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欣、李永哲:加强临床与检验沟通意义重大

苏欣、李永哲:加强临床与检验沟通意义重大

编者按:由江苏省免疫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Journal of Laboratory and Precision Medicine和《临床检验杂志》协办的第三届云龙微生物与感染论坛于2017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彭城徐州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多学科融合,抗击感染”,来自全国各地著名感染病学专家、微生物检验专家、医院感染控制及护理专家云集徐州绿地铂骊酒店,通过专题报告、经验交流、分组讨论、优秀论文汇报等形式,共推微生物检测与感染诊疗发展。会议间隙,小编有幸邀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苏欣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接受采访。

人物聚焦:苏欣

苏欣,男,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医学博士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工作秘书,南京市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委。从事呼吸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20余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和呼吸机等操作。曾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进修学习两余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进行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报告三次;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参编专著2部。主要专业特长为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肿瘤的诊治。

图1. 苏欣教授发表讲话

首先,苏欣教授针对唑类药物耐药性影响了真菌感染治疗发表自己见解。苏教授表示通过应用欧洲的检测技术,在其研究实验中,发现日常常用的抗菌药物中,目前仅有非白色念珠菌产生较多耐药性,其他的如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性并不明显。此外,苏教授也表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人员沟通不善此问题也较为常见。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微生物检验基本属于纯手工劳动,人力需求大,但医院基于效率考虑可能在人员上投入较少,从而造成人员短缺,缺乏沟通精力。苏教授表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其一、和政府定价部门联系,定价时应考虑人力成本,合理提高收费;其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微生物老师开放临床工作站,供微生物人员随时了解相关信息,搭建沟通交流的可靠桥梁。

苏教授曾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进修两年之余,苏教授表示美国对科研投入力度较大,科研服务到位,科研氛围较好。不过,苏教授表示即使现在国内在科研上仍有所落后,但随着医学从业者对科研工作的日益关注,只要一直保持这个热爱科研的势头,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突破自我,超越他人!更多详情,请戳以下视频:

  1. 唑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使真菌感染的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状的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 现在微生物检验人员常常不愿意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您觉得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3. 您曾赴美进修学习两年余,在进修期间,有发生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人物聚焦:李永哲

李永哲,男,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于北京协和医院,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疾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免疫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委、标记免疫与临床杂志副主编等。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发明专利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Genet、Mol Cell Proteomics、J Proteome Re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IF﹥230分,单篇最高IF 35.209分)。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北京协和医院科研成果奖等奖励。

图2. 李永哲教授发表讲话

针对免疫检验与临床沟通问题,李教授表示免疫检验涉及的项目很多,与很多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感染免疫都有密切联系,涉及的项目包括自身抗体过敏原、肿瘤标志物、感染的抗原与抗体的检测。针对免疫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李教授表示通过此演讲话题,希望临床医生能对疾病的认识有个逐步提高;免疫检验项目的推广与普及也迫切需要临床医生能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与价值,背景知识及方法学等,这些对未来加强免疫检验和临床沟通具有深远的意义。

谈及目前的研究重点,李教授表示他所在的临床医院实验室重点聚焦于检验方法学的准确性研究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检验方法学的准确性主要关于自身抗体、特种蛋白、正常参考值、检验方法的性能与比对、标准化、检验程序与方法学的性能验证;发病机制重点聚焦疾病种族基因验证研究和验证关联分析;

李教授表示下一步将用测序和分析极端病例的方法重点关注基因组的特殊临床风险及寻找各类疾病的标志物。更多详情,请戳以下视频:

  1. 从检验角度看,您觉得加强免疫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有哪几点?

  2. 您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最新的研究重点吗?

采写编辑:杨璐璐,AME Publishing Company

视频剪辑:麦雪芳,AME Publishing Company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