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全球化的“规则优先”何以存在缺陷 “一带一路”又该如何挑战
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
在以“世界经济的危与机”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围绕全球化的前景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了世界经济的危机问题。
李扬表示,我们现在需要探讨一个新的全球化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当前,“一带一路”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机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探讨新的全球化路径
李杨首先肯定了“去全球化”这一趋势确实客观存在,典型事例就是贸易增长低于GDP增长。
他举出了几组数据:2005年,全球贸易增长6.6%,而当年GDP增长3.5%;2008年,贸易增长3.4%,GDP增2.4%;到2011年,两者基本保持在同样的水平;而在2013年到2016年期间则反过来了,即全球贸易增长低于全球GDP的增长水平。
“去全球化之所以值得担忧,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假如贸易增长速度放慢,资本品的增长会更慢。而贸易增长率下降会导致贸易形成量下降,拖累经济增长。”李扬表示。
李扬认为,传统意义的全球化已经很难继续下去了,所以世界各国正通过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再平衡,来积极探讨全球化的新理念、新范式和新路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当前的趋势是“去全球化”,而是说过去的全球化出现了问题,现在需要探讨一个新的全球化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在李扬看来,传统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发达经济体的国内体制、机制、规则甚至文化等要素的全球化。传统全球化的推进过程呈现出很强烈的“规则优先”特点。但在依据规则来推进全球化时,如果不注意这些规则能否在其他国家落户,会不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好处,那么“规则优先”就可能是有缺陷的,而现在大家挑战的也正是这种意义上的“规则优先”。
李扬认为,美国政府的全球化思路其实是美国优先。在这样的思路下,全世界分成三六九等,发达国家基于高端,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上处在有利位置上,其他国家的位置相对不那么有利。
“一带一路”会成为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法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要推进一个新的全球化方略。”李扬说。
首先,“一带一路”要做的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看到‘一带一路’串联的是还不富裕的国家,在过去的全球化下,这些国家是被边缘化的,或者进入了全球化的体系,但并没有享受到全球化体系的红利。‘一带一路’要让它们进入全球体系,享受全球化的好处,让各个国家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浪潮。”
其次,与规则优先不同,“一带一路”是发展优先。它致力于推进参与国家的产能合作,推进各国实现工业化,满足最广大劳动大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帮助其国内解决贫困问题,这是“一带一路”与规则优先不同的几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金融、小企业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功做法可供直接借鉴。
此外,“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李扬表示,如果说传统的全球化追求“趋同”,那么“一带一路”就是承认差别,承认多元,我们要做的是共建、共商、共享。“各国因地制宜,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方法,致力于将整个发展战略与本国发展战略对接,以求合作共赢。”他说,应当说“一带一路”到现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可以说主要任务是机制化,让“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机制。
具体而言包括几点内容:比如进一步深化合作;要与现在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对接,包括和WTO、和发达国家的全球化对接;利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一带一路”的参与下,更好地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跨国机制协调等。“当然,我们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另外,建立可持续性的投融资机制,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们相信‘一带一路’会成为解决危机的一个有效方法,它会和整个世界相协调,让世界渡过危机。”李扬说。
(封面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