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无限科技携手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打造中国AI产学研合作生力军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再添产学研合作生力军。8月1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先进院”)和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触景无限科技”),共同打造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下称“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据OFweek电子工程网了解,实验室将围绕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及其他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进行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致力于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落地打造中国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模范。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触景无限“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揭牌
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工智能从概念变为实际应用,工业制造、城市建设、家居生活、金融理财、交通出行等各式各样的场景都将成为人工智能展现才华的舞台。研究数据显示,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如何将市场潜力变为企业“钱”力?观察以往各种科技浪潮的产业化过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推进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学研合作,是一条可以事半功倍的路径。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正是一次产学研的结合,因此合作双方对于合作前景都寄予了美好祝愿。
望联合实验室能够长久发展,我们之间能够互促互利。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樊建平
联合实验室只是开始,望未来我们能够搭乘本次人工智能浪潮深化产学研合作将研究成果真正落地。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陆凡
技术形成需求和前沿研究、转化的周期缩短是人工智能产业的两大特点,基于此我们以嵌入式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联合实验室将具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副所长、中心主任 乔宇
1955年科学家约翰·麦卡锡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发展至今已超过60载。而在最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获得了和世界基本相同的起点,因此国内对于产业的发展热情达到了空前水平。那么人工智能将如何搅动科技行业风云?触景无限科技为何选择嵌入式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为发展方向?对于目前大火的无人零售,从事视觉研究的公司有何看法?为解答以上疑惑,OFweek电子工程网借本次揭牌仪式的机会和触景无限科技董事长陆凡先生、CEO肖洪波先生进行了探讨。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陆凡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EO 肖洪波
OFweek电子工程网:是基于什么样的市场需求让联合实验室选择以嵌入式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作为研究方向?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贵公司的技术积累量如何?本次合作在技术、人员分配方面的具体合作形式是什么样的?
肖洪波:嵌入式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多的市场需求,如安防、机器人、AR、无人机等产品前端的视觉需求。深度学习的应用可以分为机器和前端两块,其中前端具有非常多的实时需求,如无人机避障若通过服务器处理则耗时太长,因此需要在前端做处理。
在视觉方面,我们已经申请了包括软件著作权等发明专利在内的大量专利。触景无限科技从2010年开始从事嵌入式机器视觉研究,2015年底通过和嵌入式芯片厂商合作等多种方式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作为一家提供中间件的企业,我们将为安防、机器人、AR、无人机等多种行业提供名为SOM的模组产品,企业可以利用它做算法。我们的技术积累主要是针对嵌入式芯片领域的,如底层芯片级的优化,然后基于此进行底层驱动的开发以及算法的合成。
本次合作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探索,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产业和研究相结合。具体而言,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和先进院各有关注点,他们更关注算法我们更关注技术应用以此形成良好的互动结合。因此也希望此次合作是一次长期战略合作,在未来十年可以把联合实验室建成在世界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嵌入式实验室,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和研究所合作的模式。因而我们双方都将进行人员投入,只是我们侧重于优化前端芯片运行算法,先进院方面则侧重于人工智能算法。
陆凡:我们此次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行业带来结构性的变革。过去一家公司从原料到设计到做成产品卖出去的运作模式,将因人工智能产品趋于复杂化(涉及软件、硬件、算法及优化、数据等多个环节)转变为多家企业每家做一段,然后将各家企业最强项相结合形成最有优势的产品的模式,建立成熟的产业生态。然而这个生态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更需要像我们本次这种输出个人强项合作的发生,以便于加快产品落地。
OFweek电子工程网:人工智能芯片种类繁多,贵公司的产品是基于哪一种芯片打造的?为何选择该类芯片?
陆凡:过去计算机解决的多是逻辑运算,CPU的工作模式是得出结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运算。但人工智能应用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并行计算开始大行其道,而GPU是专门进行并行计算的。我们从事的视觉感知需要降噪声、优化各种条件、动态调整,这些都是GPU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的工作,所以我们会采用GPU芯片。
肖洪波:当然我们的产品也不局限于GPU,很快会切入到其他芯片领域的。在开发模组之前,通过对市面上芯片的功耗、处理能力、成本等十一种参数的调研,我们目前选择了两款芯片,一为GPU,一为Intel-Movidius旗下的一款ASIC芯片。后者名为VPU可以用于无人机避障、前端识别检测,相较于本是用作图形渲染的GPU更适合识别处理工作。芯片选择方面依托于在软件、硬件及基于汇编的芯片底层优化方面的技术积累,我们能够对芯片底层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是否适合用于视觉处理。
OFweek电子工程网:贵公司的产品是面向安防、智能家居、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商业等多个市场的,那么产品是如何满足不用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的?
肖洪波:这是由我们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我们既有硬件平台又有软件平台,在软件平台抽取公共组件后针对不同行业做相应的算法。如安防中的人脸识别,公司可以对外合作也可以自己针对不同行业开发算法(如双目避障算法,无人机3D定位算法)。因此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是定制化、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正如我们和英特尔合作的“点睛计划”,提供世界一流的产品专家和算法专家帮助空调、电视等传统行业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升级。
OFweek电子工程网:日前,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您们认为这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什么意义?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企业创造了哪些商机?
陆凡:规划反映了政府对于技术来临时的决心。过去国家在尖端技术上落后于先进国家,但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变革的开始,国家对此重视并将它写入各种工作中是非常好的。这次人工智能浪潮并非人教导机器怎么变得智能,而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让机器通过数据自己学习发现规律然后进行判断处理,使人类能力得到延伸。在此过程中数据将变得更为重要,因为机器需要海量的数据才能总结规律变得智能,这与人类的学习方式不同,人可以举一反三而机器是反过来的,它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才能进行判断。而我们国家人口多、地方广、应用多,各行各业能够产生大量的大数据,有了这些大数据则能够产生智能化的应用,这种十几亿人拥有同样的语言、文化、货币的数据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而我们国家将产生最好的数据。在此背景下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完全可能驱动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跑在全球前面的。
OFweek电子工程网:无人零售是目前很火爆的一个概念,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其中就有一些视觉技术的应用,贵公司有没有进行相关的布局?
肖洪波:无人零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形式之一,将会涉及到机器视觉在内的多种重要人工智能技术,但其中很多传感器技术还需要长时间发展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我认为目前赋予线下零售智能化并非是追求无人,反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零售店员能力比“无人”的价值更大。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统计购物人员的年龄层、性别,这些数据统计比追求一个概念的东西更有意义。我们确实有相关的解决方案或会在明年推出,但我们的切入点不是强调“无人”,而是希望产生能够落地的技术帮助连锁店提升效率、转化率或减少店员。
陆凡:无人零售最核心的技术是感知,在商店内人到了哪里、做了什么动作、拿了什么东西,是拿下来了还是放在包里或是打开吃了,提升对这些动作的感知才是核心。因此无人零售其实就是通过视觉技术、传感器将这些感知和人脸、支付综合到一起,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我也非常同意线下零售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无人与否,而是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数据以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结语:在揭牌仪式和采访过程中,“落地”是一个被反复提到的词汇,从这一词汇反映出了无论是多么前沿的科技,只有落实到产品上进入生活才能够创造价值。而嵌入式人工智能让设备拥有智能的主旨将令“智能化”不再纸上谈兵而是落到实处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