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融资亿元,成为年度风口,他却说「觅跑」并非健身或共享经济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
如果说2015年体育圈的热门词汇是O2O与创业,2016年热门词汇是版权IP与投资俱乐部,2017年,热门词汇中一定有“共享健身仓”的字样。
然而,当生态圈采访到今年完成三轮融资,估值数亿的“共享健身仓”佼佼者觅跑时,其创始人毕振却告诉我们,他们不是共享经济,也不主打健身。那么,觅跑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意呢?
文/ 李 亚丽
编辑/ 郭 阳
今年8月,有不少北京市民发现,一种单体占地约4平米的运动健身仓出现在北京部分社区。内置一台跑步机、空调、电视、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可容纳1-2人。
很快,有媒体报道了这家6月份才刚刚成立的公司——觅跑科技,并且用今年最火热的风口之一“共享经济”套用在这产品上,在报道中被称为“共享健身仓”。
落地社区的“觅跑”健身仓
很快,这家公司也的确如同乘上风口的公司那样,仅半年就完成了三轮融资——种子轮拿到经纬中国领投的1000万元融资,6月拿到信中利资本、合鲸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共同投资的1500万元Pre-A轮,成立半个月就估值过亿。在竞争者逐渐出现之后,今年10月觅跑又完成了7500万A轮融资,由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中创投)领投。
跟觅跑联络了很长时间,生态圈终于在年末之际采访到了其创始人毕振。交谈中我们得知,他前一阵子跟同事打球伤到了脚,最近才恢复。
他坦率表示,自己其实算不上体育爱好者,但一直也在进行锻炼,不过跑步在冬天很难坚持,健身房又往往会受到办卡的骚扰。”
面对传统体育运动方式难以坚持的普遍现象,毕振问我们上次运动是多久以前,得到了圈哥的苦笑回复之后,毕振总结道:“很多运动的开展都需要消费场景,解决大众运动的需求,是我们觅跑这个项目的创办初衷。”
觅跑创始人毕振,曾为饿了么早期成员、人人地推创始人
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毕振不断地对舆论的一些普遍看法进行着挑战。在大家挤出午餐时间进行的这波交谈里,这位很有企业家个性的年轻创业者,详细阐述了觅跑真正的定位,以及他眼中的创业与风口。
资本寒冬收获三轮融资,他却不认为觅跑是在赶风口
2017年堪称是资本寒冬,具体表现是资本方的小心谨慎与抱团取暖,摩拜和ofo这样的共享单车领跑者融了一轮又一轮,共享充电宝也在王思聪不看好的情况下得到资本认可,而很多中小型项目却因为拿不到钱,在这一年匆匆离开战场。
能够在这一年里拿下3轮融资,受到热捧,觅跑创始人毕振并不认为原因是他们在赶风口。
毕振告诉生态圈:“好的项目永远是被追逐的。”在他看来,觅跑能够受到资本热捧,不是因为赶“共享经济”的风口,而是因为他们解决了社区场景的锻炼需求,在社区消费潜力的探索上站在了排头兵的位置。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跟多数创业项目希望赶上风口,从而获得资本青睐不同,毕振并不希望大家给觅跑贴上“共享健身仓”的标签。
“从头到尾我说过‘共享’两个字吗?”毕振反问到。
“共享健身仓是媒体报道出来的一个名词,大家说它是共享健身仓也好,自助设备也好,或者无人设备也行,我都不关心,我们平时叫他‘觅跑运动仓’。而我们关注的是以社区为场景的商业模式本身,及其背后的全民健身与社会资源。”
对于热衷于“造词”和赶风口的创业者,毕振也有自己的认识:“创业者这个词,最开始是说不安分的一群人;后来‘万众创业’提出之后,大家觉得创业者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群人,意义上有了转折。后来随着O2O的泡沫破灭,创业者也变成了中性词,好像就是一群爱造词的人。我希望的是我们帮助人们解决需求,帮助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创业的目的是解决需求,社区成为蓝海场景
回溯毕振的个人经历,或许会明白为什么他如此强调“需求”二字。
在成立觅跑之前,毕振曾是饿了么团队早期成员、人人地推创始人,丰富的地推经验与资源为其今天共享健身仓落地社区带来了不小的优势。“我不给自己贴上创业者或是连续创业者的标签。在我看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创业者的根本。”
如同不认为觅跑是共享健身仓一样,毕振也不认为当时他们的饿了么和人人地推是追逐“O2O”风口。在他看来,饿了么主要竞争对手是电话订餐,而人人地推则是为O2O互联网创业解决了用户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营销手段创业和谈判能力,是毕振对自己以及团队的信心所在。
“像外卖满减、赠饮活动这些营销推广形式,现在觉得很简单,但那个时候真正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扫码送礼物就是我发明的,这个过程其实要费很大心血,”毕振感叹到,“11年还没有‘地推’这个词,我们就线下发传单、贴海报,怎么去跟商家洽谈,怎么统一话术,怎么协调小蜜蜂和展架,配备多少传单的转化率等等。”
扫码送礼物的营销方式在生活场景中屡见不鲜
在毕振看来,自己的每一次创业经历,都解决了一种需求,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革。而在过往经历中获取丰富经验的同时,毕振团队也发现了新的消费场景——社区场景。
毕振总结了潜力极高的四大消费场景——商圈、白领、高校、社区,在他看来,这四大场景以其显著的人流量及消费力而被市场划上重点。
如今,以大型商场人流为核心的商圈、以写字楼集群为核心的白领、以学生群体为核心的高校,都已处在相对成熟的商业化开发阶段,但社区这个场景,成熟的消费模式还比较少。
“这个场景是片很大的蓝海,离用户最近,比前三个场景加起来的体量都高,消费潜力也很大。大家都想进入到社区,但是还没有任何的商业模式能真正进去,发传单会被保安哄出来,进去摆摊一天收几百块钱场地费,在高门槛的社区场景面前,只有真正的市场需求才能以配套设施的身份正式切入这个与用户最近的流量蓝海。”
不流连400亿健身市场,觅跑瞄准的是3万亿全民健身
之所以要做觅跑,是因为毕振认为这里面有社区的真正需求——全民健身。
他的看法是,社区内大众健身的场景很少,而且提供健身的场所并不便利——“健身涉及到四个主要问题:场地、距离、时间成本、以及付费金额,这些方面,传统健身房做的并不好。”
于是,他们希望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抓住社区这个应用场景,未来进一步做小区的配套基础建设,去满足人民基本的锻炼诉求。
“我们将运动的方式直接放到了家楼下,按次计费,每分钟0.2元,手机APP端线上预约、扫码开门使用,非常便捷。”
“觅跑”健身仓内部实景
事实上,觅跑等mini健身仓出现之后,也在体育圈引起不小的反响。不少健身圈的朋友告诉圈哥,在他们看来,mini健身仓运动项目有限,配套设施也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健身需求。
对此,毕振的看法是: “我一直没说过我要做健身房。全民健身的口号下,大众的需求其实只是运动锻炼,而健身的门槛往往更高,阻挡了很多人锻炼的可能性。我们想做的是先解决大家的运动需求。在我们这里锻炼之后,下一步健身的需求,可以去健身房满足。”
在毕振看来,他们和健身房并非竞争关系,健身仓的增多,反而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到锻炼中来,为健身房提供更大的用户基础,“让运动变成习惯,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健身行业的贡献。”
而且,瞄准全民健身,也展示了显示了觅跑的野心:“健身房只有400亿市场,而我们瞄准的是与国家政策相匹配的3万亿全民健身市场中的一环。”
面对竞争,他说觅跑有1年先发优势
在觅跑的带动下,市面上也随之兴起“共享健身仓”之风,此外已有多家共享健身仓融到天使轮,抖吧、蜗牛仓、极跑吧、全民酷跑、公园盒子等健身仓产品陆续出现,提出共享健身仓概念的项目已达20个。
部分数据来源自IT桔子
面对挑战,毕振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里面坑很多,跟单车还不一样,那个拿钱都可以量产。而我们的仓体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很多人模仿我们就拿着小皮尺,天天去量,结果连东西都没造出来就死掉了。用集装箱改造的健身仓,并不容易进入社区这样的场景,而且占地面积与可塑空间有限。而我们做的是一款瞄准社区的自主研发的产品,这是不一样的体验。”
相较于体育公司,觅跑更愿意把自己看做一家科技公司。毕振明确表示,他们希望更多的研究,尽快的迭代,升级跑步机、单车、空调、空气净化器等整个运动仓中的全部设备,尽量提升体验。而战略合并达卡,也是看重其运动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
此外,觅跑也通过加入娱乐设备来努力实现趣味性、互动性,来让运动变得更有趣。另据了解,各个仓的数据是打通共享的,未来也会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
“就产品研发来说,我们至少有半年到1年的优势。相对于单车、充电宝来说,这个东西是比较重的,这其实也是我们的门槛,不像开个网站或APP,随时都能来竞争。以前做轻的东西,往往要做重,才能产生规模化效益与门槛。”
在成本方面,毕振告诉我们,造价1.5-2万的觅跑健身仓,预计可以在8-10个月收回成本,运营和维护成本也不算高。
谈到进军社区这个消费场景,毕振则更是信心十足,“相信在执行力上、在市场推广上,没有一家能比得上我们。”
用运动需求攻占社区,觅跑还有更大的野心
凭借此前创业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地推商谈经验,觅跑顺利地进入了社区这种场景。据了解,如今觅跑迭代了2.0、3.0版健身仓,目前已落地北京近300家社区,全国范围内入驻近10个城市。
目前北京范围觅跑中等仓的分布
在资本青睐之下,觅跑发展飞速,最初20人的创业团队已扩充至100多人。毕振也告诉我们,他们接下来的目标一是开城市,二是谈社区,三是投放设备。
而在市场宣发上,觅跑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在毕振看来,觅跑是一个自带流量属性的场景,“小区里多了个东西,大家本身就会去关注和宣传。”
毕振也透露了觅跑的发展目标,2018年,觅跑计划覆盖80-100个城市,入驻2万-3万个小区;3年之内,计划覆盖10万-20万个小区。
目标虽然宏大,觅跑还是想要一步一步的来去实现。谈及创业路上的问题,毕振也直言:“困难天天有,一天一个坑,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创业本身就是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考验的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至于说,一些分析和报道表示“不看好也看不懂健身仓这种生意”,毕振的反驳是:“如果是人人都可以看好的项目,那这个项目早就变成红海了,就跟共享单车一样,大家都摸清楚了,谁都可以来玩。”
在毕振看来,进入社区这一场景,解决社区里的体育消费,是他们当下的目标之所在,而他同样表示,在打开社区这样一个消费场景之后,还暗藏着很多其他的商机。
毕振举例说明,“饿了么成立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美团、百度外卖。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电话订餐,事实上,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消费场景。而如今大家普遍接受的滴滴出行,也是场景消费的典型案例。”
滴滴打车出行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这个坦率称“对健身行业并无太多情怀”的创业者,也明确展开了自己的未来蓝图,他表示,在觅跑打开市场之后,希望有机会进一步深挖社区经济中的空间,把新的消费形式叠加进来。
“具体的模式我们还在规划,现在我们想先做好我们目前现有的事情,先把我们自己的主营业务先做好,先去解决大家的运动需求。你只有把目前的事情做好了以后,才能去做下一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