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天水围的情怀和希望

《天水围的日与夜》海报

 

  这部看似寡淡的电影,却让很多人品出了人生的五味杂陈,于是,影片不仅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也已经拿下了香港电影评论协会颁发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此外,作为开幕影片,曾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放映,也确定为即将在3月22日举行的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很特别的香港电影。两个女人,一个是丧夫,靠在超市卖水果供养儿子的贵姐,另一个是孤老之年还要出来做工的阿婆。这样的人物本就不会惊天动地,人生能细碎到只剩下哪里买报纸可以多得一包纸巾,或者如何省下单独买一瓶油时要多付的3块钱。

 

  而电影真就拍了这些,阿婆去菜场买10块钱的牛肉,用其中几片炒了青菜。午饭后,发呆,镜头由她的脸上慢慢摇到墙上贴着的照片,又漫不经心地摇到窗前,天色暗了,阿婆就又去厨房炒了青菜,晚饭,洗碗。贵嫂的儿子张家安很是乖顺,用“哦”来回答妈妈说的每一句话,自觉地回家吃贵姐日日不变的一菜一蛋。这样的片段一个又一个,当然连缀不出怎样的波澜起伏,结尾倒有一个,贵姐接纳了阿婆,中秋在一起“做节”,两个女人一起吃家安给她们剥开的柚子,脸上都漾开笑意。

 

  就是这部看似寡淡的电影,却让很多人品出了人生的五味杂陈,于是,影片不仅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获奖可能至今十分看好,也已经拿下了香港电影评论协会颁发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此外,入选了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作为主竞赛单元影片,在电影节上公映。

 

  这个成绩,导演许鞍华自己都颇感意外,她告诉本刊记者:“你知道这部电影的投资只有100多万港元,从拍戏来说,这真是件很冒险的事。我都反复问过我自己,你到底敢不敢拍?”

 

  许鞍华对本刊记者回忆,“天水围”的创作,来自于多年前的一个剧本。“1999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香港城市大学教书,一个女孩子就把这个剧本寄给我,她只是新闻系一年级的学生,都不是学电影的。我看了这个剧本,真的很喜欢,有股动人的味道,就请她出来谈。但这样的剧本,完全不具备普通的商业元素,在香港很难拉到资金,各方面努力争取,却很受挫。我就对她说,剧本放我那里,只要一找到钱,我就拍,如果你自己找到另外的方式,随时可以拿回去。于是,这个本子真的就一直放在我的手上有七八年。”

 

  这个剧本原本讲香港另外一个屋村的故事,之所以成了如今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背后也有一段曲折:“天水围是面对社会中下阶层居住问题而开发的一大片屋村,在香港,天水围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这些年总有很轰动的案子在那里发生,比如2004年的灭门惨案,一个中年男人杀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小孩,之后自杀,轰动全城。还有很多诸如抱着小孩跳楼的事情也发生在这片街区,于是香港人这些年把这地方叫做‘香港的悲情城市’。”

 

  许鞍华说自己本来在准备的是拍摄2004年那宗轰动全港的灭门惨案,但是后来老板不要拍了,觉得这个题材太沉重,不要扰起市民不满,她也认同,就放了下来,但是关于天水围的访问和功课已经做得很足,“已经在天水围找了很多景,就想干脆拍些自己的想法,想起了之前那个剧本,它的背景也是屋村,就把自己在天水围的感受加了进去,想着无论如何都试一试”。

 

  许鞍华真的拿了这样一个剧本找到了王晶,开始什么条件都没敢提起,只说借着那部片子的准备拍一小时的故事,但没想到,王晶听完却说,既然拍了,那就拍电视电影吧,怎样也是个完整的作品。于是,香港“商业电影之父”,给这个香港影史上屈指可数的反商业题材,投资了100万港元。

 

  “好在这部戏本来就非常简单,很省钱,我们也放弃胶片,直接用高清拍摄,出来的效果也还不错。”至今,许鞍华对这次只有100万元预算的电影制作过程,仍心有余悸。

 

下一页 一位女性导演的情怀

上一页123下一页