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汉能“复兴”:“前首富”李河君的故事与现实

深度 | 汉能“复兴”:“前首富”李河君的故事与现实

作者/华夏能源网记者史雅桑时玉丰

5月12日,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一行低调出现在山东省淄博市。

在这里,汉能有规划投资350亿元的大项目——总产能3GW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及柔性应用产品项目。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了解到,李河君此行目的,就是专程拜会淄博市委书记等当地领导,以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淄博汉能项目”。

低调,这样子的词用在李河君身上是极不贴切的,但此次拜会却低调的有些神秘。从5·20股票暴跌风波之后的这三年来,在市场之变和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李河君在改变,在隐忍,在竭尽全力将汉能这首大船拉回到正确航道上,跑市场、访客户、推项目成为了日常。

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李河君亲手缔造了多个传奇:在水电投资大获成功后杀入太阳能产业,剑走偏锋看好薄膜电池,极富创意的推出全太阳能汽车和汉瓦产品……李河君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讲下了一个又一个好故事。

如今,汉能危机刚好过去三年,故事还远远没到终局,现实的艰难依然在眼前。汉能如何才能成功复兴?李河君的新故事又会是什么?

李氏传奇:从白手起家到“中国首富”

提到汉能的兴衰过往,和创始人李河君的人生起伏密不可分。

在中国封闭、保守的能源产业体系中,身为民营企业的汉能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作为汉能创始人的李河君,是企业家群体中胆子大、敢折腾的典型,从白手起家到“中国首富”,充满传奇色彩。

李河君1967年8月出生于广东河源,客家人。大学时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读了一年多导师过世了,他就没读了直接下海从商。在向大学老师借了5万块钱开始创业后,不到3个月就全部折腾光。

借老师的钱是要还的,于是李河君在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卖玩具、卖矿泉水到开矿、炒地产,到1994年底就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在寻找方向时杀入到能源行业,汉能也就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李河君的第一个人生大转折,是从水电开始的。从2002年至2011年,历时近十年、耗资超200亿元,李河君带领着近万人的施工管理团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中国云南金沙江建成了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

金安桥水电站源源不断的资金造血,给了李河君进军极大的自信,2010年汉能将业务版图扩张到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光伏。

不过,在方向选择时李河君剑走偏锋,选定了并不被市场看好的薄膜太阳能。这让业内人士大惑不解:“薄膜太阳能太贵了,贵到市场根本用不起,这样子的产品哪里有竞争力?”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记者说。

但李河君固执的认为,薄膜电池和移动能源的未来,并为此投入大把真金白银。经过8年的努力,汉能硬是在单晶、多晶两大主流之外“孤独”地撑起了第三条路线——薄膜太阳能。公司官方宣传资料宣称,汉能目前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全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是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

“回顾公司发展史,大体可用两个传奇来总结,第一个传奇,用八年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一锹土一锹土地建成了一个全球民营企业投建的最大的水电站。第二个传奇,也是用八年建成了一个全球技术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对于这些过往,李河君充满自豪和荣耀感。

2015年初,汉能的辉煌达到顶峰时刻。李河君以1600亿元身家成功登顶“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身家超马云、王健林成为胡润百富榜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李河君也由此被称为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马”。

顶峰跌落:20分钟送出“首富桂冠”

2015年5月2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首富”的光环还在头顶,一场毫无征兆的危机悄悄逼近。

当天,在绿树成荫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李河君出席最新落成的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并登台演讲。当李河君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的讲述汉能绿色能源战略时,港股市场针对汉能旗下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做空运动正在悄然进行。

10时15分左右,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开始倾泻直下,20分钟之内暴跌47%。10时40分,股票紧急停牌。当李河君演讲结束从台上下来,潜行十年修得的“首富桂冠”已经易主。短短20分钟,其个人财富就蒸发掉了近1000亿。

(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走势)

这一股票暴跌事件让汉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的传言满天飞,香港证监会出面就汉能薄膜发电的事件进行调查。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发出指令,停止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买卖。

股价暴跌事件让汉能的经营环境急剧恶化,“股票持续停牌对公司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若干现有及潜在客户、业务伙伴和供应商等,已表示欲减少/暂停/延迟与公司的合作计划”,汉能薄膜发电在公告中表示。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人员波动和高管离职潮随之而来。汉能薄膜发电秘书李声扬、财务总监李广民、汉能控股集团执行总裁以及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民等多位高管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职。有媒体报道,汉能当年离职和裁员员工总数高达数千人。

2015年,汉能拿出了自上市后首份亏损的年报:全年净亏损122.34亿港元(上年同期盈利32.04亿港元);基本每股亏损29.3港元;全年营业收入28.15亿港元,同比下降70.73%。

这一年的亏损额,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

从那以后的一年时间里,李河君隐退了一般很少露面,高调的汉能“哑火”了。在业界,数度传出汉能即将崩溃破产的消息,行业内人士相聚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汉能还能挺过来么?

这段时间,应该是李河君和汉能史上最最暗黑的时刻。汉能是如何挺过来的、李河君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外界并不得而知。

危难自救:李河君的三张好牌

陷入危机的汉能,在艰难的“熬”着,李河君用尽全力,确保汉能这艘破了个大窟窿的大船不会就此沉没!

但是,如何才能摆脱危机?如何才能重整士气?

2016年7月2日,在蛰伏一年多后,汉能以一场规模宏大的“汉能移动能源战略暨全太阳能汽车发布会”,向外界发出具有强烈宣示意义的信号。在发布会上,汉能一口气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李河君驾驶着工程样车穿过人群,停到舞台中央后走下来,奋力的向人群挥手,那一刻他似乎在说:汉能没有死,汉能不会垮!

这是一张好牌。

在新能源之风如火如荼之时,汉能将其行业领先的薄膜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完美结合,在传统的太阳能制造企业之外覆上一层耀眼的高科技企业概念。想一想,“穿上”薄膜电池的汽车一边走着一边充电,只要不下雨汽车就能无限行驶下去,这多么像科幻电影中的一幕?

一年之后,汉能太阳能汽车的热度还未过,李河君又打出了另一张酷炫的好牌——汉能汉瓦。

2017年7月29日,汉能同样以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推出了这一颠覆性的新品。汉瓦将薄膜太阳能芯片与传统屋面瓦合二为一,兼具薄膜太阳能发电和屋顶建材两种功能属性,瓦面轻薄、美观,颇有让人惊艳之感。

“汉瓦无疑又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一次颠覆……汉瓦从颠覆创新、社会价值、市场潜力等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产品……汉瓦的潜在市场到底有多大?我告诉大家,万亿级规模!”发布会上,李河君豪情满怀的说道!

在新能源汽车和汉瓦这些酷炫的产品之外,汉能还在尽力的延伸着太阳能薄膜的应用场景:诸如为摩拜单车提供太阳能薄膜供电,太阳能发电包、发电纸,开发汉伞、太阳能移动发电装备等等,努力让太阳能薄膜走向市场而不仅仅是躺在实验室。

除了这些很好的概念性产品之外,汉能股票复牌是另外一件大事。

在停牌之初,汉能发出通告表示不服,计划向证监会董事会发出申述取消停牌指令,更计划循司法途径对证监会之决定提出反对。但很快,汉能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全力配合调查。

虽然,证监会在调查中除了大规模关联交易外并没有发现其他严重违规问题,但汉能的态度却是少吃苦头的正确态度。主动配合、避免了旷日持久的。

2017年1月,香港证监会于提出两大复牌条件:一是李河君等5名董事从上市公司中“出局”,且不得抗辩香港证监会的法庭申请;二是汉能薄膜需向相关证监会提交一份披露文件,对公司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绩效和前景等资料作出详细披露。

对这两项复牌条件,汉能全力配合支持。2018年4月4日,汉能公告称,第一项条件已于2017年9月完成;第二个复牌条件已完成披露文件并提交港证监会审批,该披露文件中包括业务、资产、负债、财务表现及前景的详细资料。

复兴汉能:好故事如何才有好结局?

在股票暴跌风波三周年之际,汉能的复兴大业正行之中途。

3月27日,汉能发布2017财年业绩报告。年报数据显示,汉能实现营业收入61.4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7%,实现净利润约2.61亿港元。这是自2015年受停牌影响导致亏损后,汉能薄膜发电持续第二年实现盈利。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100)记者注意到,对于外界诟病严重的大额关联交易问题,占总收入比例已降至17%,非关联交易收入达到50.84亿元。

这是汉能努力拿出的一份还不错的年报。不亏损,才能促使香港证监会能够尽早放行股票复牌;有业绩支撑,才能避免在复牌之时再度大跌,或者要跌也不至于跌的那么难看!

不过,如果细究这份年报,汉能要向走向真正复兴,需要迈过的坎还不少。

年报显示,二零一七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上游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六大产线的年度交付能力均达到GW级,实现收入4,241,755,000港元,同比增长40%。这意味着,上游产线交付业务占到总收入的69%,占据了绝对的大头。

而下游分布式光伏及移动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905,630,000港元,占比31%。在这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据较大比例,李河君独创的“移动能源”业务,实际营收占比并不大。这也意味着,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汉瓦等酷炫的产品基本是以概念为主。

毫无疑问,汉能选择风口上的太阳能汽车来救场是先手打出的一张好牌。但时间和结果是检验豪言的唯一标准,近两年过去了,汉能太阳能汽车仍然只存在于PPT之中,与奥迪、北汽、红旗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的一系列合作短期内很难产生实际的可观收益。

汉瓦产品,在当下最为火爆的分布式光伏市场是一项非常具有差异化的创新性产品。但汉瓦虽好,硬伤太大——超高的价格市场根本难以接受。虽然算上建材价格和发电收益,整体的价格还算“厚道”,但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很难按照汉能所希望的那样去算账。

汉瓦在2017年7月时发布之初,价格为1390元/平方米,按照功率折算该瓦片的价格达到16.35元/W。比当时市场上的晶硅产品7.5元/W(户用系统全部投资价格),高出1倍多。而2018年4月最新发布的第二代汉瓦,价格为1088元/平方米,相对于当下不断下降的晶硅产品价格,性价比劣势依然明显。 

汉能的复兴大业能不能顺利向前,还有待太阳能汽车、汉瓦等好概念产品正在产生实际收益。如果好概念讲出好故事后最终无法落地为广受市场欢迎的好产品,一年仅有2亿多港元的利润,是无论如何无法支撑起汉能几千亿的市值的。

当然,李河君依然手握着讲好下一个好故事的资本:水电项目源源不断地输血,让汉能在太阳能薄膜上的冒险少去后顾之忧;汉能拥有世界领先的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累积多达2800件的全球专利,薄膜电池与各种新产品相结合造出新应用的空间还无限大……

汉能的复兴之路上,下一个好概念、新故事会是什么?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