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导演:拍出现实的荒诞和无力

  讲述老民警老鱼临危受命拆除11枚炸弹的《千钧。一发》获颁评委会特别奖,大概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们近几年最有眼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次选择。导演高群书把这部主旋律电影拍出应有的紧张之余,又十分真实。很多影评人称,和之前的《东京审判》相比,这部电影简直令高群书获得了“新生”。
  “这就是部拍给最有文化和最没有文化的人看的电影。”高群书告诉记者。说完这句话,他知道肯定会有人朝他扔臭鸡蛋,甚至得罪一大批观众。
  在刚刚结束的第11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高群书凭借《千钧。一发》获得评委会大奖,男主角马国伟拿下影帝桂冠。这是马国伟第一次拍电影,他是哈尔滨某派出所的副所长,沉默寡言,毫无表演欲。王家卫带领的评委们认为,《千钧。一发》从一个特殊角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群,体现出对社会中小人物的关怀,黑色幽默情节令人难忘。对马国伟扮演的“老鱼”评价则是:“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自然、真实,感动了所有人。”
  《千钧。一发》是高群书的第二部电影,他的处女作《东京审判》票房和评价都还可以。拍这部新片时,他面临的是一个命题作文和仅仅300 万的投资。这个主旋律的“英雄故事”,被他拍得真实又感人,甚至有些悲凉。影片根据齐齐哈尔发生的一起连环爆炸勒索案改编,一生平淡的老警察“老鱼”临危受命,两天内只身连排11 枚炸弹,被最后一枚炸弹炸成重伤。“老鱼”的原型于国清曾在2004 年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影片中80% 的内容都来自真实生活。除了一名女民警之外,所有演员都是当地民警。
  拍完这部电影后,高群书已经给自己确定了未来30 年的电影方向——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在30年里,拍20部低成本的个人化小人物影片,来反映1930年到2030年的中国历史,而《千钧。一发》被列为这个系列的首部影片;另一方面,新片《四大名捕》7月就将正式开机,该片将走彻底的商业化路线,直奔大众和票房而去。
出生于1966 年的高群书毕业于河北大学新闻系,在河北电视台当过记者,后转型做电视剧导演,成功地拍出过《征服》等大热电视剧。位列内地四大卖座电视剧导演的他,已经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电影。他很清楚自己的个人优势在于纪实和警匪题材,但也很了解目前自己的“位置”:“拍电影,我还算是新人。”

 

B= 外滩画报

G= 高群书

 

  拍出现实本身的荒诞和无力

 

  B:《千钧。一发》这个片名有点抽象,会不会让部分观众排斥这部影片?
  G:这个问题值得考虑。但这个片名不是我取的,我也不能说什么。当时,我打算就叫《老鱼》,英文名“old fish”也比较准确。其实主人公就是条“老鱼”,最后他躺在病床上,就是被榨干的一条老鱼。影片里还有个细节,后来被剪掉了。就是他老婆接到他住院的电话后,冲出来,楼道里挂满了正在风干的鱼。不过如果过分强调这点,就有点装蒜了。他已经被风干了,在此之前,他还是条游来游去的鱼,不管前面遇到什么炸弹,他都能游过去。人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会有很多坚硬的东西阻碍你,这个时候你只是条软弱的鱼而已,只能躲闪,只能见缝插针地存活。
  我特别喜欢“老鱼”这个名字。现在用的这个名字,冒了天下之大不韪。硬是把“千钧一发”四个字破开,就是想告诉大家,千万别以为就是想象中的片子,这里面有和你们想的不一样的东西。


  B:这部影片完全可以拍得更加商业,变成警匪片。为什么选择这种故事全在警方一边的单线条讲述方式?
  G:拿到这个题材的时候,我的确有很多选择。我曾经考虑过拍商业片,让人一看就真有那种千钧一发的紧张感,但是这个戏的投资只有300 多万,拍不出这种效果。另外,我当时面对老鱼这个人物的时候,不想有什么东西去破坏他。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抓人,不需要什么外在的东西。当时我面对这个人时,就已经感觉到了这个事情所有的荒诞和无力。


  B:荒诞和无力在哪里?

  G:比如那些炸弹被发现的顺序。如果稍微颠倒一下,最后那个炸弹是最先发现的,一切事件都会改变。现在事件的发展恰好是符合时间发展的,第一个是定时炸弹,第二个是手机炸弹……最后一个才是最厉害的炸弹,这个发现的过程本来就是宿命的。这就注定了,我还是要拍这个宿命的故事,拍这个事件里这个人,因为他的莽撞、热情和不规范,反而最后变成了“大师”。
  为什么他会成为大师?这里面有很多悲凉的东西,比如说大家的需要,否则他还是个小人物。这个需要面临的又是炸弹,所以非常荒诞,但又让他很真实。

 

  必须尊重现实的游戏规则

 

  B:这部影片本身是个主旋律的题材,但是你似乎赋予了它太多讽刺的东西,你怎么看?
  G:当时面对这个题材的时候,我就是想真实地去表现。我真的很喜欢“鱼”这个意象,恰巧这个人物原型本身也很喜欢打鱼。人就是很软弱的东西,自身是无力的,就是条任人宰割的鱼。老鱼是个英雄,但是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悲凉。他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反过来想,他真正解决了什么?生活本来就有荒诞。我们不需要虚假表现,或者恶狠狠地咒骂,生活给了我什么,我就去表现什么。


  B:这个剧本写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很麻烦的情况?
  G:没有斗争,特别简单。我想要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我在这个行业里呆了这么多年,就必须要尊重现实的游戏规则,否则就不行,这是必须具备的生活法则,尊重现实、游戏规则。我是个有限的现实主义者,我在尽可能、尽量地反映现实。


  B:男主角拿到了上海电影节的影帝。你是怎么找到他的?
  G:我观察人还是很有一套的。我原来是个文学爱好者,文学最重要的就是观察。马国伟和老鱼其实性格有很大的差别。老马性格内向,不是那么爱说话,但是老鱼性格幽默,很会说话,有点显摆。老马是个特别低调的人,人品特别好。当时选了很多人。有的人和老鱼长得像,说话也像,但是精神气质不像。选中老马是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另外,他们精神气质很像,虽然都没什么文化,但都很有生活智慧。老马平日在家里没有任何表现欲,但是他很有悟性,有智慧。只要有了智慧,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这部影片,不管人们有多少看法,但是对于老马的表演,应该是一致肯定。


  B:为了增强效果,你在电影里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比如老鱼大量出汗的场面。
  G: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很多人看了电影都说,作为那么大年纪的一个警察,老鱼怎么可能没去过洗浴中心呢?事实上,他真的没去过。当时我们在成都首映,看完后,一个老人说:“导演拍得太假了,你是什么年代的戏?”我说:“90 年代到2003 年之间的事情。”“怎么可能,中国还有这么破的地方?”我说:“大爷,如果你认为是假的,那只能说生活太荒诞了。”


  B:包括电影里发现炸弹的顺序,也是真实的?
  G:对。我不想拍一个惊险片,那是特别简单的事情,怎么惊险怎么编,是我的特长。但是我现在就固执地这样拍了,不管大家理解不理解。这个片子就是拍给最有文化和最没文化的人看的,就是不理中间这部分半吊子观众。北京有个特别喜欢警匪片的人,看了我的电影后特别不喜欢,就在网上骂我,“怎么可能,全黑龙江省就找不到一个会排炸弹的”、“公安部为什么不派个专家去”。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来问我,他们完全是按照商业片的路子在想,他失望是应该的,我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

 

  拍小人物的100 年

 

  B:你很喜欢上网,如果看到很多质疑你的评论,你会有什么反应?
  G:我喜欢被人家质疑。我有穷酸文人的底子,电影不过就是讲个好故事嘛,下一次我一定给大家讲个好故事,但这个题材如果拍成商业片,就是浪费。再好的编剧也编不过生活。我见到老鱼时,他说过一句话:“我就是一本书,谁来都要翻,翻完也就完了。”当时,我就想这个人什么心态,是炫耀吗?他是告诉你,很多人来翻我了。但实际上又是种悲凉,“我算是明白了,你们就是想忽悠我,忽悠完了也就完了”,他其实就是想说这个。
  影评人一般都是先给电影定一个至高无上的框子,进入了就是好,进不来就是不好。我特别坚信,这部电影10年之后还会是部好电影。虽然我的电影不是拍给下个世纪看的,但时间沉淀会让它显现光芒。


  B:《千钧。一发》是你系列电影的开端,这个系列电影全部都是描写小人物吗?
  G:在我的构想里,这个系列是从1930 年拍到2030 年,就是中国的一个现代史,用一个个小人物来撰写。中国的历史写的大多是帝王将相的事情。书写历史的都是历史学家,创造历史的却是人民群众。但是历史学家从来不写老百姓,芸芸众生四个字就代表了。小人物无力改变时代,改变政权,但是还要在各个政权、时代更替中顽强地生活下去,这些人会有什么心态?特别有意思,我的这个系列就是写这些人的。


  B:某种意义上,你觉得自己就是老鱼,一条滑溜溜的混世之鱼?
  G:老马、老鱼、老高也许就是一个人呢,呵呵。当年我采访老鱼的时候,就觉得老鱼完全就像是我当初拍《东京审判》时的样子。一冲动,一犯傻,就冲上去了。这么多人求你,让你接个戏,你就去接了。其实你根本就没有做好迎接这个困难的准备。当你上去,你才发现:完了,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大家都是人,一边骂人一边干活,然后把活干完,就像这个炸弹最后爆炸了,有了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