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扎根佛山守住实业就会有回报
从东南亚考察市场回来后的第三天,昨日,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又启程前往上海参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他将重点关注新能源及互联网领域的市场前沿信息。
在佛山企业界,霍锦添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不锈钢大腕”,另一个是“机器人领军人物”。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敢于开拓新市场,霍锦添把握住了一次次机遇,实现了跨界发展。
企业家介绍
霍锦添
佛山市利迅达不锈钢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1965年,1986~1998年在佛山澜石供销社工作,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拥有MBA 学位。现任佛山市利迅达不锈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澜石不锈钢行业协会会长。
时间拨回到1986年,刚踏入社会的霍锦添,在供销社负责不锈钢销售业务;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转制浪潮席卷,有了12年的深耕积累,他毅然投身到佛山民营企业创业大军。2008年,在利迅达不锈钢年产值超过30亿元、成为佛山本土1500多家不锈钢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时,为应对金融风暴,霍锦添出人意料地跨界转型,率先进军机器人集成系统领域。10年时间,他创办的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佛山7家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之一,同时还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瑞士ABB集团的“金牌价值提供商”。
近日,霍锦添接受了佛山传媒集团联合采访。回顾“二次创业”史,他说:“改革开放带给制造业很多机遇,扎根佛山守住实体踏实做好产业的,总会有回报。”
思维转变
提前谋划才能更好应对
创业以来,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只要肯努力、不怕苦、产品有质量保证,就会有收获。
佛山日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供销社有份不错的工作,您为什么想去创业?
霍锦添: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国有集体企业佛山澜石供销社做销售。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适逢国企转制,当时供销社尝试将子公司实行“承包制”,3年为期。有了12年的行业积累,就想着试一下接手供销社一家子公司来创业,跟原来公司的部分同事一起,希望把创业公司打造成品牌公司。创业以来,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公司的开支费用等事情都要过目,相比销售会遇到更多困难,但那时候民营经济刚起步不久,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只要肯努力、不怕苦、产品有质量保证就会有收获。
佛山日报:在2008年的时候,您尝试转型到机器人领域,这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霍锦添: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涨,人才红利逐渐替代人口红利。金融危机时候,利迅达不锈钢年产值虽已超过30亿元,发展还是比较好,但也到了市场充分竞争环境,生产过于依赖人工,我们考虑到应该要用一种新的技术、一个新的行业去进行结构性转型,而选择做机器人系统是为了不锈钢行业的下个十年甚至未来考虑,解决人力成本问题。
第二是个人的理想主义,在从事不锈钢经营管理业务时候,我去到客户工厂,发现员工在对金属制品进行抛光打磨时容易吸入大量烟尘,员工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很多生产工序用人手去操作危害大。这对我感触很大,所以在想能不能用机器代人生产,同时也能提高效率。
但是当时国内机器人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国内在这方面技术欠缺。而当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家欧洲企业为了寻找新的经济支撑,希望有偿转让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我们就几个人冒着大雪,前往意大利寻觅商机,最终与一家抛光打磨机器人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于是就涉足机器人领域。
佛山日报:转型中都遭遇过哪些挑战?为攻克这些困难都做了哪些努力?
霍锦添:当时机器人产业还没有成为风口,政策导向性没明确。刚开始的头两年有很大压力,很焦虑,没有公司投资我们这一家创业公司。我们就依靠利迅达不锈钢这一母体支撑为机器人这一新产业来“烧钱”,那两年在人力资源、研发方面投入就达六千万元。有些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产品,有些不成功就没办法,就继续做好研发。
▲利迅达技术人员在对机器人设备进行性能测试。
我们科研首先主攻的项目是抛光打磨机器人,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不锈钢的时候,有很多下游客户,我们就针对他们的需求来研发生产。但是我们的产品研发出来了,客户并没有多大热情。这是因为许多企业主不放心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的质量水平,同时还要花费一次性资金购买设备,对于他们来说运营成本就增大了。对此,我们用机器人做好了产品,拿去给工厂比较,用实例证明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让中小企业认识到机器代人的便利。直至2014年,我们才接到公司的第一张订单。
专业致胜
做出口碑获市场认同
制造业做细分领域也可以做得很专业,做成有口皆碑,做出行业影响力,市场才会认同你。
佛山日报:国家从加入WTO到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全方位融入全球经济,这些给利迅达带来怎样的影响?
霍锦添:2008年我们完全不了解机器人行业,自己必须要大步快走,而要走得稳走得远,企业是否具有市场影响力、口碑很重要。我们要把产品做好,就要花时间和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我们目前研发人员有超100人,研发团队占总员工人数占比超过半数。
一开始很多行业并不认可我们,而当时佛山家电企业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些如美的这样的大企业接了大单,却招不来工人,于是找到我们,一个星期之后就签合同展开合作,打开销路之后,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认可我们的产品,与我们合作也越来越深。
▲霍锦添与科研人员在研究产品。
格力电器当时也是了解到我们帮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做自动化生产线合作后,就找到我们,帮他们做机器人设备。这给我很深的感触,格力作为一家大企业,怎么会找到细分领域的我们,这启示我们制造业做细分领域也可以做得很专业,做成有口皆碑,做出行业影响力,市场才会认同你。2012年以来,我们年产量平均有30%增长。
未来制造业发展将会是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装备解决制造业难题,从产品走向世界到制造业商业模式走向世界。我们已经感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到海外设厂,把研发销售总部放在国内,制造生产放在海外。接下来,我们也会思考加大研发,努力实现整个车间的智能化生产,帮助客户把工厂复制到海外,把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留在国内。
坚守实业
寻求新的战略增长点
做实业的都有一个情结,对实业还有很多期待,我相信扎根佛山守住实业脚踏实地就会有回报。
佛山日报:您认为佛山企业家有哪些共性特点?
霍锦添:佛山企业家普遍都是比较踏实不张扬,埋头苦干直至闯出一番事业。同时包容性强,看重创新技术,邀请全球各地人才来帮助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佛山营商环境好,政府很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创新精神,出台一系列产业、人才支持政策,政策导向性明朗,让佛山企业家在佛山创业感到放心,感到创业靠的是政策而不是人情。
佛山日报:由不锈钢制造跨界转型到机器人系统,您都是坚持实业,这过程中您有没有考虑投资其他行业?
霍锦添:我投资机器人产业的时候,同期有很多跨界投资举动的实业老板,也有把投资点放在了房地产、金融等的行业,也赚到了钱。但我没选择这样,做实业的都有一个情结,对实业还有很多期待,我相信扎根佛山守住实业脚踏实地就会有回报。如今制造业已从人工逐步转变到机器人,在养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这些领域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未来利迅达还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拓展更多海外市场,在新能源及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寻求新的战略增长点。
来源 | 佛山日报、佛山新闻网
文图 | 佛山日报记者杨婷
编辑 | 徐嘉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