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进北京难寻其踪影 一场只卖6张票

美国影人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3日在京上映后冷热分明,一方面有许多读者致电本报询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影片,一方面放映《南京》的影厅却冷清得出奇。

 

■观众急询何处能观看

■影院慨叹放映遇冷场

 

美国影人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3日在京上映后呈现出冷热两极的“奇观”,一方面有许多读者致电本报询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影片,一方面放映《南京》的影厅却冷清得出奇。一位院线负责人分析道,由于过分重视商业片的票房效应,《南京》的放映工作忽视了与观众的沟通,才造成了该片“口碑好,票房冷”的尴尬。

 

观众:不知到哪看《南京》

 

记者从本报96101热线了解到,昨天本报刊登《南京》的相关报道后,有不少读者来电询问在哪里可以看到这部影片。据记者了解,《南京》在北京地区共投入8个拷贝,分别在青年宫、长虹、新世纪等8个影院放映。由于近期上映的影片异常多,几乎所有的影院都给《南京》安排了较小的影厅和不太“黄金”的放映时间。青年宫昨天早上9点的《南京》一共只有6名观众,大都是中老年人,而长虹影院的中午场也只卖出了10多张票。

青年宫影院的负责人王小姐告诉记者,《南京》7月3日在青年宫放了第一场,当时只有两位观众,是一对老夫妻。他们头一天拨打影讯电话时偶然得知要放映《南京》,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赶来了。“《南京》的口碑特别好,票价也只有10块钱。但很多观众都不知道这部影片上映了,还有的观众不知道哪些影院在放映。”王小姐对《南京》的票房很无奈,“我觉得《南京》这样的影片并不缺观众,缺的是观众和影院的沟通。就拿我们影院来说,虽然今天只有6个观众,但明天的票却被预订了8张……”

 

院线:“市场选择”遇挑战

 

针对《南京》关注度高但票房不好的情形,新影联相关负责人高军一针见血地说:“这和影片的前期宣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他认为,《南京》的定位和目前电影市场之间存在错位。“影院现在都是以影片的商业性决定排片的场次和密集程度,而《南京》恰恰不是商业性强的影片。目前大多数观众还是抱着娱乐的心态走进影院,所以市场肯定对《南京》缺乏重视。”高军指出,从《南京》就能看出,并不是只有商业性强的影片才能吸引观众。“我相信《南京》肯定会逐步生温,但我指的是关注度和上座率的上升,而不是说票房。这样的影片,在票房上自然不能和商业片相比。而且如果用票房来衡量《南京》的价值,是对我们民族情感的亵渎!”高军还透露,《南京》原计划在新影联院线上映到7月8日,但目前看来影片的放映时间可能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