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的2月19日,德里克·贾曼不敌艾滋病魔悄然离世,这个实验电影大师、画家、园丁、朋克先驱、诗人、思想家、同性恋行动主义分子,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画作、电影,还有他著名的花园。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艺术品还是他最后的那段“优雅地被才华所击中”的岁月。在贾曼14周年忌日,由贾曼生前好友艾萨克·朱利安执导,蒂尔达·斯温顿倾力支持的纪录片《德里克》在贾曼的祖国英国首映。此外,由朱利安策展的《向贾曼致敬》艺术展也将于本月23日在伦敦瑟潘台画廊开幕。
贾曼的“末日”:作品喷薄而出的七年
14年前,德里克·贾曼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后终于不敌艾滋病魔而离世。那时,艾滋病在英国仍是禁忌之地,为大众的恐惧、歇斯底里、偏见和无知所排斥。但贾曼对他的疾病和他缓慢的死亡过程一直那么开诚布公。1986年,《卡拉瓦乔》上映后,贾曼去医院接受了艾滋病检查,结果是阳性。在那个整个英国对艾滋病都噤若寒蝉的年代,他成了一位“道出真相”的先驱。从来不屑融入尘世的他,早就把他的生活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所以即使是死亡,也不例外。用与贾曼合作过七部电影的英国女演员蒂尔达·斯温顿的话说,这场疾病对贾曼而言是“优雅地被才华所击中”。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贾曼所做的很多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消解隐秘”。从他1987年导演《英伦末日》开始,大量的书籍、画作、拼贴艺术品、行为艺术和电影作品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中包括他的电影杰作《爱德华二世》和已经成为传奇的《蓝》。
《德里克》的诞生:怀念被渐渐遗忘的大师
德里克·贾曼一直是个难以归类的人物,他的一生本来就是一部复杂的艺术品,无论是他的书,他的画,他的朋友,还是他的花园,每个主题都能拍成一部内容丰富的纪录片。因此对于熟知贾曼的人而言,艾萨克·朱利安执导的纪录片《德里克》讲的只是贾曼关于电影的一小部分生平。
一切缘自2002年,爱丁堡电影节上,贾曼的“缪斯”蒂尔达·斯温顿花了整整20分钟,朗读了一封致贾曼的信,既表达了她对贾曼的怀念,也控诉了当今影坛渐渐遗忘了英年早逝的实验电影大师,同时还抨击了业内人士对投资实验电影缺乏勇气。
朱利安从斯温顿的饱含深情的演讲中获得鼓舞,决心拍摄纪录片《德里克》。“贾曼是我创作的灵感。”朱利安说道,“他使用超八摄影机、很小的手提摄影机,他开辟了实验电影的新方法,从俱乐部文化中汲取了新的浪漫元素。我清楚地记得和贾曼相识的九年里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个安静的伙伴,我们经常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但觉得彼此可以理解对方。这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这部纪录片中用到的最早的资料影像来自1940年代,那是贾曼出生的年代。贾曼生于1942年1月31日,沐浴在“日不落帝国”最后的残阳下。他的父亲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高官,贾曼度过了随军到处为家的童年。尽管从小贾曼就与父亲“势不两立”,但他还是从父亲身上继承了许多特质———既激进又守旧,眼光投向未来的同时,又常常忍不住回头望。纪录片中更多的素材来自1990年贾曼所接受的采访,银幕上,可以看到贾曼生前为人所熟悉的面容,听到他标志性的笑声,以及他偶尔严厉又尖锐的评语。影片中还穿插了他的电影的片段,旁白则由蒂尔达·斯温顿娓娓道来。该片已于本月19日,也就是贾曼逝世14周年忌日在英国首映,从23日起,该片还将在瑟潘台画廊举办的《向贾曼致敬》的展览中放映,这个展览还将展出包括贾曼用超八摄影机拍摄的珍贵影片资料、大量贾曼的画作和他1993年的影片《蓝》。
记忆中的贾曼:这个“海盗”比玻璃更易碎
在《德里克》中,斯温顿的叙述把看似混乱的电影片段、访问和照片结合在一起。她在1980年代第一次遇到贾曼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能和我讨论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的人,在我们初次相遇时他还带着一个相机。对于我们这些从大学或者家乡来到伦敦的年轻人而言,德里克的存在意义非凡。他是社会身份认同的反叛者,建立起全新的价值观,就像是一个海盗,带着自己的轻蔑和骄傲。他总喜欢和朋友聚在一起、每一次制片会议、每一个拍摄日、每一场下午茶都让我难以忘怀。”
此次展览展出的贾曼的绘画都十分悲伤,但它们都蕴含着破碎的价值,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整的。朱利安承认:“贾曼的绘画中有种正反感情的同存,的确很难理解。”幸好,纪录片《德里克》给出了解释,贾曼因为难以募集到拍片所需的资金,只好转向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他的电影和绘画是相辅相成的。然而,看着他用尽全力敲碎一块玻璃时的画面,他脸上哀伤的表情,让他显得比那块玻璃更脆弱不堪。
在《德里克》的开头,斯温顿回忆贾曼曾希望和他的作品一起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在这不幸成了事实。“年轻一代中很少有人曾听到过德里克·贾曼的名字,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能喜欢上贾曼的片子。最近才渐渐有人因为DVD的发行,听到一些关于贾曼作品的讨论。独立电影的发行人都上哪儿去了?不发行这样的作品,他们怎么会觉得问心无愧?”
◇相关链接
关于德里克·贾曼
德里克·贾曼1942年生于英国的一个军人家庭,他自幼热爱绘画,曾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历史和英文,又进入伦敦Slade艺术学院学习绘画。随即他不甘被传统价值体系束缚,投入到1960年代西方文化变革的浪潮中,在亚文化中寻求慰藉。1968年,他在利森画廊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同时,开始写诗。在英国著名导演肯·拉塞尔的相邀下,贾曼开始为电影做布景设计,由此点燃了他对电影的热情。贾曼很早就公开了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直到他1994年因艾滋病英年早逝,贾曼一直为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而斗争,也往往选择他们作为电影的主人公。
德里克·贾曼电影作品
1975年《塞巴斯蒂安》1977年《庆典》1979年《暴风雨》1986年《卡拉瓦乔》1987年《英伦末日》1988年《战地挽歌》1990年《花园》1991年《爱德华二世》1992年《维特根斯坦》1993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