传统的地产开发,产业新城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产业运营与基建公建,无论从风险性还是收益性的角度考量,或许都不是上上之选,利润空间收窄也似乎是转型“城市运营商”必然要面临的现实。
那么,房企们应如何在产城建设大潮中搏击成长,在资源获取、融资创新、产业规划、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等诸多方面,拔得头筹,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烙印和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能否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成功从城市运营商,再次升格至产业新城运营商的新高度。从而协助政府,助力城市,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在12月20日榜样中国· 2018封面-华西房产TOP50传媒大奖颁奖典礼上,绿地集团西南区域管理总部总经理孙志文用一些实践案例,分享了绿地对产城融合建设的理解。
产业是一座城市最好的IP
近年来,IP这个词火了。它代表了较高的辨识度和较大的流量。优秀的IP,往往具有创新元素的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
而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而言,产业便是最好的IP。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脱节分离。
在资源整合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和城市运营能力基础上的IP打造,是产城共赢的必经之路,更是房企未来转型的关键因素。
“特色产业资源的积累,是IP构建的基础”
孙志文介绍,绿地集团如今已形成“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科创、康养、会展等产业并举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通过“地产+”的商业模式,各产业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形成了“1+5>N”的协同发展效应。
“在种类繁多的特色产业资源中,选择一条主线、多条辅线,进行有效排列组合,便能成就出特色产业项目,进而上升为一个区域的特色IP。”
孙志文用他曾在江西操刀的项目“南昌国博城”为例,该项目规划占地约25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米,依托20万方的会议中心,以会展经济为主线,同时打造卢塞恩瑞士风情小镇、VR产业园等,综合发展跨境贸易、文化旅游、科创等多元新兴产业。开业两年来,项目博览中心共举办近百场会展,接待人次达到226万。
南昌国博城规划效果图
“把握时代发展脉动、顺势而为是IP构建的关键”
“积极顺应时代变化,把准城市发展脉搏,是构建IP化产业新城的关键所在。”孙志文表示,正是看好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高铁网络的打造带来的巨大机遇,所以“绿地城际空间站”战略成为绿地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紧抓深度城镇化红利、抢占新周期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他介绍,“绿地城际空间站”战略今年已成功布局了超过20个国内重要的高铁枢纽城市。并将会展经济、现代物流、跨境贸易等多元产业嫁接植入,使得IP资源不断注入、叠加和深化。
“深挖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是IP落地的前提”
产业资源的积累和产业动作的发声,目的都在于落地形成一个个IP鲜明的产业项目。
“在四川,绿地西南与德阳、宜宾、泸州、达州、自贡分别携手建设一批标杆产城融合项目,融入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孙志文认为,要让IP项目落地,其前提在于要根据各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产业基础、政府诉求选取不同的特色IP,加以丰富和组合。
封面新闻记者 李竺轩 摄影 刘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