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新型污染物“来袭” 应建立面向未来的深度处理水厂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新型污染物“来袭” 应建立面向未来的深度处理水厂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 王晓蕾)从“有水喝”到“喝好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关注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今天,“中国城市及区域环境发展论坛”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表示,目前,我国90%左右的自来水厂还是采用过去的混凝、沉淀、过滤技艺,对新的106项,特别是新型污染物的涌现及处理,显然力不从心,他建议应该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深度处理水厂。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导致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虽然最近几年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一类到三类水质比例在明显上升,而劣五类的水质在明显下降,但是城市用水的污染问题依然严峻。“非常规污染物,例如,抗生素、激素、藻毒素、微颗粒等的威胁在不断加大”,在侯立安看来,最近几年,非常规的污染物给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同时,也给城市水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净水工艺上,我们90%左右的自来水厂还采用过去的混凝、沉淀、过滤手段。对新的106项,特别是新型污染物的涌现以及处理,显得力不从心”。

从源头到龙头确保居民水龙头的水质符合106项指标要求,才是安全的水。但是,从自来水水厂到用户的水龙头,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管网输送,长期使用的管道老化后,产生的泥沙,铁锈等物质混入到自来水中,也会对老百姓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建成50年以上的民房,由管网不清洁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也非常严峻”,侯立安表示。

面对居民饮用水污染问题,侯立安建议,应该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深度处理水厂,把我们现在的自来水再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主要技术是实现水厂的能源自给,尽可能采用物理净化工艺,以及水源、资源、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在创新方面,他表示,改善饮用水质量应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手电,建立水质监管系统,完善全国水质基础性数据。同时,创新新型的膜分离机理研究和纳米技术适用性研究等。

作者:王晓蕾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