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金所孙明达:网贷行业摆脱“三无状态” 步入有法可依新常态
24日下午,银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简称P2P)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网贷行业历经数年野蛮生长之后迎来的首个监管细则,是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网贷行业正式拥有合法地位,步入有法可依新常态。
《暂行办法》新闻发布会
《办法》从结构上分为八章47条,第一章总则,明确了网络借贷的原则、定义、管理机制的安排;第二章备案管理,主要明确了备案管理的要求和条件;第三章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明确了“网贷”机构义务及要求,借款人与出借人各自的职责义务、经营规则、风险控制要求等;第四章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明确对出借人进行风险揭示,对出借人与出借人的资金进行保护措施;第五章信息披露,明确了信息披露的要求;第六章监督管理,明确了行业自律管理、资金存管、政府监管等各部门的职责;第七章法律责任,明确了网络借贷机构从业人员、网络借贷机构出借人、借款人等各自的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对网络借贷机构办法发布以后做了12个月过渡期的安排。
摆脱“三无状态” 行业迎来规范化明朗化有序化市场春天
关于《暂行办法》,融金所创始人孙明达发表了自己的解读与看法,他认为,监管层对行业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尤其是此次出台的《办法》,实际上都表达了监管层对行业高度重视的态度和一心想引导行业朝更健康、更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决心。《办法》的出台,也再次给了网贷行业一次强有力的正名,行业从此摆脱无准入门槛、无规范操作标准、无金融监管的“三无状态”。毋庸置疑,在不久的将来,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规范化、明朗化、有序化的市场春天,
《办法》对借款人借款上限进行了明确限定,强调了“网贷具体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对此,孙明达表示,小额分散一直是监管层指明的业务方向,也是普惠金融的客观要求,利于平台本身的风险控制。监管层希望,互联网金融能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成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但同时,对借款人借款上限进行限定,实际上对平台信息共享和风控都有了更高要求。平台在对借款人进行审核时,如何确定其已获取的融资金额,在实际操作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资金存管急需实际的政策支持和具体的操作指引
《办法》也再次强调了资金存管的重要性,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孙明达认为,银行资金存管是大势所趋,能有效防止P2P平台设立“资金池”,避免平台直接接触、甚至挪用投资人资金。
同时,孙明达也指出,目前成功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接入资金存管的平台还很少,而且大多采取银行与第三方联合存管的方式。现阶段业内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批量存管等。但具体操作方式尚不明朗,在未来12个月的过渡期内,行业急需实际的政策支持和具体的操作指引。
行业转型大势所趋 融金所集团战略部署先行
《办法》要求行业回归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全新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实际在促使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向金融科技发展,这不仅是监管要求,也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融金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定位于‘做中国优质的汽车金融科技服务商’,坚持汽车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贯彻实施‘在汽车金融服务产业链上,运用创新的科技力量,实现多元化综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这一集团发展战略与《办法》的指导方向不谋而合。”孙明达介绍道。
《办法》出台后,融金所集团内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办法》学习分享会。在融金所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张东波看来,《办法》的出台,是对融金所互联网金融平台“小而美”业务的再一次肯定。小额业务范围的界定,与融金所最初业务的选择方向一致,目前融金所车贷借款件均10万,车贷业务主线和政策基调相吻合。随着对贷款额度的限制,未来融金所将会把发展重心集中到车贷业务上,尤其在E车贷、保险消费分期和汽车后市场上。
高净值投资人群成平台发展有力保障
除了对平台业务范围进行限定和指引外,《办法》还明确网贷投资人必须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具备相应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洗礼后,融金所积累了一大批真正有风险意识,且信任融金所的高净值客户,他们陪我们走过寒冬,正值行业利好,企业步步为营,这一批客户为我们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基石。”张东波说道。
随着行业监管逐步完善,各项指引政策的出台,不良平台也将随之淘汰出局,行业公信力、社会价值自然提升,风雨飘摇的行业从此变为发展有序的行业。孙明达强调,未来融金所将在行业逐步规范的大趋势下,继续坚持小额业务发展路线,积极拥抱监管,争做行业排头兵,创新技术手段更好的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在网贷新政颁布后实现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