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郑晓龙畅谈自己与喜剧的渊源
22年前,《人间指南》编辑部火遍全国,那时候,葛优还有半圈儿头发,吕丽萍的小孩也才三岁……最近很多人在回忆22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新编辑部的故事》导演郑晓龙却把大家拉回21世纪,“新刊物、新面孔、新话题,还有新的喜剧样式。”郑晓龙说,气象一新的编辑部,不像22年前那样冷幽默,整个气氛“很夸张、很High”。
“你特别喜欢我张牙舞爪的照片吧?我一动你就拍我。”周一早晨,郑晓龙在他的四合院里,对着摄影记者开起了玩笑。回溯拍《新编辑部的故事》的经历,他常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说到兴头上,也忍不住“张牙舞爪”比划起来。这周六,《新编辑部的故事》就要在北京、东方和深圳卫视开播了。
拍戏3个月,1/3时间在排练
丰富的肢体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台词、重口味的故事情节,《新编辑部的故事》像它的剧名一样,是郑晓龙的一次新尝试。为了这次尝试,他换了6个编剧,前后用了10来年撰写和打磨剧本。不过这次尝试,也让“新编辑部”的成员们有点手足无措。
“剧本有,设想也有,但表演出来完全不是那个感觉,因为大家都没这么演过。”郑晓龙说,《新编辑部的故事》主演之一黄海波在演生活剧的时候,演得越像生活当中的人越好。可这回不一样,演员必须表演得很夸张才行,说话还得有喜剧的味道。
夸张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就成了难题。开拍第三天,王千源修咖啡机那场戏,大家突然找着感觉了。当时,王千源修咖啡机,黄海波和井柏然端着咖啡杯,闲扯一些崇洋媚外的事儿。“嘿,突然觉得那种放松的状态就是我们想要的状态。之后我们就按这种既夸张又比较放松的路子来了。”郑晓龙说。
按理说,拍室内剧不费时间,但《新编辑部的故事》前后拍了3个月,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郑晓龙和一干演员在排练,因为他发现大家不经意间的碰撞,往往能擦出火花儿。后来,每场戏开拍前先排练一遍,一排练,好多即兴发挥的东西就出来了。
“演员位置怎么站,台词怎么说,哎,这个好,咱们这么来,很多动作和台词就是排练过程当中出来的感觉。”郑晓龙说,如果以后再拍喜剧,排练这种方法就要坚持用下去。
既逗笑,也指向现实生活
“能说这是一部搞笑剧吗?”这个问题抛给郑晓龙时,本来温和的他稍稍有点不悦。“喜剧就是喜剧,我们这个剧会让人笑,但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它让你笑着去看一些社会现象。”网络上的炒作、择校难题、世界末日的恐慌……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在《新编辑部的故事》里被调侃了个遍。
22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李冬宝和戈玲有真感情,动了真感情就有失望和沮丧,有悲伤的情绪。这回拍《新编辑部的故事》,郑晓龙希望整部剧都乐起来。“剧里的人物肯定有感情有性格,但没有太多伤感的东西。我不想给这个剧附加更多东西,那样太费劲。现在不少喜剧,观众看了笑不出来。这个剧得让大家笑出来,工作太累,看这个剧乐一下多好。”
拍《甄嬛传》的时候,为了让清宫廷看上去“更有质感”,郑晓龙押了300万元租真金真银的首饰、器物。这回拍《新编辑部的故事》也不例外,他又“帮”剧组多花了好几百万元,不过这回他是把钱花在特技上了。
《新编辑部的故事》在有限的空间里上演,郑晓龙就想办法把世界各国的地标性建筑,“搬”到窗户外边,让整个剧有“亦真亦假,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地标性建筑是在绿背景上做出来的模型,但郑晓龙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重复建模让制片人都看不过去了。“他说,晓龙,你再这样咱就没钱了啊!但我觉得这很有必要,这部剧讲的故事亦真亦假,这种场景也就应该亦真亦假才对。”
“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
从《编辑部的故事》的冷幽默,到《北京人在纽约》的现实主义,从年代剧《金婚》到清宫戏《甄嬛传》,再到今天这部夸张的纯喜剧《新编辑部的故事》,郑晓龙的剧很难被归类。他说不希望自己的剧看起来像别人的剧,也不希望自己老走同一个路子。
“《北京人在纽约》像什么?《编辑部的故事》像什么?《金婚》像什么?有人说你这个剧拍出来像谁谁谁时,我立马就没兴趣了,我觉得最好是谁都不像。”郑晓龙看过很多剧,但他说自己从不愿意把别人的方法和桥段搬到自己剧里去。“你看别人的看多了,你消化了之后,它变成了你的营养,你用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直接搬别人的,我觉得没创意。”
郑晓龙也不想自己的剧老走同一个路数。“老重复不好玩儿,每次拍新剧对我来讲都是挑战,《甄嬛传》是这样,《新编辑部的故事》也是这样,都是新东西。所以要说郑晓龙是什么风格,我觉得是没有风格。”
“没有风格”的郑晓龙其实“根本没想着当导演”。他说,自己刚开始拍电视剧,是因为当时当着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领导,“不拍两部片子说话就没分量”,刚拍片子的时候,甚至连摄影的轴线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一发不可收拾,一旦拿起了导筒,他总是能弄出别人弄不出来的东西。
“为什么能上手,可能还是因为我有那种感觉。我年轻的时候看了一些书,也看了不少‘内部电影’。那个时候看这些东西是用心来看的,从没想过当导演用得上这些东西,但这些东西融化到你的血液里了。”郑晓龙说,自己拍喜剧,也是因为有这方面的东西,他爱听相声,侯宝林、刘宝瑞的段子小时候老在听。
“在《新编辑部的故事》里,你可能看不到这些相声和电影,但它们一直在我骨子里。”郑晓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