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 腾讯CDC总经理陈妍UTalk分享实录
本文由UI中国2016年6月18日第13期UTalk线下分享活动整理而成
分享嘉宾:腾讯CDC总经理 陈妍
文字整理 by UI中国Xixi
转载请务必申请授权。
腾讯CDC成立十三年中默默积累了很多经验,团队最大特点是喜欢钻研和好学。今年5月18日成立10周年庆,我们也请回了从CDC出去的前同事,他们说在CDC不一样的地方是,外面的公司很多业务觉得能配有设计师已经很不错了,但在CDC,大家会一稿一稿去推翻,再给客户发。
我们的特点一直是自己和自己较劲,会去想如何比以前做得更好。CDC在13年前(2003年)开始组建时只有四个人,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上百人的规模。
“于闹市中修行”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我们一直在默默修行。
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
腾讯CDC团队结构包含:用户研究、体验设计、品牌设计和设计研发。
我们做过的产品大概有:QQ迭代版、QQLive、QQ音乐、QQ旋风、腾讯网、电脑管家、QQ浏览器、QQ安全中心、Q+YUEDU、Q+BOX 、微云、腾讯问卷、Q影、云顶分析、QQ影像、SOSO地图、微众银行、设计云、foxmail、QQmail、CEO分享会……
也许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我们除了各种PC端和移动端的UI,我们还会做硬件,大到电视机和各种小硬件。也做各种活动、礼品、纪念品、品牌设计和开发自己的产品。
这些产品有成功有失败,失败也是宝贵经验。
腾讯CDC “3+10”的成长之路
CDC的前三年是腾讯的一个设计小组,2006年时变成了一个设计中心,证明了设计能够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团队成长最重要的是组织能力。
岗位设置有:视觉设计、交互设计、项目管理、前端开发 用户研究和多媒体设计。
开始只有视觉设计,网页和移动端是分开的。后来有了用户研究,再后来又有了多媒体设计,这个岗位设立前都是由flash设计师和开发岗转过来的,后因需要承接界面动画和视频,就有了多媒体设计岗位。
腾讯公司的设计发展就是与CDC团队发展是一致的。以前前端开发的名字叫页面策划与制作,后来又改成网页重构,为了网页重构岗位上的人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我们又把他们与前端开发人员融合在一起。我们认为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岗位员工的能力成长。
项目管理是团队里人数最少的。也许10人以下团队设计管理的岗位很少或者没有,但是微信和QQ的设计团队人数是30-50人,所以需要设计管理人员,给设计师分配工作,另外需要负责外部项目的沟通、排期和验收的工作。
腾讯的人才能力模型
1、组织影响力:方法论建设、知识传播、人才培养。
组织影响力是一个人能力所有表现,在项目中,价值能不能体现;在团队中,你的存在有没有帮助团队成长,只有项目和团队中你的影响力都能体现出来,于是我们每半年就有晋级和晋等的机会。
2、通用能力:所有员工的共性能力但各阶层和职位重要程度有可能不同。
3、专业能力:根据员工所在的职位工作性质、关键成功因素提炼。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所有本科毕业生,会定位在1.2的级别,这是开始起算。研究生默认定位在1.3。设计经理和能带领设计团队的是在3级以上。专家是很少的,腾讯有一千多位设计师,设计专家大概十几人。
我们的新员工入职培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导师制度
新员工融入培训
魔鬼训练营专业培训
为期一周,前两三天是高强度专业培训,后四天是项目实战,会配备项目经理和导师,在四天之内快速开发,然后再做“毕业”答辩。就希望能通过短时间让大家学会团队协作、寻找资源和评审压力,推进项目落地。
进阶培训:
1、系列专业课程
我们的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会比学校更多实践,大部分的院校其实没有很对口的专业,比如学校里还没有专门的用研专业。
关于开发的人员培训,我们还会有针对于海量用户前后端开发的学习。
2、针对性的进阶培训计划
我们每周都会有CDC夜校,内容很丰富,就是让大家在工作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设计需要与生活结合,你要能体会生活的乐趣,才能做出有意思的设计。
我们也鼓励读书,鼓励员工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读书成果。同时也要求设计师把平常设计感悟和项目总结及时分享出来,让团队和业界都能得到收获。
有些小团队在成长上很苦恼,因为没有人陪你学习,也没有人帮你制定在专业上成长目标,而在大团队中,如果你不能很好融入组织,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你没有很好做梳理,让别人看到你的学习状况,你不会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分享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活动。
「以项目为实线」和「以专业为实线」的矩阵式管理
最开始我们以专业划分我们的组织,交互是交互设计组,视觉是视觉设计组,团队最庞大时几乎承接了腾讯所有的研发类设计项目。
因为承接项目太多,我们又改成以项目为中心,但还是认为员工的专业提升还是最重要的,团队后来精简在100人左右后又变回以专业为实线。
其实设计师们更愿意呆在专业组,因为这样一个设计师可以经历更多项目,十分灵活。
是以项目为实线还是以专业为实线,要看公司的项目规模,但在小项目中,还是以专业线来划分对成长是比较有利,因为如果设计师专业不成长,项目也做不好。
设计团队的设计思维
1、物联网研发特点就是快
微信从2010年11月19日到2011年1月26日,两个月之间迭代三个版本。那时整个团队是不成熟的,都是QQMAIL手机版十几个设计师转过来去做的。从零到一亿用户,是从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28日。这是一个非常快的时代,大项目最大问题是团队协作,比如不同岗位之间的矛盾、异地项目组等。
比如QQ设计的不同模块,有不同设计师做,将近百人。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一个产品的设计可能还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项目协作和沟通上就出现很多困难。
2、迭代与版本节奏
团队小在创业阶段,开发通常能搞定所有东西,团队大,产品复杂,就需要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
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整个行业的现状
活多人少是共识。
大家工作很忙,或多,内容繁琐,加班太多,不受重视,没有话语权,个人能力无法发挥,没有团队支持。
让老板给你加一个人很困难,活做不完老板会跟你说提高效率哦,而不是老板给你加人。
“变化快,不稳定”小公司和大公司里都一样。
大家知道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流动率是多少吗?——20%!
而整个行业打算跳槽换岗位的有65%以上的人。
腾讯CDC如何用科学办法去解决设计管理的问题?
1、工作可见性
我们做了设计云·日历,经历了很多版本和调整。尽管很多时候设计师不愿意去填写,但在每半年考核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工具的好处。帮助大家去进行工作与项目分拣,要把每天工作分拆到两个小时。我们并没有要求员工每天填满8个小时,5个小时以上当天的工作就算满负荷了。
这也会帮助团队管理这去看团队资源投入和设计师成长状况。
我们是腾讯的设计公共部门,可以把我们想象成设计咨询公司,设计部门是成本部门,我们要从这种投入记录上来做到投入和产出的成本资源管理。做到人力透明,进度透明。
2、可统计
项目投入可计算可衡量。
3、可传承
除了日历外,还有项目过程的记录系统,对应的项目,设计稿件全部上传。
我们公司对作品稿件的版权很关注,所以我们会把所有作品上传到服务器时打上时间戳,最有利保护作品版权的证据。
项目会有不断版本迭代,团队人员也会壮大和流动,项目早期会把设计风格规范定稿下来,所有人都可以去看。比如我们的web会全部以代码形式保存,这样避免了前端的出错。
4、高效自动化
口碑监控
问题定位
趋势分析
我们一千多人的团队,专门做用户研究的大概只有一百人。很多产品没有专门用户研究,产品经理自己做,或借助我们的平台做些事情。于是我们把一些基础用研工作的研究方法工具化——微趋势。比如用户好评度、方便的具体问题定位,比如去年微信整体宕机问题的发生,还有一些体验问题网友集体吐槽等,7*24运作搜集产品整体口碑、热度的变化。
腾讯问卷的三个功能特性:
规范化:统一问卷平台。控制用户配额,减少骚扰。保证问卷质量。
模板化:常规题目标题化。降低人力成本,不同产品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价值最大化:积累原始用户数据。与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合作,多种手段了解用户信息,提高数据准确性。
我们会通过调研数据,帮助腾讯后台数据校正,即便是大家在网络上乱填信息,但性别、地域和年龄的准确率都是超过98%的。
我们不允许设计师在外面乱找图片和字体,所以就与素材库厂商合作,自建设计云·素材库。
比如有些公司会收集你一年的侵权案例,然后向你的公司索取高价索赔。
设计云·素材库让设计素材统一管理统一授权。
原创作品除了打时间戳以外,还有版权注册。
这些工具里目前只有腾讯问卷和设计导航是对外开放的。
如何解决与需求方的关系?
腾讯CDC是独立设计团队,所有人考核都是我打的,相对于需求方,他们会觉得不可控、不放心。于是我们做了服务申请的系统,我们很多设计需求来自第三方,公司很大,只有CDC是能够给公司提供公共设计的团队。2015年104个部门向我们提交了700个申请,完成评价339个。
1、需求分级,轻重缓急的判断。
哪些是长期、投入人力大的项目,哪些是比较普通的设计,哪些是可以交给外部协作来解决。
运营类的、时效短、曝光低的设计交给外协,而研发类项目都不会外包。
2、考核闭环
我们没做完一个项目,申请方都会给我们打分。
3、质量可控可跟踪
设计师也会有受委屈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对客户反向打分的制度。
永不止步的专业探索
专业上我们始终是执著探索不同领域,总是要求自己会比过去做的更好,而不是靠别人来提要求。
1、用户研究覆盖全研发流程
产品规划阶段:市场现状研究、竞品分析、目标用户研究
DEMO期:低保真模型测试、视觉风格定位研究、高保真原型测试
版本迭代:新功能研究、产品品牌研究、流失用户分析
版本发布前:可用性测试,这是产品发布前最好用的方式。、用户深度访谈、眼动测试
版本发布后:产品满意度研究、用户口碑监控、后台数据分析
最核心的问题是需要在那个阶段,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而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设计。
2、衡量与评估用户研究中的ROI
(ROI是投资回报率,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投入和产出都是需要被计算的。)
流程:做好日常积累和准备,让用户研究变得更加敏捷;
效率:大数据时代重视数据手机和分析的效率提升;
落地:主动推动切入核心问题,落地用户研究结论;
平台:继承解决方案、让更多专业和非专业研究员受益。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2》中重点阐述了用户研究新变化,这四个方面都跟过往已经不太一样了。
评估体系工具和方法结合
用户态度指标和用户行为指标,分别评估:品牌(满意度、对品牌的印象)、功能性能(产品规划和研发质量)、好用性(用户交互操作)、内容(内容准确度和时效性)
做满意度很容易自嗨,我们过往数据呈现,当你只在自己的渠道上呈现时,你的分数会高很多。曾经我们做过拍拍和淘宝满意度,调查结果是和淘宝差不多,但其实这不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的调查只触达到了拍拍的核心粉丝。
在做一个公正客观满意度之前,要做两个工作:满意度维度建模、用户模型。
一个产品真实市场状况,只看满意度也看不出来,要看净推荐值。
净推荐值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通用的指标。比如拍拍和淘宝,满意度调查上没差多少,但净推荐上差别很大。
推荐度往上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都是往上的;推荐度往下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就开始掉了。
一个产品真实状况是满意度和净推荐度结合来看,但它们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
服务成为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关心单一触点,服务设计是全身心体验,包含服务使用方和服务提供方。
腾讯的用户体验经历了工具时代、平台时代、生态阶段三个阶段。在3.0生态下,我们是随时随地都能使用腾讯的服务,希望通过QQ和微信去链接更多东西,过去是链接人与人,以后将会链接人与设备、人与服务。
提问:UI设计师如何提升自己?
陈妍:两点——眼跟手。
眼界要高。多看好的东西,不仅是看好作品,而是生活中很多有意思的事物要去挖掘。所有跟设计有关系的人都能提升自己审美的品味。
要有一定判断和分辨的能力,不是看到特立独行的、奇怪的、时尚的就是好,而是去了解如何在大众审美基础上再高一点。
要自己去思考,形成理论依据,而不仅仅是看多了就好。
你要去训练思维的能力,要去想为什么这个会好。
我在团队里,会问几个问题:
为什么?想怎样?那又怎样?
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没有达到又怎样?
除了看得多以外,还要形成你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才能提高你的能力。
手这方面。第一是你会做,第二是你会说。 会表达,并不是让你去吵架很厉害,而是工作的体现,是能把你工作内容更好呈现出来,表达清晰、理论方法和依据是能站得住脚的。
提问:腾讯CDC在招聘时是喜欢招专而精的人,还是多面发展的?
陈妍:在招聘时,我们总是招聘是T型人才,所谓的一专多长。我们并不是每个角色都能配全了一个项目,我们对新人的培养,也会轮岗,有时会让交互设计师做一下视觉或用研,甚至会让前端来教你。
陈妍为现场网友签售《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2:腾讯的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