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拉斯专访:我在描绘西方的“假象天堂”

《伊甸在西方》剧照


  2008年,希腊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曾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9年,他携闭幕影片《伊甸在西方》重返柏林,刚刚崭露头角的意大利男星里卡多·斯卡马里奥鼎力加盟。影片背景发生在现代,故事围绕一名在欧洲寻找心中天堂的移民展开。

  在《伊甸在西方》之前,加夫拉斯曾有多部作品参加柏林电影节的角逐,最近的参赛作品包括2002年获得恺撒奖的大屠杀影片《见证人》。1990年,他凭借影片《八音盒)问鼎金熊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加夫拉斯讲述了他的新作《伊甸在西方》以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在2008年奖项归属问题上引发的争议。

  记者:你的新作《伊甸在西方》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加夫拉斯:影片围绕一名男青年的漫长旅程展开,为了来到心目中的伊甸园巴黎,他先后穿过地中海和欧洲。他从地中海中部启程,你永远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或是哪个民族的人。透过他,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对于像他这样的陌生人,我们应该抱着怎样一种态度,这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片中,他有过几次冒险经历,每一段经历都是一面镜子或者说一种隐喻,折射了我们对来自外部世界的人所抱的态度。他们将欧洲视为一个天堂,为了来到这里,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惜拿生命作赌注。


  记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你使用了哪些手法?

  加夫拉斯:这个故事充满悲剧色彩,但整个过程中也不乏一些轻松的气氛,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在对待移民问题上,我们的态度不能过分阴郁。在我看来,欧洲人将移民视为一个敌人,担心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移民涌入可能导致“外族入侵”。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一些政要也将移民看成一种威胁,他们的这种态度无异于“火上浇油”。


  我们知道,欧洲面临声势浩大的移民潮。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移民都占本国人口的很大比例——无论是过去还是最近都是如此——这些外来客努力适应他们的新国家。我希望从这个角度审视我们的男一号,我愿意用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他的到来。


  记者:对于这个开始于地中海的故事,你提到了“漫长旅程”和“悲剧”,故事中是否融入了希腊元素?


  加夫拉斯:荷马笔下的尤利塞斯与片中的流浪者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尤利塞斯希望重返家园。我们的主人公希望创建一个自己的家园,他将“光之城”巴黎视为最理想选择。


  记者:影片在哪里拍摄,又是如何筹集资金的?


  加夫拉斯:我们在希腊拍摄了一些场景,而后转战意大利边界以及法德边界的阿尔萨斯,最后来到巴黎,整个故事在这里结束。影片预算在700万欧元左右(约910万美元),是由法国、意大利和希腊联合拍摄的,法国电视3台和付费电视频道Canal Plus也参与其中。融资过程比较艰难,由于没有大牌影星加盟,电视频道对拍摄这部影片态度非常冷淡。


  记者:你希望借助这部影片表达什么呢?


  加夫拉斯:这部影片讲述了欧洲人在假想中的“西方天堂”的生活状态,以及我们
应该如何看待和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人。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借助这部影片展现移民高贵的一面。


 下一页 谈将08金熊颁给《精英部队》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