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卧虎藏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对外文化传播方式的改进和展示国家形象影视产品的不断推出,瑞典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有所提升。不过,中国影视产品在瑞典仍然存在份额过小、接受度低等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思考,并寻求更好的解决策略。
市场份额小
据瑞典电影协会统计,自2001年至2011年4月,中国电影(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在瑞典共上映55部,其中内地电影占市场份额的82%,香港电影占12.7%,台湾电影占5.1%,总计观影人次达74.056万、票房收入共5401.8009万瑞典克朗,仅占10年间瑞典电影市场份额的0.4%。
在这55部中国电影中,有10部电影(9部发行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l部为2006年)票房成绩为零;5部观影人次分别为19至166人不等,票房成绩也仅在600至7335克朗之间;《卧虎藏龙》和《英雄》在瑞典保持了的很高的票房纪录,观影人次分别为33.3612万和12.0692万人,票房收入为2318.8298万和925.6423万瑞典克朗,分别占10年间中国电影在瑞典总票房收入的42.9%和17.2%,并在当年瑞典电影市场票房排名中分列第14名和第41名;在2008年引进的讲述普通中国人生活的、曾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在瑞典连续3年(2008年至2010年)的放映过程中,总计观影人次仅有6275人,其中2010年仅为7人次,票房成绩仅为420瑞典克朗,而该片在55部中国电影票房排名中仍比较靠前,为第11名。由此可见,瑞典人对于中国的古装片、武打片更感兴趣,但这股热潮也因片源断档而降温。
而且,尽管《卧虎藏龙》 和《英雄》这两部影片在瑞典颇为火爆,但实际上瑞典的电影产品市场上,中国影视产品的身影仍然极为少见。这就造成了如果想看中国影视作品,只能寻求电影院与电视台这两条途径,而每年电影院所引进的中国影片十分有限,电视台又只能播放几年前的过气影片,如想通过影片了解真实的中国,尤其是当代中国,阻隔依然重重。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电视卫星频道只在瑞典华人家庭或部分瑞华联姻家庭落户,瑞典当地民众几乎无人观看中国电视剧,个中原因多是由于大量的字幕翻译耗时耗力以及文化差异等。
推广难在哪
说起中国影视产品在瑞典难以推广的原因,据记者了解,首先在于瑞典民众对中国认知度较低。虽然中瑞两国建交已有60余年,瑞典民众也在几十年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对中国有了不少认知,但客观地说,对于绝大多数瑞典人来说,对中国的认识还只局限于产品的“中国制造”层面上,对中国文明的了解也常常仅限于四大发明、孔子等,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知之甚少。
同时,受文化背景影响,不少瑞典民众对中国影视兴趣有限。此外,目前瑞典引进中国影视产品的渠道也不多,直接从中国引进的影视产品十分有限,大多是从国际影视交易会或其他国家间接引进,因而更无从谈及引进数量。而中国影视产品由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原因,存在质量偏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使得瑞典将引进重点仍然放在其他国家。
如何走进瑞典
第一,符合市场潮流,加强先进技术人才引进。在目前国际电影市场上,大成本、大制作的美国大片往往成为各国优秀电影的标准。我国目前也在模仿美国的制片模式,很多影片也以场景宏大、特技众多、投资巨大为宣传手段,但与美国大片相比,差距仍较为明显。这要求我们更新目前的技术手段,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3D中国武打等特色影片,必能吸引西方观众的视线与关注,进而从模仿逐渐走向创新和超越。
第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与瑞典影视界的合作与交流,联手打造影视精品。2007年,浙江华策影视曾拍摄42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往事》,其中有一名来自瑞典的演员。该演员在与中国剧组的接触中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回瑞典后多次与中国驻瑞使馆联系,称喜爱中国,希望能再次与中国影视界人士合作。目前,瑞典某电影公司正在寻找中方合作伙伴,拍摄300年前瑞典东印度船队中瑞商贸之旅(以瑞典王子和中国青瓷姑娘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此类合作将有助于深化中瑞电影界的合作。
第三,增加影视作品交流渠道。2011年5月和9月,瑞典电影周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3个城市举办;9月,中国文化节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马尔默等多个城市举办。类似的电影周有利于增加瑞典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度,并扩大中国影视产品在瑞典的影响,可以适当增加其举办频率、丰富项目内涵。此外,我国应积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数字技术,开通如网上视频付费点播等多种服务项目,让更多的西方普通民众有机会看到、购买到其感兴趣的中国影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