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白资本任鹏:投资放弃“短平快”,关注边缘创新、技术创新!

墨白资本任鹏:投资放弃“短平快”,关注边缘创新、技术创新!

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衰减,金融监管日益趋严,投资标的良莠不齐,筛选投资标的、发现价值驱动型的产品越来越难。与此同时,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环境中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 未来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有哪些机会,又面临哪些问题?

  • 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财经访谈一小时》专题栏目“基金零距离”特别邀请著名股权投资专家任鹏先生作精彩分享!

想知道详情?请往下看!

节目主持

黎婉仪

财经主播

黎婉仪,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为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财经节目主播,主持节目有《黎婉仪·财经访谈一小时》、《风云再汇》、《财经铁三角》等,其中《财经访谈一小时》里面的“基金零距离”、“指点法财路”、“众筹路演家”等栏目深受听众喜爱,所主持的节目长期保持收听率领先水平,被听众粉丝们亲昵的称为“广东女财神”。

2015年成功发起“风云再汇”节目众筹,成为中国广播界众筹节目第一人。

2016年在广东广电系统率先成立个人名义的工作室“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成为改革先锋。

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联盟“融合创新发展年度广播节目金牌主持人”、“融合创新发展年度创新人物”。

对话嘉宾

任 鹏

墨白资本 创始合伙人

10年以上金融投资与创业经验。目前主要投资于有巨大市场发展潜力的快速成长期互联网科技企业,已成功主导投资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第一门户网站——私募排排网、私募最权威的数据终端服务提供商——朝阳永续(蚂蚁金服B轮投资)、移动第三方推送服务龙头企业——每日互动(即将申报创业板)、大众赛事活动互动平台——派队、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金斧子(红杉资本、汉景家族等机构参投)、印度国民级传输工具应用——闪传(印度近4亿用户)、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跨境券商——福米科技(小米科技及顺为资本参投)等知名企业,且多家企业入选艾瑞独角兽估值排行榜。

曾任职德意志银行投行部、天象投资、昆吾九鼎等,现担任深圳前海墨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全面负责公司投资业务。

想知墨白资本任鹏先生最新观点,请点击播放按钮

采访文字版

墨白资本任鹏:BAT时代,关注边缘创新、技术创新的机会

黎婉仪(以下简称“黎”):您好任总!很高兴请您上我们的节目谈谈投资。您公司名字很有意思,叫墨白资本,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任鹏(以下简称“任”):有一定经历的投资人都知道本来投资就是一个逆人性的事情。人性当中有贪婪和恐惧,我们要独立客观,要告别非黑即白,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

早年我在德国读书,第一份工作就在德意志银行投行部,2006年做CDS。那时投行是以交易为主,尤其是海外的投行,因为是经营衍生品。

2007年回国以后在投行里面工作,因为咱们还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市场,国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很小的,投行的主要工作职责其实就是去做IPO,去做PE投资。

之前我们的存量够大,投资项目比较多,可选的标的比较多。现在标的越来越少了,资产荒也一直在持续,所以很多时候要考验管理员的水平和能力。

时间+实践,检验投资真理

黎:您是比较早专注于股权投资的,在您的投资生涯里,是怎样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的?

任:回国后我进入昆吾九鼎。2009年的时候,整个昆吾九鼎管理的资金规模也就两到三个亿。2010年,创业板开板,第一批33家企业里,有两家被九鼎投中——金亚科技和吉峰农机。于是忽然之间,市场里所有的钱都来找我们,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管理的资金就从两三亿暴涨至近100亿。可能是因为钱太多了,所投的项目和投资业绩就参差不齐了。

如果用二级市场来比喻的话,我们经历过一个从900多点涨到6000点,然后又突然砸到了1600点的过程。因为2012年IPO被暂停后,我们所投的项目基本上失去了退出通道,所以说我们也是完整的经历过一波投资浪潮。见过高峰,见过辉煌,也见过坚守。

黎:经历过这么多,人才可以成熟起来。您认为您的投资理念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任:我觉得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市场会检验出来很多东西。

目前我们主要做数据类的投资。之前投了几个项目,在市场上表现还是蛮不错,像“朝阳永续”,我们刚投完半年,蚂蚁金服就进来了,类似的还有像“金斧子”, 表现都非常好。像“每日互动”这个全国生活类数据最大的采集入口,我们也投了,它已经到了爆发的增长点。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赢家

黎:为什么您会锁定数据这个投资方向呢?

任:对于把数据作为投资方向,其实基于我们的一个预判——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方向。前几天新闻报道说“阿尔法狗”又连杀三盘赢出,再次让我们感觉到,AI是未来主导技术革命甚至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AI本质上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数据采集,比拼的是你历史的数据够不够多,够不够广,够不够精准;第二个层面是数据分析;第三个层面是数据变现。我们认为,未来的生产经营一定会围绕这三个层面来展开。那么,谁掌握了数据入口,谁掌握了数据分析方法,谁掌握了数据变现能力,谁就可能成长为卓越乃至伟大的企业。所以,我们的投资基本上全都是围绕这个领域和行业延展的。

黎: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您的投资逻辑呢?

任:可以。比如说数据入口。在传统的PC时代,数据入口通常指的是流量入口,这个入口基本上被BAT(即百度、腾讯和阿里)三家垄断了。但是在新时代,这个入口其实是多样的,尤其是随着移动端的延伸,数据不仅仅是流量那么简单。

智能手机2011年开始正式普及,2012年有了微信,数据的价值开始显现。在移动端,我们投了浙江一家叫“每日互动”的公司,它是手机APP里的一个小插件,但是它可以采集用户很多数据行为。每天它采集回来的用户数量接近27亿,这个采集量非常大。我们觉得这些数据非常非常有价值。

我举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说现在比较热门的“今日头条”,当你打开“今日头条”APP之后,就有“千人千面”。其实,它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

第一个维度就是市场的热点新闻,这个对于大部分新闻类APP来说都是一样的。第二个维度就是你以前看过什么样的东西,我推测你可能会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第三个维度是寻找跟你相似的人的行为,譬如收入、年龄、性别等,把他们关注的东西也推送给你。这就是所谓的“今日头条”的“千人千面”。我们认为将来的市场供应方式将会是这种“千人千面”的定制化、个性化。

而我们投“每日互动”这样大的数据入口,正是因为它采集的数据比较全面,比较真实,在将来变现方式也会比较容易。

投资应放弃“短平快”

黎:股权投资投资周期一般比较长,您的投资也是一样吧?

任:是的,企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参与者倾向“短、平、快”,能够半年搞定的绝对不会待一年,能够待一年绝对不会待两年。以这样的心态很难做好股权投资。因为很多企业在成长期,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在做调整,所以在PE投资领域一定要准备好五到七年一个投资周期的准备。

我们经历过很多企业,见过很多企业,企业一定会经历一个商业模式升级以及业务模式迭代的过程。

举个例子,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它最早是做B2B起家,后来有了C2C业务,再后来有了天猫的B2C,并衍生出支付宝、蚂蚁金服等一体化项目和服务。它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断地在升级迭代,用户习惯和用户行为也随之在改变,没有五到七年的持续跟进是不行的。

黎:能不能介绍一下墨白资本过去的业绩呢?

任:我们整体来说还行。因为我们公司成立时间才两年半,投的很多项目还没有到退出期。

这两年半我们管理着三亿多资产,有四个产品先后投了六七个项目。我们每年看的项目非常多,获得的BP(商业计划书)每年保守来说有800到1000个,但真正投的项目每年也就一两个,两三个而已。

从投资收益上来看,帐面上的盈利比较可观,我们一期、二期两只基金,帐面溢价都超过1倍以上。但因为还在运作当中,而且时间比较短,所以不方便过早下定论。

BAT时代,关注边缘创新、技术创新的机会

黎:说到投资互联网科技,我有一个疑问。在业界,有一种说法,就是互联网公司最终会被BAT收割掉。“今日头条”会不会也将遭遇这种局面?而随着BAT不断坐大,其他互联网公司和创业者有没有活路呢?

任:其实我们投过的几家公司也面临这个问题。的确,作为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三家标志性的巨无霸公司,BAT的延展范围已经到了各行各业。在应用层面,比如说消费类、搜索类或者是社交类,再跑出像BAT这样量级企业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对于这类项目我们会格外谨慎。

但话又说回来,俗话说“蚂蚁转身易,大象转身难”,BAT也有他们延伸和复制不过来的东西,阿里和腾讯都在做业务转型。2010年以前的腾讯,属于“我什么都要做”,“我什么都能做”。2010年之后,腾讯开始发生改变,变为“如果你做,那我就跟你去合作,然后分成”。这种改变让腾讯发展更快。

在互联网领域,有很多显性应用的机会,我们也会关注,像直播、共享单车等等,我们也承认他们的运营非常不错,但是,对于这些显性的投资机会,我们不会投,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边缘创新、技术创新。这个领域当中,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黎:与“显性”相对应的就是“隐性”,也就是说,需要有独到的眼光和另类的思维。

任:对。它其实是更加聚焦和垂直。举个例子,我们最喜欢看到什么样的创业者呢?就是BAT三家原有的一些高管或者中层管理人员自己出来创业的。因为他在那个体制内受过折腾碰过壁,然后可能发现了新的机会。这些来自BAT的管理层人员出来创业所做的项目,往往会跟BAT形成互补,也会对BAT形成冲击,他们成长起来的概率会大一些。

黎:他们是从BAT出来,最后BAT会把他们收了么?

任:他们会合作吧!我认为未来的市场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地方,虽然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但是我觉得竞争不一定非去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更多的情况下应该是共融共生。大家不是竞争,而是竞合,你过得很好,我也过得很好,大家一加一大于二,这样是最好的。

黎: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当不用资本来碾压你的时候,才可以共融共生。但毕竟BAT或者其他一些互联网巨头,他们有的是资金,随时可以动用资本来碾压,所以,共融共生可能仅仅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任: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以前这个市场上最缺的是什么呢?有句老话叫“资金为王”,说的是这个市场最缺的是资金。我有足够的资金,那么我花钱可以买到一切,可以买到用户,可以买到数据,我可以买到技术,可以买到产品等等。

现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越来越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创业者融资途径和融资通道是很多的。来这个市场进行投资的玩家,其实大家的底层生产资料就是资金。当大家都不缺资金的时候,拼的就是核心技术竞争力或者核心的商业模式竞争力。从这个维度上来讲,资金只是一个市场里面所有玩家入场的基础门票而已。对于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而言,资本不是问题,因为优秀的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投资机构去追逐。

黎:刚才您说的像共享单车,您是不投的,因为那是显性的机会对吧?

任:对,商业模式创新,而且是重资产运营,这种模式太烧钱了。

黎:那像您所说的边缘创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比,谁的成功率会大一些?

任:那肯定是技术创新和边缘创新的成功率会大一些。因为完全依托于商业模式创新,一是壁垒和门槛比较低,二是因为太容易被人抄袭,这意味着你需要不断的去烧钱,不断去做推广,不断去留住用户,去做用户黏性。大家可以看看“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到现在的共享单车百花齐放,还有去年上半年的直播行业,如果没有投资机构的支撑,他们日子过得比较辛苦。

黎:最后也不知道鹿死谁手。

IPO有时只是被投企业的起点

黎:您的项目的退出机制是怎样的?

任:首选肯定是IPO,这是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我们也有不少项目已经在准备报材料的阶段。

我们投资企业,不是因为你要上市我才投。对于我们来说,企业即便已经IPO了,也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回头去看一下BAT三巨头,IPO其实都只是他们的起点。我们更愿意投卓越乃至伟大的企业。

黎:现在市场对于IPO也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大V也是呼吁要暂停IPO,您是怎么看目前A股市场上面的新陈代谢呢?

任:这个市场就是一个“蓄水池”,我个人认同刘士余主席的做法,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过去大家认为A股是一个牌照资源,有了这块牌照就一定很赚钱,所以一些ST股和一些不具备成长性的股票,被作为壳资源捣腾来捣腾去。

我们觉得管理层也是在引导投资人更理性的去选择股票。因为当你赚过钱,亏过钱,经历了这么一波周期,才会成为成熟的投资人。大家买一家公司的股票肯定是要充分的了解这家公司,去看到它未来的成长性和延展性的,不能光凭熟人说个代码,或者有重组预期,就买进去。

投资人需要具备价值发展的眼光

黎:您会关注二级市场的走势吗?

任:对于二级市场我们关注的比较少。我们更多关注全球科技类公司,尤其是美国的科技类公司,因为科技创新肯定还是美国走在前面。像特斯拉,像Instagram,像SNAP,他们有很多新玩法,我们也关注90后、00后他们的需求和他们想要的应用。

黎:您刚刚提到美国科技类公司的一些新玩法,目前中国有没有类似的?

任:我觉得社交这块大家都有点像吧,所以很多人认为Facebook像微博,但是它其实并不是微博。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它最大的营收其实是一个DMP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广告投放平台,它并不是社交平台。社交是它底层的基因,但它变现的方式和衍生的方式并不是靠社交赚钱。

再看看我们微信,很少有人给微信出过钱。但微信里面的王者荣耀,深受时下年轻人欢迎。王者荣耀一年的营收做到了100多200亿,每天卖皮肤都赚了几个亿,比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都高。所以很多时候,“你的需要”和“你的衍生”其实不是一回事的。

黎:腾讯已经是很大的公司,有没有一些体量比较小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您眼中未来也许发展空间比较大,发展速度比较快?

任:有的,我们现在投的六七个项目中,大概有三个具备长成那个量级企业的基因。第一个是之前投的“每日互动”,本质上它也是一个数据公司,接下来也会有它的AI算法,也会有它的赚钱方式。它本质上很像GOOGLE和Facebook的一个结合。

第二个是我们投的深圳的“金斧子”,它本质上也会做成将来的嘉信,因为它也是纯互联网式的方式。

第三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募集基金要投的福米科技,它是一个全球券商的故事,是“彭博+嘉信+盈透”的三位一体,它的成长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当然,虽然市场上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但是需要投资人以价值发展的眼光去寻找和筛选。

“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3月29日,是广东广电系统工作室改革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是在省宣传部、广东广播电视台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探索工作室改革”的背景下第一个以主持人名义成立的工作室。“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开辟了节目生产方式创新之路,在业界引起极大关注,目前已与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众筹网、广东连锁经营协会、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等企业和机构开展深入合作。自成立以来无论在节目制作、媒体融合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影响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工作室将继续立足于财经节目开拓业务,除了深化节目内容之外,在2016年10月份组织了以《财经铁三角》为号召的美国财经商务考察团,考察团在纽约与华尔街基金经理举行美国版“风云饭局”和财经论坛,打造多个新创举。在国内,工作室成功组织了“走进上市公司”、“走进基金公司”、“走进新三板公司”等一系列线下活动,受到了企业和听众粉丝的热烈欢迎,这些专题活动也成为了“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的品牌标志。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