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纳米技术》武汉大学曹余良团队:电池材料的产学研
日前,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影响因子37)在线发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曹余良教授团队关于电池材料技术产学研应用的研究展望。论文题为“建立下一代实用电池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桥梁”(Bridging th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metrics for next-generation practical batteries)。该研究由曹余良、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化学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等重要领域,引发了现代社会新的变革,这与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紧密合作不可分割。而学术研究希望转化成产业应用,需做更多的努力和方向把控,从工业应用方面考虑来建立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条件,则可以防止学术成果向应用转化过程时的功亏一篑。
为了建立电池材料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桥梁,论文讨论了一些非常重要且常常在实验室研究中被忽略的电池参数,这些参数对研究技术走出实验室至关重要。文中阐述了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相对应的电池参数指标,如负极能量密度的合理计算、电压滞后、初始和循环效率、非活性电池组分和正/负极质量比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参数指标能够作为指导原则,让实验室电池技术更加实用化,对工业应用有参考意义。
曹余良团队一直注重化学电源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在储能钠离子电池体系和电池安全电解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期刊上,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期刊30余篇,SCI引用超12000余次,19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