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生 | 樊碧发:与疼痛奋战30年

大医生 | 樊碧发:与疼痛奋战30年

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的办公桌上有两台电脑显示屏,其中一台用于日常办公,另一台则连接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为国内众多医院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线上培训与远程会诊。

从1989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开设疼痛门诊,作为我国疼痛医学发展的见证和推动者之一,樊碧发已经在临床一线与疼痛奋战了30年。

在他的带领下,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从初出茅庐到成为国内最大、技术最全、疼痛治疗手段最丰富的疼痛科室,设立在此的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更是目前我国疼痛诊疗与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

固构架 行业倒逼学科发展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国际知名疼痛学家韩济生院士便开始投身针刺镇痛研究,用确凿的实验数据和创新的神经学理论,将针灸镇痛原理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使得中国在世界疼痛医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在韩济生院士的指引下,出身麻醉学的樊碧发投身于中国疼痛医学的探索之路。

而这条疼痛学科的探索之路并非一路顺风顺水。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

1989年,樊碧发在中日医院开设疼痛门诊时,条件十分有限,他只能坐在半张办公桌前出诊。当时人们对于疼痛这一学科的认识还很浅薄,以为就是个给病人开点止痛药,治标不治本的科室,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更是缺乏。

据樊碧发回忆,1989年,中国疼痛学会成立,2006年包括吴阶平、韩济生等在内的18名院士联名“上书”当时的卫生部,呼吁建立疼痛学科。

2007年7月16号,原卫生部发布227号文件,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宣布中国疼痛科正式建制,允许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成立疼痛专科,主要进行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至此,我国疼痛科的建设架构才算完善。”樊碧发说。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全国有5000 多个疼痛科,覆盖全国1/3 以上的医院,同时40% 以上县级医院设立了疼痛科,只是规模大小不同。2015年,北京市具有独立及非独立疼痛科室的医院共计56家,其中三级医院有39家,二级医院有17家。其中符合227号文件要求建立疼痛科的医院有19家,包括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6家——即北京市三级医院疼痛科建科率为48.75%,二级医院疼痛科建科率为6.19%。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在疼痛科的普及建科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从疼痛科的组织构架上,我们已经超越了很多西方国家。”樊碧发自豪地说。

有了完善的组织构架,还要有优秀的医生才能推动学科发展。

筑网底 依托医联体培训同质化医生

“疼痛科怎么发展壮大?我们需要联合发展,用疼痛专科医联体创造出比单独发展多十倍的价值。”樊碧发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与鼓励下,2016年10月13日,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牵头成立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如今经过2年多的发展,疼痛专科医联体已发展成为覆盖28个省级区域中心,1300多家成员单位的多层级的疼痛医疗网络。

“我们不能一夜间就在全国各地建成很多个协和、中日医院等的大医院,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让全国各地的疼痛科医生都能达到协和、中日等顶尖级医院疼痛科医生的水平。”这是樊碧发从开始推动建立疼痛专科医联体就没改变的初衷。

不同于常见的医联体挂牌后,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到医联体合作单位飞行出诊的模式,疼痛专科医联体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夯实各级疼痛科医生的诊疗技能,实现基层医院同质化医疗,以专科的力量渗透下去,让下级医院有能力接收就诊患者,真正的疑难杂症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上级医院。

樊碧发(右一)在查房

樊碧发办公桌上连接远程培训平台的电脑,就是定期为医联体内的医院进行远程培训的。此外,樊碧发还经常通过医联体医院专用的手机APP进行在线教学和远程查房。

“看病上大医院,是存在不少患者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有一天,这些要看病的人发现,家门口医院的治疗流程、方案和大医院是一致的,那就不用都往大医院跑了。”樊碧发说。

基于这个初衷,樊碧发对疼痛专科医联体内的医院进行层级管理,联合国内大部分省份的医科大学附院和省级人民医院建立省级区域中心,然后每个城市成立市级牵头单位,逐层逐级地保证技术同质化、诊疗流程同质化。

“当患者发现在家门口买的矿泉水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买的矿泉水都是品质基本相同,味道都是一样的,那何必跑很远的路去买呢?”樊碧发比喻。

强科研 主导国产脊髓磁极研发

作为与疼痛斗争到底的科室,疼痛科最核心的武器之一是微创介入技术。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已经由樊碧发主持开展了国内几乎所有类型的微创神经介入技术。在中日友好医院J栋六层的疼痛科病区楼道内,悬挂了许多展板,内容是对脊柱微创治疗、神经调控、微创神经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介绍。

脊髓电刺激,是截至目前国际学界针对顽固性神经痛的终极疗法之一。而这个国际顶尖的技术,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樊碧发引入科室,并由他做了当时国内首例脊髓电刺激手术。

“因为术中使用的这些电刺激设备都是进口的,所以费用较高,一般需要10~20万,虽然对于一些顽固疼痛治疗效果好,但不少百姓很难接受。”说起脊髓电刺激技术,樊碧发谈到了其在临床应用上不可回避的问题——费用,为了让更多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能摆脱疼痛,樊碧发正在联合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致力于把脊髓刺激器国产化。

据樊碧发介绍,如今国产脊髓刺激器动物实验已经完成,并开始投入临床试验使用,如果顺利,差不多一年以后疼痛患者就可以用上国产的脊髓刺激器。到时,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费用上会有一个大幅度的降低。

如今,随着我国疼痛医学发展逐步走向快车道,樊碧发还计划通过将疼痛诊疗与人工智能结合等方式帮助更多的疼痛患者摆脱疼痛折磨。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