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人 | 悠悠五载,携手共进(1)廖理

五道口人 | 悠悠五载,携手共进(1)廖理

悠悠五载,携手共进

2012年3月29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享誉30年、素有“金融黄埔”之称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百年学府清华大学。从此,位于五道口的红楼小院有了新的名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悠悠五载,弹指而过。

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携手,为五道口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她焕发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这五年中,理事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学术顾问委员会相继成立,搭建起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这五年中,学院成功引进国际一流全职师资21名,17名业内资深兼职教授和142名兼职硕导共同构成的立体化的导师团队使学院在打造顶尖学术队伍的同时,保持并发扬了五道口紧贴金融实践的传统;

这五年中,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取得长足的进步,金融专业硕士、金融学博士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与创业”、“金融学”两个辅修项目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双学位金融MBA项目融汇中外金融理论与最新实践,金融EMBA成为行业内翘楚,全球金融GFD项目探索金融专业博士培养模式,高管教育项目备受瞩目;

这五年中,学院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总体实力跃升到了新的高度,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成功创办,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各类报告近400篇,金融智库功能初步显现;

这五年中,学院践行使命,履行责任,开设各类公益课程,为行业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五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师生们的辛勤努力。

值此校庆之际,我们邀请已陪伴清华五道口成长五年的老师们,一起回顾重新出发时难忘的点滴岁月,并共同期待,未来路上,一起同行。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建院之初,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学院装修改造的那段时间,我们借用了校内原来的学生宿舍五号楼办公,那个楼当时也正要重新装修,里面阴森森的,晚上有些吓人,条件应该说是比较艰苦的。但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学院最早的这批员工都非常敬业,也非常开心,大家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学生宿舍五号楼

在破旧的五号楼里,我们完成了学院初创的早期工作,包括员工的招聘、部分招生工作,师资招聘的准备工作等等。我记得当时上课的教室也都是借的,吴晓灵院长领衔的第一门课——《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就是在西阶上的。

那段时间很艰苦,但是的确很难忘。

学院现址

2、建院伊始,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建院伊始,学院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两个,一个是教师招聘,第二个就是学院的财务状况。

学院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面向国际招聘高水平师资的目标。所以,我们2013年初就去美国ASSA年会上进行的招聘,但是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大家不知道、不了解五道口金融学院,也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心存疑虑。好在周皓和曹泉伟两位知名教授率先加入学院,起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

建院之初,学院建设到处需要钱,财务压力很大,其中最大的开销就是学院的装修改造费用。幸亏我们第一届金融EMBA的同学们慷慨解囊——有捐现金的,有捐瓷砖的,还有捐空调设备的,帮助我们度过了最早的难关。

对于在此过程中与我们一起应对挑战的人,我一直心存感恩。

3、五年来,最让您感动的一幕是什么?

让我感动的事情有很多,我说一件吧。

2013年4月,我们购买了两棵30年的玉兰树。因为这两棵树很高,根部又包着两团很大的泥土,运输比较麻烦,为避免影响交通,是在凌晨运进来的,据说也跟交管部门沟通了很久。那天早上七点多,我上班进入学院大门的时候,看见两部巨大的吊车正在轰轰隆隆的吊起这两棵玉兰树,特别壮观,学院行政部门的同事为了这两棵树等了一夜,特别让人感动。

也是在4月的月末赶上校庆,学院的师生晚会上,我们全体教职员工集体表演了配乐诗朗诵“我们的梦想”。我原来的一位同事说,看着你们朗诵,我真的看到了一种精神。我想是这样吧,就是这种精神在支持着我们在过去的五年一路走来。

图为教职工诗朗诵“我们的梦想”

4、您对学院的寄语。

希望五道口金融学院成为清华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