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 听听松禾资本厉伟怎么说?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8月13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自从Alpha 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韩国人李世石后,人工智能成为了全球最热门的投资和创业领域。在中国,包括BAT等巨头在内,大量公司希望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占有一席之地。人工智能对中国有何必要性?将会走向什么方向?投资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领域的?8月12日,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大会上接受了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专访,畅谈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在厉伟看来,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中国制造业已经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更多第三世界国家凭借着更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吸引着众多企业将制造、组装基地迁往这些地方。“人工智能的兴起,可以将制造转化为智造,通过智慧制造的方法,抵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加上中国的工业制造配套体系更为完善,人工智能的发展比较快速,这会让更多工业制造留在中国。”厉伟说,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商业机会巨大。
不过,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在中国存在着过热的问题,这点厉伟并不否认。但他认为,任何领域在刚开始时都会有泡沫,有更多资金涌入这个领域,从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不要过度恐惧泡沫,这些资金的大量涌入,给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度的问题,泡沫不够行业发展不起来,泡沫太多了,行业的发展也不健康。”
厉伟认为,人工智能的领域很大,包括底层技术、应用等,只要能够替代人类的,包括感知、认知、操作等方面,都算是人工智能。在这当中,底层技术需要的投入巨大,光靠VC根本做不来,需要有国家资金支持。“松禾设立了各类专项基金,也有专门针对智能硬件、新材料等板块的,我们目前就是先从应用切入。但我觉得底层技术才是更重要的,有好的底层技术,可以跟应用好的企业合作,推广大规模应用。”
至于他看好人工智能当中哪些领域,他坦言热门领域太多,松禾资本目前更注重在智能出行和智能制造两个领域。
他认为,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底层研究还不够,中国在特别精密的机械制造能力上与日本、德国等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与国际上该领域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软件上有优势,并且可能领先全球;但在硬件的配合上还需要下更多功夫。在他看来,中国更多的是在模仿,少了点原创。
那么, 在面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时,厉伟又是怎么判断其投资价值的呢?“我们宁愿投一流的团队、二流的技术,也不投一流的技术、二流的团队。”厉伟解释说,所谓二流的团队,就是典型的完全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企业,CEO一手包揽所有工作;而且在二流团队里,你会发现成员都有怨气。这样的团队,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是一群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专长,你可以感受到有朝气的。
厉伟还建议创业者,如果要以底层技术进入该领域创业,应该学会跟大公司合作,帮助大公司做配套,这样更容易让创业公司存活下来,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另外,他还强调,企业家应该追求循序渐进,不要总想着超越,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
至于在中国如何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厉伟表示,第一种是在底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公司,成为独角兽的几率非常高;第二种则是在应用场景里,发展速度、营销手段和服务都做得很好的公司也有可能,但这种难度很大。
至于如何投资新兴行业,厉伟认为应该要投资赛道而不是赛马。“因为我们很难去预知未来,我们只能大概知道行业的走势,但对于这个企业能不能在未来成为巨头,我们并不能预测。所以在投资方法上,我认为对于这些新兴行业,可以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谈到资本寒冬问题,厉伟认为,现阶段确实募资难度有所增加,投资人对项目看待得更加谨慎。“但根本原因在于赚钱难了,其实投资人手上都持有大量现金,只是不想做而已,而且目前还不知道下一阶段新方向是什么。”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