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莘泽孵化器掌门人曲奕:孵化服务是一个需要情怀的工作

自述|莘泽孵化器掌门人曲奕:孵化服务是一个需要情怀的工作

【发条News(微信号:fatiaonews)】10月26日报道

今天,第十六届华东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年会在浙江嘉兴隆重举行。活动上,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奕从主办方手中接过了一个沉甸甸的奖杯,她被评为“30年30人华东科技企业孵化器杰出贡献人物”。

这个金灿灿的奖杯凝结着曲奕及莘泽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汗水。

在曲奕的带领下,莘泽成为国内孵化器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2015年新三板上市成为我国科技孵化器第一股,构建了依托莘泽园区、莘泽咨询、莘泽投资、莘泽学院“四位一体”的“苗圃-孵化-加速”的综合创业服务链条。

回望过去,莘泽的员工曾这样评价“若不是莘泽创始人曲奕当初一脚泥、一地沙的奔波和付出,也不会有现今的莘泽创业孵化基地。”

一路走来,曲奕将她东北人的热心肠特质在张江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挥洒得淋漓尽致。复旦大学毕业后加入张江集团,又从国企辞职独立开创创业孵化事业,她始终将自己的一颗红心“掏”给创业者和双创事业,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在她心中,即便是“流光溢彩”的宝石,在“闪闪惹人爱”之前终究有一段被埋藏、待打磨、暗无天日的时光,而这个时代赋予创业服务者和孵化器的使命就是,实实在在地为创业者雪中送炭,并肩同行。

无疑,这既是时代赋予个人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从事创业孵化服务同仁不曾变更的初心和偏执。

曲奕说,创业服务这份事业,她打算做一辈子。

孵化服务是一个需要情怀的工作

文 / 曲奕 上海莘泽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01

缘起

我参与创业服务其实远远不是从莘泽开始的,我是最早张江的红小兵之一,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张江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当时有段时间我是负责招商的,我发现一个公司,哪怕是500强企业,更不用提一些即便是国内比较大的民营企业来张江二次创业也是举步维艰的,企业从设立、组织生产研发、营销、企业管理都是用尽十八般武艺,不管过去是科学家,还是公务员,都要从零开始,涵盖“柴米油盐酱醋茶”的360度工作。

那个时候,我们就从直觉上觉得需要对企业好一点,多一些服务,让企业少走一点弯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就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工作,建设公共实验室,提供公共研发平台等,也许那就是我和孵化器最早的缘分。

02

实践

2010年,我创办了莘泽,励志做一个小而美的孵化器,然而,很快我就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孵化器的营运是一项非常艰辛,甚至是非常痛苦的工作。没有好的项目很着急,好的创业团队随时奄奄一息也着急,更重要的是,服务这些创业“穷人”,孵化器自己不知道怎么活更令人着急。

我也就是这样从无知者无畏的状态中起步了,每月把我身边认识的朋友全部打扰一遍,“有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和团队推荐?”这是我和熟人见面的标准问候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地和客户一起成长,孵化服务从散点变成系列,从个性化响应到专业化分工,我们逐步建立了高度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而且随着服务的不断改进和演化,我们几乎用了很“变态”的流程化管理方法,把一个很小的流程都“庖丁解牛”一样进行分解,试图用标准化来克服不同员工、不同基地之间带来的服务差异。

标准化之余,我们又面临新问题,理论上来说,标准化从某个角度来说就容易扼杀创新,扼杀个性化、柔性化服务,所以我们又需要做“柔性标准化”,简而言之,就是要“始终进化着的标准化”。所以我们又构建了“知识库”系统,每个同事,都要记录,什么服务感动了客户,什么服务忽略了客户,别人家的那个服务有启发,等等,定期进行归纳分析,并据此修订我们的标准化体系。这样的折腾几乎每半年一次,所以很多同事都说,“服务不止,折腾不息。”然而,不折腾自己,将来就一定被客户折腾。

等到2015年,我们有幸成为最早新三板挂牌孵化器的时候,新的苦恼又接踵而来,连锁化好?还是轻资产+重度垂直+投资好?一个伪命题的答案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从我的经验来说,我认为后者也许更适合莘泽。

03

看法

有人说,孵化是“双创”火热背景下的昙花,早晚得崩盘淘汰;也有人说,孵化是一个准公益事业,做孵化早晚都得褪去热潮。

我从不这么认为,我对孵化器的理解有三个看法。

第一,发展孵化器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必然要求。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小微企业都是主要发达国家就业和创新的重要支撑。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就是在保持国有体制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体制外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从而实现经济转轨成功。这是一条以新经济组织创新创业为特点的成功之路,将来没有理由不坚持。

第二,发展孵化器是促进社会创新生态健康成长的路径之一。

大型企业组织通常都难以内部创新,出现“创新的窘境”,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并购是维系其创新进步的重要源泉。

历史上,那些『破坏式创新』都是来自小企业,例如当年小弟弟微软用DOS打败蓝色巨人IBM,山寨起家的华为打败电信巨头爱立信、快要倒闭的苹果用IPhone打败手机巨人Nokia、然后等到这些挑战者成为大恐龙之后,将来也必定是另外的小企业来挑战他们。

第三,发展孵化器是一个长期而非短期的重要举措。

坚持孵化器建设不动摇,就是鼓励小微创新创业不动摇,这是发展扎实有力的就业基础,促进产业细分、促进市场充分竞争的长期国策。

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实施国家资本主义,一个三星帝国就将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三星强则韩国强,三星弱则韩国弱,这显然是不健康的,而拥有无数以中小企业为隐形冠军依托的德国,始终在战争前后保持活力。中国是一个大国,再也不能走也不可能走韩国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必须鼓励小微创新集群发展。

04

思考

孵化服务的创新在哪里?孵化器的健康发展之路何在?我想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题。我和莘泽也在不停探索,不停自问。

也许有几个趋势其实已经在不可逆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大胆预言。

预言一,各个产业都在为商业地产界打工的悲剧将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孵化行业,大型园区连锁化、重资产的孵化器都将面临挑战;

预言二,以通过小型众创空间进行连锁,以天使投资的概率事件来发现独角兽的商业模型注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小样本情况下概率也许根本不会发生;

预言三,孵化器将越来越演化成为高水平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而不再是创业服务的综合保障服务的供应商,毕竟,破坏式创新大多来自“企业家血性”、“偏执狂”,创新的领袖大多来自“散养的江湖”,而不是来自“工厂化的创业流水线”。

未雨绸缪,孵化器需要变更,需要进化,我有四个经验与大家分享。

第一,格外关注并参与企业家育成。用一个俗语来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很多创业企业领军人物都是“偏科生”,企业成长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瓶颈。未来的孵化器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帮助创业企业迅速发展成长的瓶颈,并组织各种资源来协助企业突破瓶颈。是一种进攻型的帮助而不是防守型的弥补。

第二,回归商业,孵化器服务必须是“基于利他基础上的利己主义服务”。公益事业如何实现商业循环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试想一个孵化器自己吃上顿无下顿的,怎么能够整合优秀资源帮助企业成长呢?服务是有大量成本的,因此,传统上甲方乙方的成本对抗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实现从甲方乙方关系向利益协同方关系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型的方法就是“持股孵化”。实行“持股孵化”后,我们和孵化企业真正实现目标一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自己,反过来,作为孵化器才能有追加投入,更好服务广泛客户的能力。

第三,迎合需求,微创新不止。孵化服务永远追求精细化、专业化,以“庖丁解牛”的精神把每个服务落到实处,例如服务客户的手段从简单上门服务、深化到“持股孵化+全科医生成长诊断+专业机构精准医疗”。

第四,自我挑战。向“穷人”收费,置孵化器于“死地”而后生。

莘泽没有一寸土地,既不能通过做“包租婆”发财,也不可能简单通过“二房东”赚差价挣钱。莘泽也不是国有企业,没有其他的盈利模块来支援这个公益事业。莘泽只能通过销售服务活的收入,通过风险投资赢得未来。但这两个赢利点其实都是“九死一生”。

资金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都是最稀缺的资源,抢“创业穷人”的钱只有一种可能,即帮助他创造了起码十倍服务费的收益,这就给我们自己带来极大的挑战。

第一,这种服务真正为客户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第二,这种赚钱的服务要面临市场上千千万万供应商的低价竞争,必须是最高性价比才能巩固、长期拥有客户。但事实证明,正是我们卓越的服务,才使得我们赢得客户的心,才使得我们不断扩大客户源泉,使得我们成为卓越服务的典范之一。

05

寄语

做孵化服务,是一个很辛苦的事业,如果没有热诚的心态,没有助人为乐的情怀,孵化器都不是一个好行业。孵化,需要爱,需要专业,不仅创业者需要我们,国家创新需要我们,我们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许这就是我们许多从业者可以负重前行的源动力。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