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90%都在赔 好莱坞直呼“看不懂”

  “电影行业的特点是更注重创意和商业模式,虽然现在3D很流行,但相比而言技术含量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对电影行业似乎情有独钟的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对凤凰财经记者表示,“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国内与国际市场有着不小的差异,不仅是产业发展,更是文化观念。”


  我们先来看下中国国内的电影市场。


易观智库数据

  据易观发布的《2006-2014H1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收入》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中国内地的电影票房收入一直以接近30%的同比增长率在增长,较为稳定,且今年有超过往年的趋势。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极具上升潜力,各种跨界资源都融合影市,居民的娱乐消费能力也比那时候高出很多。”易观国际电影产业分析师黄国锋向凤凰财经记者介绍说,“特别是政策方面,今年国家税务局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将推行对电影产业实行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九项政策。”


  在这一大环境下,电影创作、发行、放映、海外扩张、资金与技术引进、改革等多个环节都相对变得容易。


  这可能也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风投都不轻易碰的电影产业,在国内却成为热门投资领域。


  有关研究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经超过100支,仅以35支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例,首期实际募资规模就达到459亿元, 影视产业则是这些资金最热衷的投资领域,占比超过40%。


  近期互联网巨头BAT等企业,在影视领域的相继投资,更加大了影视行业的资金密集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可以说是电影行业的最大风险,近几年国家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大环境的利好吸引了资本的快速进入,而移动互联网则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近期的多起影视公司跨界并购案例及巨额资金的融资额度,大量抬高了影市估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泡沫危机”


《小时代》口碑烂票房好

  “不要看到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很火爆,赚钱的依然是少数。”熊晓鸽认为90%以上都在赔钱。事实上,国内电影产业的收入主要来自票房和广告,导致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在国外,电影是典型的长尾产品,衍生品销售等稳定收入占到影视业务收入的70%以上。而另一问题是,现在即便国内获得高票房的电影也根本不可能拿到国际市场放映。


  “中国电影一年虽然做了60亿元,但在美国就是两个周末的事。”熊晓鸽说,海外市场成为影视投资的一个重要考量。“未来要投的电影是国内占一部分市场,但更多的是在国外收回成本赚钱。”


  这或许又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和企业进军好莱坞市场。


  “中国人的投资和日本的不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莱坞人士接受凤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的投资更多会仍以中国文化重,希望能拍一些体现中国元素的电影,展现中国文化。“感觉他们是过来花钱学技术,吸引人才,最终仍是希望 服务中国市场。”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电影产业。


  美国的电影产业是经历了从无声电影开始一直到现如今拥有以特效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整个历程超过百年的时代,期间经历了战争、政治风暴、电影技术垄断之争等各种艰难的过程,而也因此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充足的时间成长和完善。


  “比如电影的制作特效技术以及宣传发行模式等,整体产业链的各个环境都比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的更成熟。”黄国锋认为这也是中美电影产业的最大的区别。


  而在投资人眼中,中美电影产业最大的区别可能还要加上文化的差异。“电影说白了就是讲故事,作为现在供大于求的文化消费品,需要认真思考‘怎么讲’才能让全球的观众买单。”

 

  “我现在就在好莱坞那边主要投资了一个‘China-story fellow ship’,让美国人来写中国故事的剧本,根据写出来的剧本拍电影,也不需要什么国内的大明星,主要研究怎么能让中国的故事走向世界。”熊晓鸽在日前举行的创业邦硅谷年会上透露,文化市场的国际化天然会遇到差异性的问题,而这并不是简单的收购或者投资就能解决的事情。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高管对凤凰财经记者表示,据他了解现在也没有美国电影人会想去投资中国的电影,因为相对美国已经高度成熟的电影生产流水线作业而言,中国的电影市场他觉得很难看懂。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对中国国内的电影产业十分感兴趣,希望能有好的渠道去了解中国的电影。


  事实上,即便美国的电影产业虽然十分诱人,但高风险也一直让美国的投资资本望而却步。


  “整体来看,电影市场绝对是供大于求,大约只有20%的电影能在院线上映。”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对凤凰财经记者表示,类似于福克斯,迪斯尼等大型电影公司往往会同时投资拍多部电影,来分散风险。


  不过新的契机是似乎这一资本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望通过大数据分析得以解决。


Netflix电视剧《纸牌屋》大获成功

  今年在国内口碑很烂票房很棒的电影《小时代》系列便是成功案例。“数据大到一定数量,你就能看出大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导演郭敬明表示,他十分重视对粉丝数据的收集。据他介绍,通过亲自观察和网络数据采集分析,获得观众的需求通电,并有效利用到情节设置和角色安排等具体的电影拍摄中。


  而早在美国,网络流媒体服务商Netflix就利用了大数据分析掌握了海量用户信息,并一次成功推出电视剧《纸牌屋》


  “大数据分析可以直接精确到用户行为,知道那些用户看到哪个演员出场会快进,看到哪段剧情会重放。”一位电影营销人士表示,大数据的价值还有助于包括对衍生品开发全产业链研究。


  注意到这一动向的还有科技公司。去年,谷歌公布电影票房预测模型。据称,该模型能够通过电影的搜索量、点击量、院线排片量和同类型影片以往的票房成绩等关键数据,从而在上映前一个月预测该片的首周票房。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大数据应用并不是很成熟,其预测也无法为每部电影都提供百分百的票房保证。但对于那些对电影产业感兴趣却又害怕风险的资本来说,这可能是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