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全球电影票房年平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速度而言,2000年以来,美国电影票房则逐渐放缓,甚至在2003和2005两年出现小幅滑坡。但从产业链的整体上看,特别是由于DVD和有线电视播放权的销售额的稳步增长,和其在电影整体营销收入的比重的逐渐增加,美国电影产业的总产值仍然保持着健康的发展态势。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网络、无线、游戏等新技术、新媒体,更为美国电影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利润发展空间。 2006年,美国国内电影票房反弹5.5%,增加至94.9亿美元,基本恢复到2004年的历史最高点(95.4亿美元)。单纯在电影票房这一单一的产业链上,美国电影国内市场,凭借全世界最成熟的商业电影运作体制和最全面的涵盖制作、发行和放映的产业链,仍然在全球占有绝对垄断性的市场份额,但其所占的比例正在呈现明显的下滑,已从2001年近50% 的最高点降至去年的36.8%。
美国全年总观众人数与票房同步增长:全国电影院2006年共售出电影票14.5亿张,比2005年提高3.3%。而年人平均看电影数量为5.5次,与去年大致持平。
在制片和发行领域,美国全年电影产量继续保持连年来的高增长态势,2006年再创历史新高,投入发行的影片共607部,打破了2005年的纪录,增加11%。 其中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好莱坞六大片厂(即美国电影协会所属的华纳、迪斯尼、索尼、环球、福克斯和派拉蒙及其旗下各公司含米高梅和梦工厂)发行影片所占的份额继续下降,占2006年发行影片总量的34%;而中小独立发行公司的份额继续增加,占66%。
在电影成本方面,六大片厂的制作费保持在六千至七千万美元的范围内居高不下,为节约制作成本,各大片厂纷纷将拍摄地转移至海外,包括加拿大、东欧、澳洲等地,同时,在海外进行后期制作的影片数量也不断上升,以泰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等地为主的亚洲地区有成为世界电影后期制作中心的趋势。 由于投入发行的影片数量连年增加,加之各种其他娱乐休闲方式的兴起,市场空间日趋拥挤,商业推广信息超载,为吸引眼球,各大片厂不得不继续增加电影发行和推广费,三千至四千万的费用已经成为主流商业电影无法回避的平均发行和推广预算。 制片和发行推广两项基本费用相加,六大片厂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都达到一亿美元以上。
鉴于主流商业电影的高昂成本,为规避风险,寻求可能的高回报,六大片厂近年来都建立或整合了旗下的“艺术电影”公司,比如福克斯旗下的探照灯公司,华纳旗下的华纳独立电影公司,迪斯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和索尼旗下的索尼经典影片公司等,专门投资制作题材另类、风格前卫、主要由新生代电影人导演的低成本电影,90%以上的外语片、好莱坞公司在海外合拍和收购的影片均属此类,其中包括所有在北美发行的华语电影,如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和大部分欧洲、日本、韩国电影。 这种类型的影片无论是制作和发行推广成本都大大低于主流商业影片,但相当比例的影片票房也能达到主流商业电影的中等程度的收入,从而产生丰厚的回报率。
主要华语电影的全球票房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