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骥新作《蝴蝶》参展柏林电影节 受德影评盛赞

更多图片

 

 

  台湾导演张作骥耗时五年拍摄完成的新作《蝴蝶》,受邀参加今年柏林影展“影片大观”单元,片中灰暗的气氛和悲观的宿命论在观众席上引发两极的评价。不过德国影评盛赞,张作骥在片中构筑了自成一格的世界,呈现台湾的认同问题,是今年柏林影展最好的电影之一。

  

  “日日新闻报”指出,《蝴蝶》的女性人物不是衰老、残障、哑巴、就是往生,即使父亲远离家乡去日本,兄弟依然无法脱离复仇的逻辑,故事所有角色都任人摆布,完全没有逃脱的希望。

 

  该报指出,巨型的动物被蔓生竹林掩盖的场景,在片中不断出现,像是被遗弃的游乐园,尤其动人,沉重的气息,也预示悲惨的空虚男子最后的下场。

 

  德国知名的流行文化学者迪德里希森也在该报盛赞说,张作骥定下每一条律法,创造了自成一格的世界,片中所有人物都按照黑帮的逻辑来行动,连蝴蝶、蛇和令人困惑的天气带来的潮湿诗意也不例外,是今年柏林影展最好的电影之一。

 

  顶着膝盖痛出席影展在凯悦饭店主办的记者会,张作骥表示,故事背景的南方澳是日本在东南亚建立的第一座渔港,东北季风一吹来就弥漫着雾气,他原本就想拍一部没有阳光的电影,透过主角曾一哲来呈现日本殖民、原住民与台湾的历史纠葛。

 

  记者问道这部电影给人沉重和无助的宿命感,仿佛看不到未来,对此张作骥说,命运是他一直想碰的主题,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列火车,最后一定会掉到悬崖。

 

  张作骥说,蝴蝶在这部片象征的是自由,傀儡是约束,电影后来加入了弑父的情节,与拍片时亲人离去有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剧中人物是否能离开命运的安排。

 

  他苦笑说,已经拍的很悲观了,所以才让片中的手风琴听起来比较乐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