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6月18日举行
2019年6月18日下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同时,这也是“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值研究院首届硕士生、博士生招生完成之际,旨在对接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要求,回顾总结2010年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研究院下一个十年(2020年—2030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以期使建设思路更清晰、服务定位更明确、任务设定更可行。
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教授;研究院顾问——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教授、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教授;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宇明教授;研究院学术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副院长洪波教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贺宏志研究员、执行院长李艳教授;语言企业界代表有西门子听力集团中国区前总裁傅建彤先生,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张龙先生;还有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负责人史金生教授、国际文化学院惠天罡博士、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王海兰博士、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易艳博士。
孟繁华校长为李宇明教授颁发北京市特聘教授聘书,仪式由马自力教授主持。
孟繁华校长发表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和语言行业企业家的光临指导表示感谢和欢迎。他指出:
“从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创办到为语言产业研究提出目标要求、方向指引,再到推动语言产业学科建设的发展、招收语言产业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李宇明教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宇明教授能够接受首师大的邀请,担任特聘教授,是学校的荣幸,也是文学院的荣幸。今后,学校和学院将从办公条件和相关配套等方面,为李宇明教授开展特聘教授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在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奠基性、引领性的工作,在推动产学研结合及服务国家语言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获得了相关领导部门、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可。今天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也表明了这一点。学校将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也积极支持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申报国家语委研究中心。期待研究院在李宇明教授的指导下,在贺宏志院长的带领下,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师大当前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数学已经进入了一流学科的行列,其他学科也都应该在双一流的整体要求下,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以及新学科的成长模式,产出标志性的重大成果。特别期待语言产业研究院出大成果、出标志性成果,产生全国影响乃至国际影响。”
“首师大受国家语委委托,今年十月,承办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的主论坛——语言智能与语言多样性国际语言文化论坛。作为语博会承办单位之一和主论坛的东道主,在这里,我对兄弟院校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届时光临指导,一起来把中国语言产业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贺宏志研究员主持了对研究院发展规划与语言产业学科建设的研讨。他就研究院的发展基础、当前工作与规划设想做了说明。随后,洪波教授介绍了文学院学科发展的总体情况和“语言产业研究”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李艳教授从目标、内容、时间规划等方面对“语言产业研究”学科建设方案进行了汇报。
之后,与会各位专家就语言产业研究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
洪波教授提出,要探索“双导师”制,着力进行应用研究,与国内外语言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在学术上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团队建设的国际化程度,引进高层次人才。
屈哨兵教授提出发展规划要实现市场需求、产品、形态、流程技术、市场整合等五个环节的链条化。要给语言产业研究的学科发展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要考虑“语言生活派”背后的理论,提升学术追求。他还希望语言服务论坛与语言产业论坛建立“双坛合璧”的长期机制。
黄少安教授建议在课程清单中多加入选修课程,尤其是统计学、统计分析、国民经济核算等相关内容,面向产业、企业的研究对统计学的需求会比较大。
卞成林教授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科背景,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进行个性化培养,建议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研究格局;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相关学科的对接研究。
赵世举教授认为,要重视语言产业的宏观、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培养方案上,要明晰培养目标,培养研究、管理和开发这三方面的人才,使知识体系更加明晰。要强化特色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要在必修课中重视统计学和管理学的设置,从培养目标出发,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汪张龙副总裁介绍了科大讯飞在语言测试、教学、翻译方面的产品研发情况,认为当前企业研发的新成果不断出现,需要与学界合作,加强战略营销与规划研究。
周建设教授强调,语言产业研究的学科建设要做实本行、做出特色,对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进行深入思考,加强理论建设。思考研究方向设置的合理性和各方向之间的逻辑性,从人才规划的特色方面考虑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张维佳教授提出,学科建设要有“上天入地”两个视角。“上天”是要考虑到“语言产业研究”不是传统学科,培养目标要以语言科技为切入点,从管理、统计、业态分析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入地”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首先要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要在时代大背景下考虑学术研究的创新;加强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合作;注重理论体系的模型建构;从学生就业出口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付建彤先生以语言康复业态为例说明了语言产业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当前语言康复智能化的趋势,对语言产业研究充满了期待。
易艳女士认为语言学科的转型也是应时而生,建议在研究中重视容错机制,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前沿科技成果发展语言产业。
王海兰博士从语言产业学科具有的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的高关联性、事业与产业交叉性等三方面的特点出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最后,李宇明教授做会议总结,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由于语言产业学科是新兴学科,没有成体系的、可借鉴的国内外研究,但响应国家的需要,我们必须发展语言产业学科,同时,必须开展多学科、多单位、多专家之间的合作。
二是要有创造力,惟新是举,要有理论追求和学术追求,紧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时代是人工智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三是要从实践出发,既要研究最新的情况,又要重视传统的产业,仔细调研国内外的产业需求。建立好容错机制,虽然一时间无法达到传统学科的水平,也要鼓励创新。在大学中进行研究,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做纸上文章,而要做中国真正需要的事。
本期编辑
董潇逸 郑亚奇 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