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36集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央视一套开播。抱着和老版对比着看的观众,大多认为新版的配音不能令人满意。一是口型比声音慢半拍,二是后期配音比同期声效果差,表演、声音两张皮难以让人入戏。对于观众的意见,导演汪俊直言批评得对,他要向观众道歉。汪导称口型对不上是后期制作出了故障,他已经和制片方商量想调换带子进行补救。而不用同期声是无奈之举,因为主演南腔北调太多,只能后期找北京籍配音演员来完成。
画面慢四帧
在第一集中,观众很明显地发现,人物的声音先于演员的口型说出来。最明显的一场戏是,日军进城时小文在院门前悠扬地拉着胡琴。那场戏貌似很过瘾,可惜画面和音乐配不上,给人感觉是演员对胡琴一窍不通,连板眼都对不上。对于指责,导演汪俊坦言这是个技术问题,造成了遗憾。“口型比声音慢四帧,这个问题是后期部门制作母带送审时出现的故障,当时我就发现了,让他们去调整。在配音的时候我盯得很紧,口型和声音对得特别准,真没想到最终播出时还是出了问题,这是个失误。”汪导诚恳地向全国观众道歉,他说已经联系了制片方,看能不能和央视调换一下带子进行补救,汪导认为不会36集都有这种声影脱节的现象,到后面再播出就能同步了。
无奈用配音
至于没用同期声,汪导直言纯属无奈。“我以前的电视剧,不用同期声的很少。这次拍《四世同堂》前五天我都用的是同期声,可是由于剧中人物众多,南腔北调的演员太多了,最后只能放弃。我多希望演员都是北京籍的啊,可是表演是全方位的,光语言上有味道,形象、个头上不符合也不行,难度太大了。我一想,连大赤包都用配音了,就别同期声一句,配音声一句,弄得背景环境声音乱七八糟,于是索性统一了。”汪导指出,即便北京的演员自己配音也不一定合适,像有些老演员说老北京方言“自己个儿”,很多人就听不懂。
央视称没辙
昨晚,记者联系到该剧的责任编辑、央视影视部的负责人。他坦言调换母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台长的批准谁都不敢动,坦率地说入库的东西是拿不出来的,我们已经严密封存了。”该编辑表示,《四世同堂》在送审的时候都是合格的,所谓的音画不同步应该是个别剧集出现的问题,“整体来看,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