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辉:中美开展基础设施合作前景广阔
中美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不久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作为中国民营银行做了一个报告,全面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发展的优劣势和中国的差距,也梳理了美国自里根总统以来政策的成效,分析了特朗普新政实施的效果和影响,也展望了中美两国未来竞争合作的空间,还测算了2017~2049年中美两国合作的前景。我们有个模型进行量化分析,2049年中国GDP有望达到美国一半,实现中国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最后,我们也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中国方面还是要练内功,全面改革,包括美国学者提到的国企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参与全球治理。
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我们提出了五点结论:
1.要努力促进双方战略互信。刚才美国学者谈到,特朗普政府很多官员没有任命,这并不重要,如果双方认识到合作可以共赢,其实谁当这个部长都没有关系,都是要做的方面。
2.促进经贸投资实现务实合作,通过经贸合作实现更好的合作。
3.要实现人员往来。
4.对朝核问题、伊朗问题、非洲发展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合作。
5.“一带一路”峰会上,我们特别高兴也特别感谢美国方面派了大型代表团来参会,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方面可以共同合作,促进新版的全球化。
交通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
现代工业社会,基础设施可以促进物质与人员的交流,它是个载体,没有基础设施,物和人就没有办法进行交流,它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在有了飞机、高铁、铁路、高速路以后,美国的地图相当于进行了“缩小”。有了交通基础设施以后,距离可以变短,技术进步对时间距离也有了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是资源共享的支撑系统。它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因为工业化的要求必然要求原材料运输,物流、人流交易成本尽可能低,但你没有交通基础设施,这个物流和人流的成本就非常得高。有了基础设施,就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我们引用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丹先生大推进理论,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现行资本,应当优先发展。
不同的地区带动作用有差异,不管美国对东西南北不同的州,好像中国不同的省份,实际基础设施是有积极的作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区域带动作用是有差异的。基础设施能够分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实现亚非拉的一体化?实际基础设施对促进区域一体化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全球最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1980~1996年建设重点是在中国沿海、东部地区,1997~2008年是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2009年以来,(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一个网络图),到目前为止,构建了在全球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中国的北京、上海的机场、高速路在全球已经属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中国方面有什么经验呢?一是科学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二是改革相关的制度来构建新型投融资体制;三是扩大开放。
为什么要扩大开放?认为美国方面搞基础设施也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一带一路”实际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要搞基础设施的话,融资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政府方面或者是其他的法人企业等。
中美开展基础设施合作前景广阔
合作前景很广阔,可以看到,美国方面的基础设施是从网上看到的情况,去年10月份我在纽约旁边的哥伦比亚大学也学习过一小段时间,对美国的基础设施有所了解。在纽约也看到很多街道有破裂的情况,所以有很多潜在的需求,老化很严重。近二十年的研究停滞不前,美国政府的高官也都认为需要采取PPP的模式,同时美国方面表达了欢迎中国投资的意愿。
推进中美基础设施合作的思路和对策
怎么解决资金和风险控制问题,过去中国直接买美国的国债,特朗普总统提出1万亿美元资金的需求,我建议发行一个基础设施债券,不是满足日常预算需要,满足财政赤字,而是满足基础设施的。这个债券不是针对中国的,但中国可以买,也可以针对美国本国居民和全球其他投资者,专门发行一个债券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政府来买债券以外,还可以以PPP方式参与融资。
中国建筑、中国中铁这些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市场的招投标,这不是针对中国企业,而是中国的经验很丰富,国土面积和美国相当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国家,俄罗斯面积很大,但基础设施不行。日本太小了,还有韩国,没有能够支撑美国基础设施发展的经验。中方有这方面的优势。中国的轨道企业可以参与美方城市轨道交通,我们是全球做的是最好的。(黄剑辉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本文根据嘉宾在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5月18日举办的“中美智库中美经贸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