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教育专访北京创数教育创始人刘帅辉

凤凰教育专访北京创数教育创始人刘帅辉

前言:日前,凤凰教育邀请北京创数教育创始人刘帅辉,做客《华人教育家-大咖论教》节目,共同探讨科技创新怎样推进教育进步,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让每个学生可以顺利的学习。并邀请刘帅辉先生参观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凤凰教育:我们都知道不管国内外, 现在教育行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那么相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讲,教育信息化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当中,那么您认为教育信息化未来风口在哪里?

刘帅辉:在09年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它的方向,它的风口在哪个地方,因为我本身来自县城,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上班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到自己初中、高中的一些学习经历,实际上在09年2月,我就回到县城待了两年,再去了解,发现县城的教育经过了十几年的变化,它和十年前的环境几乎是相差无几,但在北上广这十年,从九几年到零几年,北上广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看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我当时看到北京一些人大,好的大学,那些211、985的好学校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很少有人愿意去县城任教,去做老师,县城师资相对来说会越来越缺乏;第二县城因为它地区的偏远,没有大学,当地没有大学的话,就没有这种品牌的培训机构,像新东方、好未来一些优秀的培训机构,在县城都没有去落地。在县城它还在中国学生K12阶段占据了85%以上,实际上是100个孩子里面有85个孩子在县城里面上初中、高中或者小学,它的人口基数是最大的。而在这个群口里面,我们当时也觉得可能需要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地方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五六线城市。

凤凰教育:我们知道现在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个进程,也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间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然后有人认为现在的在线教育市场的发端可能都来自于这个建设工程的提出,那么您觉得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如何根据市场建设一个具有自己企业特色,更加符合学生学校、家长和市场这样一个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呢?您有什么样的观点?

刘帅辉:首先,对三通两平台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我感觉就像我们国家修高速公路,修高铁,它修到偏远的地区,去任何的学校,任何的地区都有高速了,它整个的过程中,它最终需要的是我们教育类企业去提供在高速上跑的车,或者在这个铁路上行驶的各种交通工具。那我们顺应这样一个国家的大环境下,第一这是个很好的机遇,在十几年前我记得,我们读高中的时候连网都上不了,甚至有QQ都是很难得了,更别说看视频。到09年那年我回到我的母校,回到县城,我和我的老师介绍互联网教育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完全不理解,认为在网上不就是玩嘛,而且学校也没办法支撑这种在线教育的思想。那到今天,我们再去任何一个县城见到校长,见到老师的时候,不管他接不接受,大家都会认为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大的趋势, 他们也愿意积极主动地了解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大的前景;第二个怎么在这个大的前景里怎么发展我们这个服务呢?首先还是要了解市场的特性,像三四线城市里我们团队布满了一百多个县城,深耕了五年多。它会和北上广有很大的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大部分是住校,他没办法回家,可能一个月就三天假,一直住在学校里;第二个,它早晨7点到晚上10点半课程是排得满满的,它没有一个我们说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第三,在三四线城市手机的使用率还不像一二线城市这么高,很多学校还不提倡学生带着手机,甚至要没收。所以基于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看到三四线城市的学生,高中生他要去接触网络教育是受一些影响的。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三四线城市有他的痛点,他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大多同行是培优,助更多人考更高分数,帮助更多的人考上更好的大学。那创数在这方面的定位稍微有点不同,它首先是帮助更多的人顺利地学习,为什么会有这个定位呢?因为在三四线城市高中学校还有一个特点,一个班它会有六十几个甚至七十几个孩子,一个老师要教两个班,一百五十几个孩子,他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且每个班都有高考升学的压力,我们对十几个省重点高中上课时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几乎听不懂数学课,三分之一是似懂非懂,还有三分之一是能听懂的。我们老师开玩笑讲,听得懂他课的人能考上大学,听不懂他课的人那就可能只能留在当地。那我们的使命,首先就是帮助听不懂课的人能够听懂老师的课,这样因为它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增加学校单个的升学率,多让一些农村的孩子考出去,上一本二本的学校;第二目的实际上是有一个情怀,有一个校长和我开过一个玩笑,我们学校里面爱读书的上课听得懂的都考出去了,然后留下来的都是上课听不懂课的,在学校里面没有信心的人。所以说我们未来对县城教育会很重视的,也会让更多的人听得懂课。

凤凰教育:我们都知道,就像您刚刚讲到的一二线城市跟三四线城市教育资源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的一个现象。那么有些人就会提出要解决公平这个现状,可能更多的不是一味的增加教育资源,对于资源相对贫乏的三四线城市来说,在线智能产品可能是他们的一个选择,那么您觉得,在线教育产品对于解决教育不公平这个现象有什么发力点吗?

刘帅辉:我们曾经开过一个玩笑说,学生缺的他不一定是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从一个方向来讲,讲最优质的资源,比如说我们国内的一些名校,名师,他把所有的资源,把完整的课堂传递到三四线城市以后,三四线城市的很多孩子他不一定适合它。因为他不具备听懂这堂课的基础。其二我们在人工智能上面给学生需要的,不是说一个更好的题目,更好的一个视频,那就相当于图书馆,或者说我们一个得了病的病人到了病房,他有很多很多种药,但他不知道吃哪一种。我们之前也见过很多产品,比如有做从高一到高三所有课程体系,然后学生甚至可以拿回家随意看。越是这样的我发现他就不看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刚刚讲的,学生需要的是策略,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应该是策略而不是资源。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呢,最简单的比方就是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对一些县级省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做了一轮测试,我们发现40%的学生他初中知识掌握是存在一些缺乏的,如初中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导致到了高中上了函数这个章节上课就听不懂了,就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高一学生上课听不懂,到了高三就直接睡觉了。到了高三我们走过很多县级学校确实有很多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在睡觉。所以说一个好的高中,1500名学生能考上700个学生,一样会存在有400个学生在睡觉。这也是我们人工智能教育可以去做点什么的地方,因为没有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甚至没有一个学生自己愿意在上课去睡觉,他是没有办法的。他不睡觉更痛苦,只有睡觉舒服点。

凤凰教育:就像您刚刚谈到的人工智能或者在线教育产品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现在有一个叫学习自适应这样一个概念被提出来了,那么您觉得就像去教给学生如何自主去学习,或者自己判断自己有哪些缺失,这样的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有哪些颠覆意义吗?

刘帅辉:首先我觉得不存在颠覆吧,颠覆指存在着个别现象。一些优秀的老师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如果说一个老师只会照着书本念的话那我们拍个视频就可以把他颠覆了。但对人工智能,学生的自适应来讲,人工智能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题目,会拿去问老师,我记得很清楚我高一的时候很喜欢问题目,但到了高三就不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拿着题去问老师,他会很耐心地为你讲,然后他问你懂了吗?我还真没懂。老师又很耐心为你讲一遍,老师又问你懂了没,这个时候你就不好意思说你不懂了,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还有一个现象运气差一点,遇到的老师会说你这都不懂,这就会很麻烦了。你去问老师一个配方法,高三老师会觉得很头疼,因为他的时间很宝贵,他要关注很多学生,你连这个都还不会,他就会觉得你要走的路还要很长。对于学生来说呢,他其实失去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自信。他会觉得我真的不行,我曾开个一个玩笑,你让一个学生丧失信心其实很容易,你请一个名校老师来给他讲几道高考压轴题,但不给他讲来龙去脉,直接告诉答案,把他当130分的学生来讲题目,如果这个人只有90分的水平,其实也不差,但请一个最牛的老师按他的水平来讲答案。那这个学生会想这么好的老师来给我讲题,而我却做不出,我是不是有问题。而人工智能它会模拟一个最优秀的老师,假如抛出一道题,而你是一个陌生的学习者,人工智能讲解完会问你是否听懂了,如果你是真听懂了,它会再出同样类型的题给你做。如果你没听懂,它也会有对策,它会把这道题目拆分成四道小题给你做。像我们的学生解三角形,我们都知道三角形在高考中占据12分,一个人高考能不能上90分,能不能考二本,三角形这道题很重要,会做考上很有希望,不会做就很悬了。那解三角形每个学校有五六百个学生不会做,那这道题在我们平台会是一个什么反映呢,我们发现有100%人里,假设有40%个人不会做,那就是在学校大概有40个人不会做这道题,那在这40个人里又会有4个人是很极端的,他解三角形不会,是因为初中的解二次函数完全不懂,你现在给他讲三角形是完全不会懂的,那你就只能耐心地从初中的点开始给他讲,当然你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十几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给他再补一些几何的问题,和三分之一函数的知识,我们测点是函数在高考中占据37分,那么你至少要在函数这个章节拿到12分左右,你才有可能搞懂解三角形这道题。从初等函数到解三角形,差不多要用到50多个小时,那这个学生解三角形掌握后拿到12分他又顺路捡回了很多分。我们老师经常是这样:你这道题不会,那我给你讲讲这道题,他不可能会发现你的初中知识没掌握,说我花50个小时给你补回来。一个数学老师他要教150个学生,他不可能一对一去给每个学生辅导。这个人工智能老师我觉得它最大的就是它能给每个学生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向,它不一定拼的过中国最牛的数学老师。你出十万个人工智能老师和出十万个老师的时候,人工智能老师要强过十万个老师,因为人工智能老师它是有标准服务模式的。

凤凰教育:现在我们数字化教育的提出,我们提倡的是将孩子从分数中解救出来,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家长向教育本质上的一个侧重,那么您觉得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有引导作用吗?

刘帅辉:首先肯定是有的,我曾经和我一个数学专家的朋友探讨过,他对我说:帅辉啊,你这就是做的应试教育吗?我问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你这就是教孩子在高考中怎么取得高分嘛,我们现在不提倡应试教育。我说老师我明白,我有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教育确实是培养人的兴趣包括信心,对未知知识的探求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上课听不懂,他考大学没有希望,他本身就没有兴趣和信心了,他更加不会有机会去大城市后天形成他的个性发展。像我如果没去北京,很多事情到现在也不会明白,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首先说的是出现高分才会有高能,低分高能的孩子会比较难,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更是如此;第二观点就是数学这个学科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它锻炼的不仅是一个分数,有几点是与我们工作中息息相关的,我经常和我的员工分享,我们把学习数学的精神用到工作上来就能学好了,第一遇到难题你不要放弃,这是数学的规则,你还有勇气挑战它,来解决。第二个也是说数学的原则,你要擅长自主学习,数学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比如说老师今天教到解三角形,为什么你自己没有把以前的前置知识难点补上来,要等着别人来补呢,我们现在讲的自主学习是,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你拿回去自己写。其实这不是自主学习,我和别人的差距,我自己补回来这才叫自主学习。第三是数学培养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读书传递的是一个人的毅力,高考也是拼的一个毅力。一个有毅力的肯定比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表现好一些。这是从大的数学教育环境来讲,它并不违背高分,高素质。然后人工智能是一个机器在指导学生,我们在设定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比如说在做题时,我们人工智能会自动地把题目拆解成几个小问题,从一个个小问题上看他是否理解,然后逐步累积到大的问题知识点,这本身也是在带着学生思考的过程。

凤凰教育:我们现在说科技不断在创新,科技给教育赋予了一个美好的未来,那您是怎么看待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这么一个观点呢?

刘帅辉:我们读高中时,上课听不懂就没人管你了,我读高中时是读的省重点高中,底子不算差的,到高中学校后,在高一下学期我就发现我听不懂数学课了,排名排在40左右了,心理落差很大,当时想的是为什么我就做不好呢,然后拼命赶,赶到期末考试就考到50多名了,就不想再学了。这个时候其他同学也都在拼命的学习,后来我们就跑去找老师理论说您讲的课我们听不懂,数学老师给我们回答的话很直接,但对我们很有帮助。老师说你知道我们班要考多少个一本吗?我们班当时68个孩子,至少要考40个学生,那你们听懂课了,还有谁上一本呢?但老师后来也说你们还想上一本吗?想上的话那你们自己回家想办法听懂我的课啊,听懂我的课就能上一本。那现在就不同了,人工智能推出了一个方向,我们认为每堂课你要听懂,你要有就是课前的学能,这个课前的学能是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具备的,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老师上课是瞄准了前面的30%的学生上的,保证前面的30个学生上一本我就根据这些学生来设计我的上课计划,也就是前面的30%的学生是具备这样的课前学能的,那中间的30%是相对具备,比如说解三角形这堂课你要听懂就要懂余弦定理,正弦定理,那中间的他们掌握情况不一样,他能听懂一点,但又不能全懂。还有一种学生更差,可能他在高一就没听懂,函数没掌握,那他的解三角形是完全听不懂的。那怎么在老师上课前,我们怎么帮助这三类人做一个策略:对A类学生帮他把课前的知识梳理好,让他更轻松掌握;B类学生帮他把漏洞补起来,他上课能听懂的就更多;C类学生是现阶段完全听不懂老师的课,跟着人工智能查缺补漏的计划慢慢赶上来,一两个月就能慢慢听得懂老师的课。因为不是每个人通过一个月,一周就能赶上来的,在高一可能还好,到了高三太远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校,老师,家长他在这个科技发展中就获益了,对校长来说,对这帮人我们有解决方案了,对他也有了交代,以前每个学校都说我们学校多少个本科,升学率怎么样,他们没有考虑那些上课听不懂课睡觉的学生的感受。那现在我们可以关心他们的感受,不说能达到同一起跑线,但至少在上课的时候能达到同一起跑线。比如说很多做课外辅导的,如果学生上课听不懂的回家家教来补,家教上的再好,成绩很难提高,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他每年要在学校上三百节课,他在课外上的这几节课上的再好,解答问题再多,他如果在本体三百节课时的知识摄取不够,它提升幅度是很低的。所以我们是在上课前保证你能听懂,听懂课了哪里不会我再给你补。这个效率是很高的,这个月我们在湖南省教育厅做了一个人工智能的课题,我们联合了湖南省教科院和湖南省数学协会,向省教育厅汇报了一个课题叫《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提高湖南省数学教育质量》,因为湖南省在K12的某几个年级教学质量在全国排名不是很高,因为一些偏远的三四城市存在的教学问题。在这个上面,我们现在引入的方法是做一个试点,让一个高中的学生在上课前给他测试,看他是否具备这个课前学能,你没具备那我给你制定一个方向,有的人可能两个小时补回来,有的人可能六个小时,个别的人可能用到15个小时,那这15个小时的人你下堂课可能赶不上了,那我给他制定一个计划,我会告诉他及他的家长,您的孩子这堂课和下堂课都会听不懂,但好消息的是只要跟着我走,您的孩子过了4周后就能跟上老师的课了,这是我们说的最差的情况。那中等的孩子,做完测试会告诉你您的孩子在下周的课里面第几节课哪里会听不懂,他把这几个事情做了,他就能听懂了,家长和学生心理就很清楚了,这个时候他就愿意去投入。我们通过三四个月测试过程中,一个在全校14个班理科成绩排名11名的学生现在到了全校数学成绩的第4名。包括老师用人工智能教学中,他带了两个班,一个班是全班用这样的方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另外一个班老师会选11个学生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教,这个老师会发现这11个学生数学排名平均提高148名,而没有参加的提高了28个名次,证明这个老师也是很优秀的,因为那些没有参加的学生也提高了28个名次。不是说人工智能是一个很牛的产品,而是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听懂了这个很牛的老师的课。

凤凰教育:您是否觉得人工智能更多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孩子现状的一个诊断提供了一个巨大帮助?

刘帅辉:我觉得不能说诊断和评价,因为它更多的是提供解决方案,因为给哪个学生做个评测老师是不需要的,学生他自己是知道的,更重要的应该是指导学生怎么做,要很详细。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想学生为什么会用你的东西,为了这个我们做了三四年的尝试,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很好的产品,学生买了后但回家就无法坚持使用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怎么让学生愿意坚持使用你的东西呢,我们以前的思路就是跟着我学,你的数学成绩就会提高,然后坚持用的学生很少。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就想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些像健身房,来健身身体肯定会好,但是你又很难坚持去。所以我们现在就有所改变,第一是从问题上去引导学生,这周课你听不懂下周你就能听懂课了,这样见效会很快。第二就是明确告诉学生一个学习时间,我们会预测这一个问题会阻碍你的做题,但是你需要花多长时间我们会根据你的基础推算出你解答这道题所需的时间,这一点是现在我们产品最有益的一个点。我们告诉家长的是你不需要知道您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在哪,只需要知道解决这道题所需的时间是多少就行了。家长就会很清楚,就能督促孩子这周需要花多少小时,解决哪几个知识点。让以前不会做变成暂时不会做,还有多久你就会了。当然还有就是学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没有认真地在看视频,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人工智能可以跟踪到的。你学了一个小时,一小时前一小时后你可能没有多大变化,但这里面可能是你的总结能力有欠缺,也有可能是你的学习态度不行,这些我们都会细微的区分出来,然后给予一些指引。这些就是我们人工智能帮助学生能做到真正的落地。我们公司的产品部微信群就是叫重在落地,因为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落地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给他们的考核有三个指标:第一是你做的东西有人愿意买单,因为这是一个产品存在的价值;第二是买完必须要用,这个用的标准是每周要达到3个小时,5个小时,10个小时的比例,这是根据基础不同学习时间也会相应的有差别。这个使用的时间我们是必须要关注的,因为一个学生回去不使用是不会有效果的,也不会得到提高。第三是你要让学生有及时的成就感,至少在一两周让他觉得哪里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个是很关键的。

凤凰教育:现在都说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一样将会融入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能在各个领域深度结合的前景是直接相关的,那您觉得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会有什么趋向呢?

刘帅辉:我先谈谈三四线城市的一些缺乏,除了数学,英语等等的差距,互联网未来我认为会给它带来一些变化,还有是三四线的孩子更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人工智能的产品也会给他们一些新鲜感,一个人对技术的好奇能让他树立一个目标。人工智能一定能帮的一些孩子考上他理想的大学。

凤凰教育:有人说未来的教育资源配置不仅限于一个国家了,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说我们未来如何运用大数据来建立我们个人的价值机制,那对于这个观点您怎么看的呢?

刘帅辉:我觉得是对的,首先要有评价你才能知道他需要什么,就像医院的检查和诊断一样全球配置,像英国人他不就在学上海的数学嘛,他把上海数学引到整个英国,我也觉得我们创数这样的学习方案,它不仅只适合中国,它也适合其他很多国家。我觉得这个教育它是可以复制的,我觉得只有评价体系还是不够的,因为你评价完后有了改观的方向,有了方向后那怎么样引进更好的方案,未来我认为一个更好的方案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它要跟学校真正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去颠覆学校、老师。怎么融合到让单科老师一年在校的400节课更有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听得懂课,能顺利的学习,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