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裕策生物CEO高志博:数百亿的免疫诊疗市场,已经揭开一角!

专访 | 裕策生物CEO高志博:数百亿的免疫诊疗市场,已经揭开一角!

2017年10月22日,由转化医学网主办的《上海肺癌精准医疗大会》在上海杨浦区举办,在本次会议上,我们邀请到了华大基因前生物信息团队的负责人,现裕策生物的CEO高志博博士接受我们的访谈,以下为访谈内容。

Q:高博士,可以和我们说说您在华大基因的经历吗?

高博士:我是2008年加入华大科技,也就是华大基因的前身。此后一直从事肿瘤生物信息分析工作。在华大基因期间,我从研究员开始,一直做到华大肿瘤生物信息团队负责人。过去的10年是肿瘤基因组发展的黄金时间,我们团队也在这个期间做了很多肿瘤相关的基础性的研究,这为我们后来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肿瘤是一种基因突变负荷累计导致的疾病。我们和国际基因组协作组(ICGC)合作,跟国内外的专家团队进行深入研究。我本人也在这个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Nature》、《Science》文章。

Q:您离开华大建立裕策生物的初衷是什么?

高博士:这几年,我们解决了肿瘤的很多基础性问题,但是接下来,我希望我们可以做的更深入一点:那就是去解决肿瘤诊疗的临床问题。也就是肿瘤的精准医疗,其最前沿的部分就是肿瘤的免疫治疗。而这就是裕策生物存在的意义。

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是体现前沿技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转化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我们发现了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但是针对靶点开发出相应的药物却是个漫长的过程。而裕策生物选择转化医学这条路,就是希望能克服困难,造福患者,让患者享受更前沿的治疗手段。这就是我建立裕策生物的初衷。

Q:免疫治疗会改变精准医疗的格局吗?

高博士:从1893年Coley意外发现“Coley毒素”能杀死肿瘤,到科学界普遍认可肿瘤免疫治疗,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理论研究和临床时间不短发展。2013年,肿瘤免疫治疗被science评为十大科技新闻之首,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再到2016年,美国发起癌症登月计划,而这个计划的核心便是免疫治疗,或者说是以免疫治疗为核心的联合治疗。

肿瘤其实是基因突变负荷累积导致的疾病,每个癌症病人都有着极强的异质性。而我们做的,是基因检测下的免疫治疗,即个体化的细胞免疫治疗。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获益概率。相信免疫治疗会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弄潮儿,促进精准医疗有更好的发展。

Q:裕策生物在免疫治疗领域有着怎样的优势?

高博士:我们最开始去做的就是解决肿瘤特异性抗原检测。2015年,我们便和上海的公司进行合作,并且在华西医院的重点实验室做了肿瘤免疫。我们负责技术层面的开发,医院方负责临床治疗上的服务应用。而无论进行怎样的临床研究,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面:新生抗原抗原的检测。

那么肿瘤新生抗原跟免疫治疗有什么关系呢?

肿瘤新生抗原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进而杀死癌细胞,这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一个基础,病人体内肿瘤新生抗原多,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会更好,评估肿瘤新生抗原的状况,能够反映免疫治疗用药的获益可能性。但是肿瘤新生抗原难以检测,通过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以及计算算法的研究可以预测新生抗原,但是准确率不高,且各家公司算法的差异性比较大。

那么能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来只是新生抗原的状态呢?

肿瘤突变是产生肿瘤抗原的前提基础,经过一系列的DNA表达和递呈,最终表达到细胞表面,要被免疫系统识别还需要与HLA匹配。TMB(tumor mutational burden,肿瘤突变负荷)是反映肿瘤突变状况的一个指标,裕策生物设计的TMB检测Panel从新生抗原的分析出发,合理反映了新生抗原的状态,兼具了合理性、先进性和全面性。

裕策生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上游的一家新生抗原检测技术服务公司能够给所有下游免疫治疗机构提供价值。在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和帕克研究所联合了几家顶级医院,共同成立了肿瘤新生抗原筛查联盟(the Tumor Epitope SeLection Alliance,TESLA),这个联盟是为了建立新生抗原的检测和行业的标准而存在。联盟的成员包括全球30对家顶级癌症研究中心,包含最近在《Nature》上发布两篇个体化肿瘤疫苗的公司:BioNTech和Neon。我们是中国第一个加入该联盟并且通过联盟考核的公司,另外一家,是华大基因。

裕策生物很荣幸可以成为这个联盟的一员,而能够进入这个联盟,也表示我们的技术已经步入国际前沿的行列。

Q:您觉得免疫治疗走进临床,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高博士: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发展最快的是肿瘤领域,肿瘤领域发展最快的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发展最快的是PD-1和PD-L1的抗体。这里有一组数据,到2021年,全球肿瘤治疗领域CAGR为8.1%,其中ICIs为53%。

但是PD-1和PD-L1抗体治疗在中国的临床研究来说,并没有表现出和外国一样的高治疗覆盖率。其中一个原因是PD-1抑制剂药物的价格昂贵,一年的治疗费用在15-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0多万。另外,国内还未有正式药物获批,药物渠道少,治疗的有效率也跟国外报道的数字有些差距,可能某些癌种上,中国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不如国外,另外,免疫治疗的过程中有时甚至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因此国内的免疫治疗发展的阻力很大。让我们共同期待,PD-1药物早日在国内上市,前几日,BMS在中国提交了第一个PD-1药物的上市许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Q:国内基因检测标准不一,如何鉴定数据准确性?

高博士:目前国内没有统计的标准。不同商家的数据我们是不能直接拿过来用的,因为试剂、仪器、方法和芯片的不同都会带来解读结果的不同。

另外就是通过测量中国人群的一个基线,寻找检测指标的中位值数据,这是很粗放的,结果准确性可想而知。

国外的数据可以用吗?也不行。存在着种群之间的差异。而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数据的积累,积累肿瘤基因、组肿瘤微环境和临床存在关联的数据。

而在这方面,裕策生物策划了一个“天梯计划”,这个计划的其中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建立中国首个万人级别的3D基因数据库。我们的天梯计划是在詹启明院士的指导下进行的。3D基因数据库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肿瘤基因组、肿瘤微环境、肿瘤的免疫治疗和临床数据之间的关联,从而进行接近于真实世界的模拟。这就大大增加数据的可信度。

因此,未来的几年,中国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肿瘤免疫治疗数据库,并且完善基因检测的相关制度。

Q:您如何看待免疫治疗的未来?

高博士:免疫治疗市场是一个前瞻性的市场,目前还没有完全铺展开来。目前国内的免疫治疗跟国外的免疫治疗确实存在着差距,像国外免疫治疗的话在2011年的时候一匹单抗(注:CTLA-4抑制剂)就已经上市了,然后就是后来的14年的时候出现了PD-1抑制剂。国内到18年可能才会出现第一个上市药物,在细胞治疗疫苗治疗这一块儿上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应该说国内的免疫治疗,尤其是精准免疫治疗跟国外的比起来,在药物治疗这一块儿上存在着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差距,那么相应的基因检测技术也存在差距。所以我们做的这个事情特别早,确实是一个前瞻性的市场,我们布局的比较早,是这个市场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我们也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给行业后来者带来一些启发。

可以预期的是,一旦免疫治疗的市场铺展开来,对肿瘤免疫治疗检测的需求,最终可能会超过靶向治疗,达到数百亿的市场规模,因为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广谱性的治疗药物,目前已经获批了6种药物,10个癌症适应症,以及一款针对MSI-H/dMMR基因型的泛实体瘤治疗药物Keytruda。未来免疫治疗的市场,前景一定是无限广阔的。

关于高志博博士

高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医学科学博士学位。高博士曾在华大基因工作7年,作为肿瘤生物信息团队的负责人,致力于探寻所有导致癌症发生的驱动基因突变,从而发现潜在的新的癌症治疗方式。他在此期间,他获得了7个发明专利,在包括Nature和Science在内的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20多篇。他是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的核心成员,也是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成员。

高博士在2015年5月创立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裕策生物是国内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与基因检测的先行者与开拓者。2017年3月,高博士联合国内众多顶级肿瘤专家,共同发起了中国抗癌登月“天梯计划”。他们计划在3年之内,在中国挑选10000多例接受免疫治疗(如抗PD-1/PD-L1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收集包括肿瘤基因组、肿瘤微环境和临床信息等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中国精准免疫治疗开发出最有效的Biomarker。

关于裕策生物

裕策生物是国内首家以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公司,由顶级的肿瘤基因组专家团队创办而成。公司一直秉承以患者为中心,改善肿瘤诊疗为己任。裕策生物始终围绕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基因检测服务,以“基因”+“免疫”为双翼,将肿瘤基因组、免疫微环境有机结合,搭建免疫治疗的抗癌“天梯“,是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公司的愿景是:做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专业的检测公司;公司的使命:让精准诊疗惠及每位肿瘤患者。

END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