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教育致敬改革开放40年,专访Special A特优生创始人黄中阳
近日,Special A特优生创始人兼CEO黄中阳先生接受了凤凰教育的采访。
在采访中黄中阳先生强调了STEAM教育的核心意义,以及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黄中阳先生就STEAM教育都说了些什么吧!
文字部分小编已经提取其精华
土豪可观看完整版视频
【采访实录】
主: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这40年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黄:针对我们来讲,主要是专注于素质类学科教育,一般来讲是四个维度。
第一是基础类的语言学习,中国学生在90年代初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出国,在学英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第二个维度,用语言去学习的阶段,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出现了越来越多很多在线的学习,让中国孩子的语言能力达到能用的水平。第三个维度,用语言去学习更多的综合学科内容的诉求。2018年变化比较大,包括国家的政策,到日常行为都感觉到素教育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大的这样一个推动。第四维度,集合这些年的发展,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例如领导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共情能力的需求。
主:那么您所在的领域有哪些变化呢?
黄:在早期的时候,我们语言类的学习做的比较多,那个时期对STEAM的认知也是不够清晰的,到只是做一些原版课程的引进,我们最早引进哈佛大学心理学的课程,对中国孩子来说效果并不好,我们也在不停的变化,响应国家的号召,让中国教育国际化,让国际教育本土化。
主:为什么国家越来越重视STEAM教育?
黄:在早期,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他让孩子的这种记忆力以及孩子的专注力变得更强,我们孩子非常善于如何学习,还能够找到学习窍门,但是当他们走进社会之后,实操性不强。
但美国的孩子进入社会,他的这种与实操性结合的综合性能力,中国孩子是很难达到的,而这个能力并不是背公式,和做题能解决的。所以在现在的一个变化,我觉得STEAM的根本,它就是综合类学科,很多学科结合在一起,并且将他们之间的关联打通,而不是说单个独立的来进行发声,这就是综合类学科的根本作用,以PBL项目制的管理,最终以结果为导出的。所以它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希望我们的孩子学的好、玩的好,同时能够有很好的实操性。
主:毕竟社会还是需要这种适用型,应用型的人才,所以我们国家很重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STEAM教育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黄:STEAM教育的发展现状实际上还是不错的,现在一些编程的课程,数学的课程包括很多的这些结合类的。但是我们如何去体会STEAM当中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中间交叉的部分,纽带的关系,如何将这些能力进行综合这个是最重要的。STEAM教育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将抽象式思维现象性转化。
主:STEAM相对传统的教育来说,其实是更全面的教育?
黄:不能完全这么去讲。它是慢慢的被分科迭代出来的。在早期的时候是欧美国家他们在认知性的时候,也是在想STEAM那到底是什么?实际是一个以创新核心为前提的,以实操为目的,到最后以学科为导向性的课程。
现在STEAM有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有点偏差,孩子们在做STEAM的时候呢不是为了STEAM而STEAM,不是为了做一个产品。但是实际STEAM的核心第一个是在于它交叉之间的关联点,这个东西的话他就像门与门之间的钥匙一样,没有这把钥匙你仍然是在这个门里,进不到另外一个房间,永远是孤立无援的,不打开永远都不行。另外一个就是创新,对于中国孩子来讲的话,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这种创新在早期的时候是来源于模仿别人,但现在光模仿已经不够了,因为中国的科技已经是世界上领先的了,这个时候你去找谁?模仿谁?都已经是别人在模仿你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创新。
主: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
黄:STEAM教育在早起引进的时候就叫创客,创客早前就叫STEM,加了Art之后变成了STEAM,也许未来变成一个全新的叫法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综合类学科与创新创意这两件事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说是创客也好还是STEAM也好,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发展的思路。
特优生学员的艺术作品
主:您刚说这个有关到未来的一个创新,其实未来要发展的更好,还是您刚刚所提到那个主心轴,就是创新的能力,我们只有创新才能让未来发生更多的变化。是这样吗?
黄:创新创意、综合学科,我现在跟所有我认识的学生和家长都说,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是初中,那你可能要未来看15年到20年,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是高中的那可能就要看10年到15年。难以想象再过5年还是10年,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还要向未来看。很有可能我们目前学的很多科技呀,再过个5年到10年,已经淘汰掉了,但是它的意义是在于引领了人们现阶段思路的变化以及创新创意的改变,而这个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就是STEAM综合类学科这种教育的存在的意义。
主:STEAM教育要想更好的发展,家长们其实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家长怎么来帮助孩子能够更好的把STEAM教育做的更好一点呢?
黄:STEAM教育现在我觉得是存在一个小的误区,到底什么是STEAM?各位家长没有理解。一定要理解的一点是STEAM的本身在于它的综合性。如果把它单独拿出来在中国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唯独没有去做的把它结合在一起。让孩子,由我想,到我做,再到产出这样的一个结合过程,我觉得本身需要从孩子的兴趣,以及从这种综合型,再从创新型的这个角度去考虑。
主:特优生的师资团队是如何建设的?
黄:在最早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跟美国的教授交流,就在想这种课程可不可以引进到国内,然后再去结合。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很多前沿的课,比如说实践社会学呀,比如说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的一些安排呀,再比如说商业心理学等等,这些综合类集合在一起的这个学科,有很多的朋友愿意支持我们的理念,因为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国内国外,都能够去享受到这些比较好的综合类的STEAM课程,帮助大家在素质能力有更好的成长。
所以就越来越多的国外顶尖级的教授愿意加入到其中,而且我现在接触的绝大多数教授,他们都属于综合的学科教授,比如他可能是教社会学的,但是他同时兼顾着全球经济的研究。所以既懂社会又懂经济,还懂了商业组合,所以他是懂得中间交叉的那些点的,他把这些点拿出来就像窗户纸一样,帮助孩子逐个打破。
特优生学员剪影
主:引进来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
黄:早期吃了很多闭门羹。因为有很多文化交流的不通,大家对中国人的不理解,但最后,会发现归于到教育从业者的本心。不管是他在哪一个国家还是在哪一个地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你懂得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得到灵魂上的一些解脱,让大家能够有更高的效率的提升,这就是他们最想做的事。
主:那您为什么会想到做教育行业的你们的本心又是什么呢?
黄:当时我还是一个留学生,最大的感触是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亲自带我,听他的课好像我自己也升华了一样。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只是剑桥大学里面非常普通的一个教授,都给我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我当时在想名师指路这件事情作为学习最有效的一个方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感受到。
主:您最初的本心,也用在了您自己现在创业当中所做到的这个STEAM教育当中。
黄:对的,STEAM教育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之前有朋友在问,你不怕别人抄袭你吗?不怕别人超过你吗?我的回答是,这段时间内我未必真的去追求所谓的利益,我愿意为了中国孩子的未来去投入更多的心情去做这方面的研发。中国的教育未来一定会走向世界,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如果真想是为了中国的孩子,或未来有可能会为其他地方的人去服务的话,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主:STEAM教育目前在我们国家还是在很早期的发展中,您觉得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痛点?
黄:痛点非常多,在2020年左右的时候,大量的学生家长不再满足于普通的STEAM教育,家长想要的是未来10年、15年能给我的是什么?这就是一个痛点。
其实解决的就是素质教育本身,只不过给教育本身找到了另外一个赛道而已,素质教育的根本也一定是有指向性的。不能是无限制的培养了某一个素质,它是综合的,最终这个素质还是要用到实践当中。其实STEAM把它拆开,每一个都会是不同的痛点,你把它结合起来,它是一个不断的一个交潮,它是一个大的网,所以我觉得对于从业者来讲应该信心十足。
主:特优生在发展的过程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黄:在早期特优生大概有20门课程,里面有一部分针对STEAM的课程,到后来我们确定了以STEAM为中心,我们先确认的一个点就是综合类学科,不限制于是综合类还是工程类,在往下进行发展的时候呢,在每个学科内部进行分级,进阶类写作,创意类写作,科学性写作,为什么要细分呢?我们一步步来做,由浅到深,由粗到专,一步步扎的更深,未来会形成于主要的专门类学科的细分,再将专门类学科打通和交叉。
主:接下来探索与研究的方向,是把各个学科打通,让它相当于闭环一样,互相之间能够循环起来?
黄:对,我相信未来,每一个人越来越综合,每个人都要懂得的内容,你一定是在某些方面你还是很专业的,但是一定也跟其他的专业是要打通的,绝对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想法了。如果要是这样子的话,那就是发现孩子在小一点的时候就需要有更多的一些兴趣的点,去点亮他。让他有更多的接触,让他们知道更多,然后能够去懂得在现在的这种知识风暴的状态下,哪些是应该去学的。
主:在未来的话,教育还会发生那些变化?
黄:在线教育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热,因为受时间、人力成本各方面的因素。但是线下教育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有温度”这件事情是在线教育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在线教育的人工智能化,会发现那种传统的,可重复的,短期无效的一些课程内容的会变成在线化,用这种翻转课堂的方式。老师的这种答疑解惑和个性化辅导,变得越来越多,会形成一个闭环,能走的过去,也能走的回来。言传身教这件事情是我觉得在我活着的这个年代还是会永远的走下去的。
他说
有人问我为什么请这么多常春藤教授来中国?我告诉他们,我希望我教的学生能和世界最顶级的老师对话。以前我们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有。这个眼界,是需要从事这个领域的人去创造的,所以我愿意做。
——Norman 黄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