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衍:国外养猪公司越做越大,但多采取兼并策略

傅衍:国外养猪公司越做越大,但多采取兼并策略

农财宝典-讯 (记者杨鹏) 在”成都天邦特约2015南方种猪营养研讨会暨第七届农财宝典猪业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衍为前来参会的嘉宾带来的外国育种公司的信息让大家耳目一新。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衍

傅衍介绍,外国育种公司采取兼并融合策略,越做越大。如2004年Genus收购PIC;2013年PIC收购吉博克;2008年海波尔收购法国伊彼得,2009年收购Shade Oak,2010收购Designed Genetic;2014年与Norsvin合并;现在的CG公司含有迪卡、纽神、孟山都、潘兰及斯格的一部分。美国也是越来越大,并且不做育种。

为了更好地了解种猪公司,傅衍认为可以根据规模和运作模式,将其分为大型跨国育种公司和中小型种猪公司,国内大部分种猪公司属于后者。大型跨国育种公司根据联合程度又可分为大型国际一体化公司和大型多国公司,前者在全球实行联合育种,后者通过收购、兼并其他公司形成,所以在许多国家有分公司,但群体不同、没有遗传联系、国家之间不进行联合育种。

根据对政府的依存度,中小型种猪公司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参加育种协会或联合体的公司,这些协会完全独立,与政府无关,进行不同公司间的联合遗传评估及育种。这类机构的代表是美国的“国家种猪登记协会(NSR)”和加拿大的“加拿大猪改良中心(CCSI)”。名称上,这两个似乎是官方机构,其实与官方无任何关系,完全是一种民间松散的合作机构。国内对这类机构有误区,把它们当成了对方的国家机构,给予了更多的信任,这也可能是近年从美国进口的种猪主要来自NSR系统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中小加入NSR并无特别的门槛,NSR机构下的种猪在美国只占5%左右,由于规模小、育种技术相对单一,NSR其实不应成为我国从美国引种的唯一来源。二是政府有介入(如政府制订标准或规程)、或政府有扶持的种猪公司,如德国的BHZP、丹麦的丹育(全国性联合育种)、挪威的Norsvin(全国性联合育种)等。三是各自独立育种的中小型种猪公司,国内的种猪公司基本上属于这一类,但国内更像是一种扩繁性质的制种公司,而非育种公司,其改良主要依赖于引种。

在育种方面,傅衍提起什么是好的猪?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分品种或品系确定选育目标。不同的品种或品系在商品猪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如长白和大白通常作为母系品种用于生产F1代母猪(父母代母猪),其繁殖性能一定是选择的重点,另一方面母猪对商品猪会有一半的贡献,所以也要兼顾母系品种的生长速度、料肉比等性状的选择。杜洛克、皮特兰等父系品种则以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等为主要选择目标。

2、价值导向的原则。他认为不同品种对比时要比价值,即终端产品的成本和产出价值;计算遗传进展时要计算价值的提高。

傅衍认为,育种的目的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性能,让猪肉产业链上的每个成员获得更大的效益。我们要特别强调产业链上的每个成员都获益,也就是说我们的遗传改良不但要让养猪人高兴(生长、繁殖性状的改进)、也要让屠宰商满意(胴体性状的改进)、还要让消费者喜欢(肉质的改进)。由于各性状之间没有可比性,我们要通过经济加权的方式,让其在价值上可比。不同品种之间的对比要比价值,比生产成本的高低(通过饲养天数、料肉比等计算)及产品价值的高低(屠宰率、瘦肉率、胴体等级等决定)。计算遗传进展时也要计算价值的提高,即把所有性状的提高或下降换算成钱计算进展。举例来说,商品猪从20公斤养至120公斤出栏,如果料肉比改进0.02,意味着全程节省饲料为:(120-20)x 0.02=2公斤,节省钱为:2 x 3.2=6.4元。同样,其它性状的改进,如生长速度的提高(饲养天数减少)、瘦肉率的提高(瘦肉产量的增加)等也都可以计算出价钱。这样,在育种方向的确定上,也就是在性状的确定以及各性状加权系数的确定上,以价值为导向。选种时,比的不是单个性状,而是总的价值,通过价值育种,让养猪人更赚钱,让一头猪在猪肉链上的总价值更高。

3、市场导向的原则。傅衍表示要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要预测潜在市场的需求;要培育不同的品第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他认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市场追求瘦肉率,有的市场希望买大猪(含一定的脂肪,增加风味),有的市场愿意为好肉质付高价。种猪公司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确定育种目标及选育方向。大型育种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设定不同的选育目标,培育不同的品种或品系,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大公司有时也会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设定客户化的育种目标,为特定客户培育特定品种。另外,育种是个长期的过程,见效很慢,育种的产品(种猪)不可能很快地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所以大公司还应该预测潜在的市场需求,提前开展相应的育种工作。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前脂肪型的猪也很受欢迎,后来市场只追求瘦肉型猪,瘦肉率成为重要的选择性状,瘦肉率是个相对的性状,体重越轻,瘦肉率越高,瘦肉率本身并没有价值,所以现在我们更关注瘦肉量。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重视生长速度,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适应性(抗病性)、关注肉质、以及关注饲料利用率。饲料占养猪成本的约70%,饲料利用率应该优先地列入我们的育种目标,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并没有开展料肉比的测定。

傅衍介绍,外国在育种方向/选择性状方面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繁殖性状:比如公猪的精液质量(量、品质、保存时间)。母猪则增加PSY、初生重和一致性、泌乳量/质、母猪的攻击性、母猪的使用年限。 2、育肥性状:生长速度;养到130公斤时候的性状,屠宰厂喜欢大的猪,屠宰厂的流水线是一样的,大点的猪成本更低;行为指标选择,攻击性,咬尾等。3、饲料利用率:选择料肉比、全群料肉比。4、屠宰性状:胴体品质从瘦肉率转向瘦肉量。肉质则关注系水率、PH值、颜色、肌肉脂肪、公猪味。5、适应性、抗病性,疾病耐受性。

那么怎样选出最好的猪?傅衍介绍可通过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及提高选择强度来提高遗传进展。具体方法有:大数据育种、基因组育种、CT扫描育种、基因编辑育种。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