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双新展”西安举行 入围电影公映遥遥无期

      2006年,国产电影故事片数量达到了330部,这意味着,中国平均1.1天就生产一部故事影片。但是,能上院线的,却仅仅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大多数观众能看到并能留下印象的国产电影,每年只有不到20部。
      不能进入院线的大多数是新人新作。“还是题材的问题。目前中国总共只有3000多块银幕,影院根据自己的商业利益出发,肯定优先安排观众爱看、上座率高的影片。让他们给新人新作让出银幕几乎不可能,除非再出现《疯狂的石头》那样的电影。”
——首届“西安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评委主席郑洞天如是说。

 

  首届“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在西安曲江举行

 

  青年导演倾吐满腹苦水

 

  “剧组40多个人,却只能买12个馒头,因为伙食预算费就剩那么多了。”

  “为找到这部电影的投资,我整整等待了10年。”

  “为节省工期,全剧组的工作人员在雪山上18天没有下山洗澡。”

  ……

  这些不是电影里描绘的情节,而是一些青年导演的亲身经历。走任何一条路,总要迈出第一步,大导演也是从零开始,而一个既无资本、又没名气的年轻电影人,怎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其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记者就此采访了入围首届“西安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以下简称“双新展”)的一些年轻导演,聊起他们的现状。

 

  找投资最难

 

  在最终入围的10位青年导演中,有7位导演都表示,最大的障碍是“找不到钱”。《爱情的牙齿》导演庄宇新为了找到电影的投资,整整等待了10年,其间甚至一度改变志向做电视,“早在1996年,我就有了拍这个电影的想法,但直到2005年10月份才开机,我把自己所有积蓄都搭进去了。”而实际上,这10位导演的10部作品中,投资最多的也仅为350万元,最小的才50万元,与动辄投资上亿元的国产大片相比,还不及一个零头。

 

  赶工期拼命

 

  投资有限,但又要保证影片质量,青年导演们只能在其他成本上压缩再压缩。影片《山魂》的片场搭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摩天岭的半山腰上,为了节省资金,剧组就地搭建了简易房,伙食就让人下山去拿或者让山下的人送上来。伙食费不多,生活很苦,平时的饭基本上都是咸菜加馒头,偶尔吃一顿蔬菜炒肉就算打牙祭了。现在回想起来,导演梁斌还很心酸。

  有限的投资使得导演们必须严格遵照拍摄计划,一天工期都不能耽误。《天际》的导演郭彤 告诉记者,剧组在四川甘孜州拍摄,为了节省工期,大家就住在雪山上,很多人感冒、发烧,但戏还得照拍。“没办法,多一天,几万块钱就没了,而投资一共就那么多。最后大家硬是撑了18天,没有下山洗澡洗头,我胡子一大把,头发上都结了油。”郭彤说。

 

  公映遥遥无期

 

  目前,入围“双新展”的10部影片正在西安一些影院放映,而其中部分作品在今年的中国大学生电影节上也有放映。但与大牌导演的大片相比,新人新作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梁斌说,只要看过《山魂》的人,都觉得拍得很不错,但现在的问题是,他手里只有一个拷贝,没钱去做新的,一个新的大概要8000元至10000元。

  投资60万元的《栀子花开》目前已基本收回投资,但对于该片何时走进院线,导演刘智勇却说“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他认为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因为反正现在放到影院去上映也拿不到什么票房,“我对文艺片的票房没多大信心。连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顾长卫《孔雀》贾樟柯《三峡好人》王全安《图雅的婚事》,上映后票房都不太好,我们这种影片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