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资本竞争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7月17日,汉能投资集团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汉能投资集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注于中国互联网经济、消费及医疗服务领域的领先投资银行。业务涉及财务顾问、私募股权投资等,为中国新经济领军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目前,汉能投资集团已累计帮助超过180家企业完成逾560亿美金的私募融资及并购交易;管理及共同管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总计达100亿元人民币。
会上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博士发表演讲,以下演讲内容经品途商业评论整理:
首先我大概讲一下“汉能”这个名字,因为我们这个名字经常在做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被搞混。
我们的名字是“中国人能”的意思,这个LOGO也是和CHINA有关系的,当时成立公司的梦想就是做和中国有关的、证明中国人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一家企业,于是就有了我们“汉能”。
为有梦想的创业者插上资本的翅膀
汉能的商业模式从15年前成立到今天都没有变,就是“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的联合作战。这种其实和纯粹的基金不太一样,比如红杉是纯粹的VC、弘毅投资是纯粹的VC、高瓴是纯粹的PE,而我们“”投行+投资”的模式其实在国外已经有,像BlackStone黑石集团,它最早的时候就是做Advisor,后来增加了资金并且越来越大。
为什么我当时要做一个投行业务而不是纯粹的私募股权呢?因为投行是乙方,愿意“”帮人”,我这个人的个性是很爱凑热闹,愿意帮人的。我的企业1999年就上市了,那个时候BAT刚刚成立。那时大陆留学生在美国创业其实还是蛮难的,九几年在美国创业就有点像今天一个越南公司来到中国说,我要做一个O2O的互联网企业,可能很多VC都不太敢投。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文化、背景,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处于劣势。
但是因为特殊原因,作为交大的毕业生,在创业之前我也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协会。新竹交大在美国创业成功的人比较多,而交大有一个““饮水思源”的传统,就是前辈帮助后者。一个前辈就投了我,帮助我,把他的投资人介绍给我,我才融到了钱,所以那时候就有感恩之心。
在1999年的时候,有一个协会叫““华源科技协会”,实际上是中国留学生里面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协会,我是创始会长。当时我们的目标就是寻找中国最优秀的创业者,组成一个团体,用我们的力量去影响主流,帮助留学生创业,让他们能够融到钱。后来我们还有VC分会,分会里这些人回国之后创立了第一波中国的VC行业。
当时我们活动的主题都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投资机会等,但后来我们觉得不能只是讲中国崛起而自己没办法跳下去,于是我就辞去了上市公司的CEO,只做董事长,2003年创立了汉能。
汉能实际上就是在资本层面上做和华源科技协会差不多的事情。我们告诉我们的员工,我们的梦想就是给那些有梦想的创业者插上资本的翅膀。不管他是在融资的过程中,我们以FA、投行的方式帮他融资或并购,或者是我们以投资方式,不管是VC或后期来帮助他,都是给他提供资本。
100人,200家,560亿,100亿
这里有一些数据,目前我们的团队有100多人,因为我们不做上市和特别早期的创业公司,所以这个人数不算少,在专注新经济行业里和华兴差不多,团队算是最多的。覆盖的投资机构有几千家,但是真正主流的、活跃大概在几百家,这些投资机构把大部分的交易都做了。
我们累计帮助企业超过200多家。投行完成的交易有560亿美金,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我觉得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基金部分是我们管理了1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在一起,在行业里还算是比较有影响力,在并购方面竞争时,我们的对手都是一些比较著名的大投行。
我们的核心优势有几点,我会和同事讲,我们只有100多号人,专注很重要,不需要天女散花,因为我们是做后期的,这是个金字塔,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力去判断哪些企业会变成很伟大的企业,只要我们把这些企业服务好、服务深,再加上我们的战略资源,就能做的很不错。
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些我们做过的案例,放了一些LOGO。像金山云、UR Work,在并购里我们更加活跃一些,像刚刚参与的95亿美金的饿了么和阿里巴巴。
我们做了很多“中国最大”的Landmark,像饿了么是中国最大的现金并购交易,去哪儿和携程是中国最大的总量交易,亚信和联创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交易,分众和框架是最大的媒介交易。这么多年来,总体来看,还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做了一些创新,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领导者。
投资的部分,也是有很多独角兽企业出来。
在基金层面,我们几年也拿到了30名左右,这在几千家或者上万家管理机构里算是比较不错的。所以说投行和投资,我们都在双面发力。
今年,汉能参与了比较多类型的交易,链家就是赋能式投资,东易日盛是一家传统的国立上市公司,它需要流量,而链家有,我们就把他们匹配起来。印象笔记是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Spin-off。云知声是典型的逐轮融资,还有金山云,也是目前最大的云行业单笔融资。
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接下来讲讲资本市场。
第一,中国的独角兽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趋势,因为中美是两大经济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VC和PE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中美之间的投资量和融资量是差不多的,这说明很多投资人的的确确在享受着中国的成长。
第二,头部效应比较明显,这是今年一个比较重要的现象。它体现在二级市场主要是千亿美金以上市值的上市公司和50亿以下的公司的数量变化,从2016年到2018年,千亿以上从45家到64家,涨了接近50%左右,这个百分比是蛮高的;50亿以下是从390家到1700家,如果股市这样下去它还会一直在增加。一共我们才三、四千家上市公司。
随着我们近期看到一些问题出来,就看到一些中国的创业者CEO把自己的股票进行抵押了,当股票跌了之后就需要补仓了,钱从哪儿来?另外,银行的杠杆也在回收,于是一些企业跌倒一定程度之后,很多事情就要连锁性地爆发。这个我们要关注,二级市场可能有一些事情要发生。
一级市场也是一样,越来越看到这个趋势,这会导致行业发展的变化。越头部的企业越融到钱,也有很多企业融不到钱。
中国前两年无论是VC、PE都做得非常好,人民币基金势头更大,特别是很多大型的人民币基金。但是资管新规出来之后,发现一些大型的基金兑现有问题,会导致银行不出资了。如果银行不给母基金出资了,母基金就没钱投出去了;如果它之前和你做过有优先劣后的夹层基金,它不给你优先了,那也不行了;如果它和很多基金答应做LP的,现在也不行了,不能多层叠加了,那么基金认为自己已经融到资了,突然发现LP不见了,其他人也不愿意出资,那么基金就停顿了。现在很多基金处于这个状态。
看到一个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融资量跌了80%。VC/PE就面对了一个问题,就剩一点点钱,都到了头部企业,于是头部机构的融资能力增加了。我们认为2018年也是VC行业进行整合的一年。
这紧接着会导致后半年不太好过。我始终认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6个月的缓冲器,二级市场先动。在接下来两个季度,一些企业可能就会有“破发式融资”。
大家可以看到新经济企业的上市热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上市市场是比较不确定的,致使很多美金基金投资的公司选择美国上市,这需要英文的招股书,还要英文交流,而且如果价格在50亿美金以下,那就是一个小股,大家去关注你的就非常少,它对分析师的覆盖率就偏低。最近港交所调整了政策,改成了和美国比较接近的同股不同权,于是这两个成为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的热门选择。
互联网行业我觉得竞争局势已经差不都了,无论是BAT、TMB已经在行业里占据了很多位置,他们也在创新和成长,也在用并购和投资的方式在行业里收的差不多了,对于剩下的公司而言,并购整合可能是一个好的去向。
新人工智能去给传统能行业赋能还是有机会的,因为传统行业的效率还是偏低的,但这里的陷阱也特别多。大家可能知道最近很多做电商互联的都倒闭了,因为做技术的人和做传统的人还是不太一样的。整体上来讲,中国的并购整合还是有限,到今天位置,中国的并购基金这个行业发展也是有限的,其中中国真正做控股并购的非常少,大部分还是一些以非控股型投资的方式进去的。
汉能的愿景
接下来是从汉能自身角度来讲,怎么和别人区别。我们希望自己在行业中是比较规模化的,大家可能对投行的理解更多还是把谁和谁对接在一起,但其实像很多并购其实是人家已经把对方找好了,我们再参与的,因为这里面的交易技巧是非常复杂的,做不好的话可能不单单是给公司亏了很多钱,同时还把可能做成的交易就给做没了。
所以说,在并购行业更能体现我们作为一个专业机构的价值。另外希望在给公司提供资本的时候,能帮助企业在战略布局和方向上给出建议,而不单单是简单的撮合和融资,赋能应该是比较强的,汉能在过去积累的经验,希望能提供给我们合作伙伴,让他们能成功。
我们的愿景是以资本助力和陪伴新经济的领袖企业壮大腾飞。现在VC说,其实你们做企业以前是靠自己,今天还得靠投资人和FA加在一起,决定你能不能成功。
现在新的行业里,第一个,对CEO的融资能力要求越来越强;第二个,对他能够做资本运作的能力,因为中国没有《反垄断法》,这种情况下资本的力量就是很强大的。所以资本竞争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成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