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是近年最火爆的港剧
港媒曾报道,据不完全统计,香港警队大约有80多名卧底潜伏在各类犯罪集团内部,做卧底的警员必须出于自愿,不能是独生子,祖宗三代必须清白,一般在社会或学员警中招募,面孔必须陌生,卧底有多项特殊权利,可以“假戏真做”,功成身退后升级快,可以享受到国外定居等待遇。
卧底这一工种的门槛如此高、工作性质如此神秘,令普通人类神往,也令它成为香港剧集的一大主题。
从游走在警匪题材边缘的《忠奸人》到被外界冠以“古代FBI”的古装剧《寒山潜龙》,再到现阶段好评如潮的《使徒行者》,TVB似乎在最近推出的新片中有意将卧底题材进行到底。
随着剧集的深入,《使徒行者》开启了刷新纪录之旅。据优酷网统计,截止至第22集,其单集播放量突破5000万创年度最高。目前,《使徒行者》已更新至24集,播放量超7.3亿,集均播放量逼近2700万,稳居优酷电视剧排行榜首位,这一成绩已远超曾经笑傲港剧排行榜的《冲上云霄2》。
作为近年来最火爆的港剧,也是卧底题材的巅峰之作,TVB愿意将最终的结局安排留给观众。近日该剧监制文伟鸿爆料称,该剧有双结局——遗憾的结局与圆满的结局,而在最后一个星期观众可以参与投票选择,决定林峰、佘诗曼等人的结局走向,这也是TVB电视史上的第一部“高互动式”剧集,首创双结局。
《使徒行者》片尾的“谁是卧底”互动环节
最早的卧底其实和间谍的概念相仿,就是对敌方阵营进行秘密潜入、以进行暗中调查与搜集情报的工作,帮助己方打击对方的的特工。随后卧底成为长期潜入犯罪团伙内部的警察的别称,这是警局为协助破获棘手案件或大案而设置的特殊警察。当然,有时黑帮也在警局有卧底,毕竟对于黑帮而言,警察属于“敌方阵营”,只是现在对于潜伏在警察中的卧底,有了个新名词叫“黑警”。
卧底工作的多样性让编剧有了更多令其升华的理由。警方的卧底可以是普通的“混混”,也可以是直接呈现给观众的“大哥”;卧底可以一直守着自己的底线,也可以“变节”;卧底可以在被发现后“处以极刑”,也可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后获得功勋。而随着“黑警”的出现,黑白两方面卧底的博弈又是一个很好的卖点,例如《使徒行者》中,警方卧底与黑警之间的斗法。
这么多良莠不齐的人出现在剧中,你很难判断孰是孰非,而这些都可以让整个剧情变得扑朔迷离,说得直白点,编剧笔下的卧底“走位太风骚”,让观众揣摸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每天都会在屏幕前守候新一集的开始,生怕晚一点会遭遇“剧透”。这也是为何《使徒行者》在国内的播放屡创纪录的原因。
《忠奸人》中的高哲行(郭晋安 饰)蝇营狗苟,在警察和犯罪分子间做“双面卧底”以治愈自己内心深处的卑微;《寒山潜龙》中更是把剧情的高潮留给了自己最后几集才浮现的真正卧底——天玑府的大boss凤南天。到了《使徒行者》,索性将“卧底”早早抛出,让tvb警匪片的忠实拥趸早早开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就连周润发都在一直留意谁才是卧底。
2010年可谓是TVB警匪片的分水岭。要知道,从90年代的《刑事侦缉档案》系列、《鉴证实录》系列、《陀枪师姐》系列开始(笔者85年后才出生),基本走的都是循着蛛丝马迹后层层推敲最终将凶手缉拿归案的路线,哪怕进入2000年后,2010年前的《法证先锋》系列、《读心神探》等基本也算中规中矩的套路。看得出,TVB的编剧还是动过脑筋的,包括《古灵精探》、《隔世追凶》、古装剧《施公奇案》等剧的标签都出现了“科幻”的字眼,尽管剧情让人顿生新鲜感,但若不是骨灰级的粉丝估计很快就会遗忘这些科幻警匪剧。
而综观2010年后TVB的警匪片,几乎都是以卧底的概念来串起整个剧情。2011年的《潜行狙击》以当年大红大紫的学警系列第三部《学警狙击》中“laughing gor”的故事为蓝本,加之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谢天华和黄宗泽间的对手戏,让整部剧扣人心弦,也开启了2010年后卧底剧的高产,2012年的《雷霆扫毒》、2013年的《神枪狙击》、2014年的《叛逃》等紧随卧底的应景题材应运而生。
2010年前后警匪片题材大转变,背后的原因不知是编剧主动求变还是才思枯竭后的一次尝试,至少从剧情的角度而言,有了“卧底”的出现让剧情更加扣人心弦,而结局也多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林峰离开TVB的告别之作,佘诗曼重返TVB后的回归之作,《使徒行者》未经开播就已引起众多关注。但想要赚足观众的眼球,没有剧情的支撑显然是不会有何作为的。要知道近几年,卧底的题材已经被用烂,但《使徒行者》却有高明之处,一开始就透露由于警方内部有黑警,五名卧底的身份资料也因此被删除,由此展开了一场恢复卧底身份的任务。
“谁是最后一个卧底”或许还没有答案,但是最终的剧情可以不用猜测了,悲剧还是喜剧收尾,观众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卧底,默默地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