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版《新西游记》五大创新挑战观众视觉


 

  经历了无数“鲜花与板砖”狂轰烂炸之后,新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走过了近半“旅程”。虽然对“收视”二字毫无概念的唐玄奘并不知道在2012年会有这样一部影视作品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吴承恩老先生也绝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后自己笔下的人物会栩栩如生地跃然荧屏,但广大观众脑海中的“西游印象”却在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问世之后被再次刷新。纵观新版《西游记》,虽然播出至今质疑声不断,但其超高的收视和热议的话题却再次证明古典名著在中国观众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86经典”纵然尚未超越,但为理想而战的“张大胡子”在新版中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依然值得钦佩。

 

创新之一:更写实的造型

 

 

  新版《西游记》的造型争议,一直以来是网友们最为热衷的话题。姑且不论“黑壮”的唐僧、“僵脸”的猴子、“唬人”的八戒,一众妖魔鬼怪犀利狂野的造型便足以让观众“猝不及防”。抱着猎奇心理,更多观众也对于即将出场“绑票”唐僧的妖怪期待有加。“男妖”非常视觉系,“女妖”们前卫大胆的服装造型也实可谓“新西”收视火爆的一大利器,可以看出,与86版相比较,“新西”在服装造型上的突破是飞跃性的,同时也是“新西”在视觉效果上忠于原著的一大体现。

  新版《西游记》戏份最多的两个“妖怪”就要属孙悟空和猪八戒了,而对于二人的造型,网络上也是吐槽不断。一度有人质疑“张大胡子”在新版《西游》造型上过于追求外形而忽略了神似,“僵尸脸”实在惨不忍睹,对此张纪中则回应道:“我当然希望形神兼备,但首先你的外表要说得过去才行。我不再希望是一个人假装是一个猴,搔首弄姿比划出一些猴的经典动作,那种程式化的表演无论观众接受与否,我都不想那么做了,时代和技术也不允许我这样做了。”

 

创新之二:更严谨的故事

 

 

  “要挑刺,先看原著”,这是张纪中在新版《西游记》刚刚开播时所说的话,而事实也证明“新西”在故事架构上的确对吴大师“够意思”,能够贴近小说的地方全部贴近小说,并对旧版中不合理的情节做出了更正。在剧情处理上,淡化了小说章回式的叙述形式,更多以人物感情线索作为衔接,让故事更为流畅,也把观众“看书”的感觉真正变成了“看片”的感觉。

  将故事情节列入新版《西游记》的五个创新之一也许不妥,与其说创新倒不如说是一次“原著的回归”,更多的观众看过“新西”后开始翻看原著,从而知道进地府原来也要交“保护费”,“瞌睡虫”也要嚼一嚼,玉帝原来没钻桌子……有网友说,“新西”更适合精读小说的朋友去看,老版的经典也并不代表着原著权威。的确,新版《西游记》在故事编排上的优势有目共睹,让广大观众以更为理性的眼光看待“86版”和原著,在这一点上,“新西”已经成功了。

 

创新之三:更大胆的特技

 

 

  相信特技这一块,应该是新版《西游记》屡屡遭人吐槽最根本的原因了,1700分钟的特技镜头带来了更多的华丽光影,也带来更多的穿帮画面。采用3D合成技术制作的动态背景,虽然耗时耗力更耗钱,但在当今观众的审美标准面前显然是“费力不讨好”。网友不仅发现了一阵“妖风”吹过,马鬃衣角被带得飞起,头顶茂密的树叶却纹丝不动的尴尬场面,也提出了对画面质感的质疑,甚至认为还不如实景拍摄“给力”。

  尽管在特技方面,我们与美国大片的标准尚有距离,但正如张纪中所说,赶不上,但总不能不去做。新版《西游记》已经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从中所积累的经验、吸取的教训也推动着中国特技技术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创新之四:更“卖萌”的表演

 

 

  可以看出在新版《西游记》中,演员的表演是最为别出心裁的大亮点。相信谁也不会想到,千百年道行的神仙妖怪们也有“可爱”的一面。也许是86版的孙悟空形象给人印象太深,吴樾在出演新版孙悟空的角色时“压力山大”,在不少网友将两版孙悟空拿出来对比之后,新版孙悟空更是“萌态百出”,让人看后惊呼:原来百年的石猴也有一颗“卖萌”的心!

  新版孙悟空的可爱、淘气得到很多年轻观众的认可与支持,但也有部分观众表示这个孙悟空的姿态“不对”,对此张纪中表示:“吴樾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本来就是两个味道,如果一样了才不对。孙悟空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率性的角色,我觉得那才是他的天性,所以他这么演我觉得反而是一种突破。”不可否认,由六小龄童所诠释的孙悟空吸收了很多的中国戏曲元素,而新版《西游记》中吴樾的表演则为观众带来了一个更为生活化的孙悟空。

 

创新之五:更现代的台词

 

 

  “慢点飞,年轻人要尊重老年人哪!”谁也不会想到千百年道行的神仙也具有如此的娱乐精神。对于新版中创新的台词,网上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现代化对白脱离了原著的意境,有些“雷人”的台词让人大跌眼镜,但也有观众觉得这样的语言反而更容易让低年龄层的观众接受,尤其会受到学生观众的喜爱。

  每一件艺术品多多少少都会留有当时那个时代的标志,而在台词对白上的亮点与新意,则为新版《西游记》刻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张纪中表示:“历史作品需要现代意识的加工,才能够更好的被现代人所接受,与其说仍旧采用半文半白的语言,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名著表达上加入一些更适合现代观众的元素呢?对于艺术传承来说,我想它是可以有,也应该有的。”

 

  传承、发展中国文化艺术,并将其向世人展现,是每一个影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四大名著翻拍系列中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新版《西游记》以耀眼的收视成绩证明了其压轴地位,通过“新西”观众不仅看到了当中对于影视创作的创新与尝试,也同样看到了中国电视剧努力与前进的方向。也许这次新版《西游记》的创新并不完美,但正如刚刚建成时,被市民视作“怪物”,如今却已经成为国家文化符号的埃菲尔铁塔一样,新《西游记》被观众接受并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印记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新版《西游记》出品人马中骏坦言:“新版《西游记》的热播为古典名著作品树立了一个品牌,将让中国经典变成流行的趋势,用与时俱进的形象将‘西游文化’向下一代进行传承和延续。与此同时我们在新版《西游记》中的尝试更为中国电视剧制作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在它的鞭策与激励下,我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类似的作品诞生,而‘中国人自己的电视剧’也会向更高、更远的影视目标迈进。”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