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饲料到新能源,通威刘汉元如何实现人生跨越?

从饲料到新能源,通威刘汉元如何实现人生跨越?

《能源一号》为国内外领先的能源自媒体,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独家、原创、重磅内容平台,致力于向投资者、行业人士及政府部门提供最有深度的精致内容,目标是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能源情报站。“能源一号”,为你而来。

刘汉元在大部分公众场合都是精神抖擞的,见记者也不例外。这可能跟他本人的个性有关,既不张扬,但绝不怠慢。

因此在多晶硅最困难的那几年,他没有按照其他人的方式来关闭工厂,而是用时间证明他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人一旦想清楚一些问题,走下去也很容易了。

一眨眼,十年弹指一挥间。从2007年多晶硅子公司永祥股份诞生之日起,这个孩子的病痛要比其他人多一些,却依然在少年时期成长了起来。如今刘汉元要重启多晶硅,投资额高达80亿元、下注5万吨硅产能。

永祥股份是硕果仅存的企业

熟悉多晶硅产业的人都知道,乐山与江苏徐州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个是开山鼻祖,一个是将行业壮大的功臣,两者在多晶硅领域相辅相成。而乐山的特殊性正是由于丰富的水、电、盐、卤及石灰石、煤等资源,因而行业最高峰时有7家公司在这安营扎寨。然而11年过去了,现在仅能看到的身影也只是永祥股份和瑞能集团了。

刘汉元最初的主业是鱼饲料。从四川水产学校毕业之后的他,对鱼和水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他的领导下,如今中国的溪水里每三条鱼,有一条吃的就是刘汉元的通威集团饲料。这一公司的规模也早已是业内翘楚,年饲料生产能力超1000万吨,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生产企业。

但进入多晶硅产业则是歪打正着。他告诉能源一号记者,饲料业务毕竟也有瓶颈,在选择新的行业时,自己遇到了一位老乡,说服他加入了PVC化工树脂。而恰恰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又能用在多晶硅上,触发了他研究起光伏材料的兴趣了。2006年12月,他也做了一个新的决定,成为新能源产业链里的一员。

2007年,隶属于永祥股份的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成立,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提上日程;2008年9月,首期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

而随后乐山的多晶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增加,产生了实际投资额有千亿元规模之大的7家企业。

但很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欧债危机爆发之后,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产业链全面受挫,上游多晶硅也被卷入其中,大量产品积压、巨额投资也打了水漂,产品售价大幅跳水。

2008年2月,通威股份一度以1.9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通威集团与巨星集团合计持有的永祥股份50%股权。而2010年时,永祥股份的这笔资产又被重新转回了通威集团。

“回到通威集团的永祥股份,多晶硅业务是亏损的。那2~3年,我把永祥的多晶硅业务抓起来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任何企业都会经历波峰和波谷,有些时机需要紧紧把握,但低谷时不如让它先好好地调整、休憩。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是很有意思的。行业煎熬之时,永祥多晶硅是低流血状态,最多有2亿元的亏损。该停产就停产,该控制就控制。企业只有安全地活下去才能迎来新的一天,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所以我当时就跟同事们说,我们还是以自己的判断为准,我的要求是多晶硅不允许干太大,工厂要控制住产能和产量。”有媒体报道称。

不盲目追求利益是刘汉元历来的管理作风。通威集团的一位员工也对媒体说起了一件小事,几年前公司获得了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588号的这块地,刘汉元计划将总部迁往这里。参与该项目的设计师就告诉刘汉元,根据土地使用面积,这里可建成“双子星”即两座楼宇,刘汉元摇摇头说:“不用建得这么满,还是要留出足够的地方,给大家更多的活动空间,不要让人觉得压抑。”随后该方案被修改为了单幢楼宇,地面空间也变大了,每天早上,通威在岗的所有员工都可在这里参加升旗仪式。该员工说:“周边有些企业会考虑,如何把自己的土地用足,但刘总这个人不希望什么事情都做得太过,不人云亦云。一步一个脚印、仔细周密地考虑是他的行事风格。”

投资80亿

2009年多晶硅大幅跌价之后,行业一度一蹶不振,直到2014年才慢慢恢复元气。永祥股份也在亏损多年之后,再度启动了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第二年即顺利投产,产能突破15000吨/年,跃居全国前三。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董秘严虎也告诉媒体记者,“去年,通威股份又吸收了永祥股份,这时多晶硅业务已脱胎换骨,拥有了1.5万吨的产能及产量。到2017年6月,该产线也将进一步优化,约投入1.6亿元就可提高5000吨产能,从而达到2万吨的产能规模。”

而继去年收购永祥股份之后,今年开春时节,通威股份再度宣布投资80亿元建设高达5万吨规模的多晶硅项目,加上6月份即将达产的2万吨,未来通威将有7万吨多晶硅产能释放。

不少地方政府听说刘汉元要建新的多晶硅产能时,通威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办公室也常有外地来客拜访,试图说服他去那儿投资。“书记、市长的邀请确实让人有些动容,但为何我们还是坚持留在四川,不去煤炭价格那么便宜的西部投资呢?说实在的,煤炭税收未来可能会被继续调高,煤炭价格也不会一直走低。但我还是不想让大烟囱和煤矿作为我们的光伏电力来源。而在这5~10年的时间里,四川水电价格依然可帮助我们做到较低的多晶硅制造成本。”刘汉元对媒体表示。

“我是通情达理的人,但原则性的东西还是不能丢,要坚持下去。举个例子,有不少合作伙伴也来跟我谈条件,希望我们能有一些优惠政策。我就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光伏电池片厂你也要去看看,管理水平怎么样,我们的多晶硅厂也有空来转转,看看再说,觉得合适就做,不合适你也可以不要我们,都不强求。”

(上图为通威合肥电池厂)

出生于四川眉山一处简陋小青瓦茅屋的刘汉元,家境并不富裕。根据央视的报道,小时候,他每天都在村子里一边玩耍,一边带着铁锹到处铲树叶,拿回家烧火做饭。上小学的头一天晚上,看到炉灶里没啥东西,自己就在里面垫上一些木材、煤炭和叶子,第二天清晨点火做饭,吃完就背书包上学去了。而种地、照看弟弟妹妹、生火烧饭,业余时间再倒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刘汉元有着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普通而充实的童年。“爸爸,夏天这么热,我帮你整一个电风扇。”有一天刘汉元对父亲说。家里没东西拆,他自己就到外面找小木材做成风叶绕线,一个简易的风扇诞生了。

对无线电的热衷也让他动手做起了电唱机,“中间一个转盘、上面放一个唱针,其余的唱背、落地式音箱,这些都是我自己找废弃木头做出来的。”刘汉元曾对媒体说,当时附近谁家的录音机坏了,都会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请他修。

1978年高考刚恢复,当时想着先找工作、为家里分担的他,选择了有无线电及电子的中专学校作为志愿,却突然接到了四川水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当时就懵圈了,从来没报过这个志愿啊。”后来他才得知,体重33公斤、身高1.41米的小孩儿是无法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就随着同一批“儿童”被拉到了四川水产学校就学,也就是当时的“少年班”。

毕业之后被分配到眉山水电局下属水库的刘汉元,1982年正赶上国家鼓励“科技兴农”,也是在那时他忽然发现四川水产养殖并不发达的这一状况。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吃鱼太难了,1年中,人均能吃上半条鱼就不错了。我那时就开始研究国外的网箱养鱼技术,发现德国的科技很不错,产量很高,我们该如何把这个技术引入呢?”20岁出头的他,有一天走到一处溪水前,忽然想要在这里试试看网箱养鱼的效果。

央视报道称,家人听说他的想法之后,拿出仅有的200元存款和本来预备置办年货的2头猪,总共凑齐了500元,给他购买废弃钢管、焊接设备,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50多平方米的网箱制成了。当年的眉山也因此事炸开了锅,刘汉元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30元。

很快,刘汉元毫无保留地把网箱养鱼技术教给了周边村民,眉山当地迅速遍布了100多个网箱。

“有一天我突然不想继续养鱼了,打算研究下鱼饲料。”他曾说,网箱技术不难,管理也方便,大家都可以尝试地做起来,自己做的话成本不一定比同乡人低。但鱼饲料还不太一样,不可能所有人都要做、都做得好,“我不如把这些业务做好,大家各自发挥优势。”

决定了就很快行动。在老家永寿旁边的一个空地上,刘汉元和几个伙伴终于建起了一个渔用饲料厂,300平方米的工地上引入一整套饲料机组,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家饲料厂拔地而起,通威集团的雏形就此搭成。

如今的通威,不仅有130多家分子公司,也有2万多名员工,而在产业发展上,也计划将农牧与新能源两个产业结合在一起。

对刘汉元来说,前30年解决了水产品数量的问题,以后的通威集团则要成为一家更具前瞻性的多元化公司。据媒体报道,公司正在构建新的“渔光一体”项目,利用各地丰富的鱼塘资源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水产养殖,不占用宝贵的农业、工业、住宅用地,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未来鱼塘里叠加新能源发电技术,3~5年就会实现平均3000元/千瓦的发电成本,每度电成本也会继续降低至0.3元。”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